当前位置:首页 >

大连财经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

  • 2023年07月31日
  • 50 金币

目 录报告说明 V总体结论 1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7(一)总体规模 7(二)院系与专业结构 8(三)性别结构 10(四)生源结构 10(一)总体毕业去向及落实率 12(二)各院系毕业去向落实率 14(三)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 14(一)就业地区 16(二)就业行业 20(三)就业职业 22(四)就业单位 24(一)国内升学 25(二)自主创业 27(一)获取招聘信息来源 29(二)择业关注因素 30(三)求职成功途径 31(四)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 31(一)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 33(二)期望就业单位 33(三)期望薪资 34(四)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 35第二篇: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38(一)就业创业工作制度化,确责明制促就业 38(二)重视就业工作队伍建设,落实“一把手”责任 38(三)坚持工作例会制,实时把控精准施策 38(一)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 39(二)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 39(三)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39(四)需求导向、定向培养 40(五)困难帮扶,建立台账 40(一)大力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40(二)以赛促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1(三)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41(四)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进行项目孵化 42(五)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42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44(一)就业机会充分度 44(二)专业对口度 46(三)工作满意度 49(四)毕业生发展成长度 51(一)就业机会充分度 53(二)专业对口度 54(三)工作满意度 55(四)毕业生发展成长度 57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60第五篇: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 65(一)母校满意度 65(二)教育教学评价 66(三)基础能力素质 70第六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 75结 语 80大连财经学院始建于2001年,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转设成立,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地方性、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高校,归辽宁省教育厅管理。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辽宁省首批10所全面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学校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毗邻金石滩风景区、大黑山风景区和辽宁自贸试验区。校园环境优雅,建筑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谐相融;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和实验实训场所,多媒体教室全部采用华为虚拟化桌面云技术,建有多个基于大数据分析、物联网、VR等信息技术并融教学、实训、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仿真性实验实训室,教学设施齐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拥有现代化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4余万册、中外文期刊353种、电子图书160万种,为学生提供阅览、学习座位3000余席;有大型体育馆和高标准体育场,可容纳上万人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学生生活区洗衣机、空调、独立卫浴等设施齐全,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舒适、便捷。学校具有鲜明的财经特色,形成了以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专业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类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本科招生专业25个,经济管理类专业占88%,建立了以经管为特色的专业群。设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11个教学单位。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会计学专业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被辽宁省推荐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建设项目。《市场营销》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省级精品课程,辽宁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财会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省级大学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2018年学校荣获全国“年度品牌实力高校”。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较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创建国史馆、党史馆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以培养富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统一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把素质拓展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培养能力,强化实践教学,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产学研合作育人取得明显成效;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建有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近三年来,我校获得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22项、省级立项46项,学生多次在全国性课外竞赛中取得佳绩。学校现有本专科生16000余人,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居辽宁省民办高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与国(境)外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2002年开始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开展双校园联合培养项目,截止目前,学校有600余名学生在阿德莱德大学学习并顺利取得双校学位。学校还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签署了校际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开设了ACCA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实验班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明德正心、博学笃行”的校训,发扬“和谐进取、务实致新”的校风,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立足大连,服务辽宁,辐射全国,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砥砺拼搏,开拓进取,朝着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财经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高校的目标奋力前行!报告说明为全面总结和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完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高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创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核查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21〕19号)相关文件要求,学校遵循全面、准确、科学、严谨的原则,统筹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编制并正式发布《大连财经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1.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调研面向全校2021届毕业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4.25%;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用人单位调研数据,面向本校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及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评价等部分。总体结论一、毕业去向及落实率学校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92%。毕业去向分布详见下图。图 1 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及落实率二、就业分布学校2021届毕业生中有69.62%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就业行业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主;就业职业以“其他人员”为主;就业单位以“其他企业”为主。图 2 2021届毕业生就业分布三、就业质量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为79.63%,工作满意度为96.57%,职业期待吻合度为93.07%。图 3 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2021届专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为61.96%,工作满意度为95.09%,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8.12%。图 4 2021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9.36%;对所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95.37%,对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为98.51%,对母校学风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97.00%,对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8.32%,对实践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6.42%。图 5 2021届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五、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7.00%以上;其中对“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就业手续办理(如档案迁移等)”和“校园招聘会/宣讲会”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图 6 2021届毕业生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基本情况包含毕业生的规模结构、毕业去向及落实率、社会贡献度、深造及创业等相关指标,是研究和优化学校培养体系的重要参考,能够为学校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一、规模和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就业容量的大小,只有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及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确保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分析毕业生规模及结构,对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及专业学科设置,实现人才培养规模与市场行业需求相对接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一)总体规模学校2021届毕业生共341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72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9.82%;专科毕业生68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18%。图1- 1 2021届毕业生总体及各学历规模(单位:人)图1- 2 2021届毕业生学历分布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二)院系与专业结构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共分布在5个院系23个专业。其中,经济学院、会计学院本科毕业生人数较多,占比分别为33.14%、31.15%。表1- 1 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院系与专业分布院系各院系人数各院系比例专业各专业人数各专业比例经济学院90233.14%金融学43515.98%经济学院90233.14%国际经济与贸易1957.16%经济学院90233.14%财政学1063.89%经济学院90233.14%投资学451.65%经济学院90233.14%金融工程431.58%经济学院90233.14%税收学421.54%经济学院90233.14%经济统计学361.32%会计学院84831.15%会计学45716.79%会计学院84831.15%财务管理29210.73%会计学院84831.15%审计学511.87%会计学院84831.15%资产评估481.76%管理学院73326.93%物流管理1605.88%管理学院73326.93%旅游管理1565.73%管理学院73326.93%市场营销1264.63%管理学院73326.93%人力资源管理853.12%管理学院73326.93%工程造价461.69%管理学院73326.93%工程管理421.54%管理学院73326.9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21.54%管理学院73326.93%酒店管理381.40%管理学院73326.93%劳动与社会保障381.40%文法学院1876.87%法学1405.14%文法学院1876.87%广播电视编导471.73%商学院521.91%商务英语521.91%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学校2021届专科毕业生共分布在1个院系5个专业。表1- 2 2021届专科毕业生的院系与专业分布院系各院系人数各院系比例专业各专业人数各专业比例高职学院688100.00%会计25136.48%高职学院688100.00%财务管理18326.60%高职学院688100.00%金融管理13319.33%高职学院688100.00%国际经济与贸易12017.44%高职学院688100.00%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10.15%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三)性别结构学校2021届毕业生中,男生1051人,女生2359人,男女性别比为0.45:1。从各学历层来看,女生人数均多于男生。表1- 3 2021届毕业生性别结构学历男生人数男生比例女生人数女生比例男女性别比专科毕业生25236.63%43663.37%0.58本科毕业生79929.35%192370.65%0.42总体105130.82%235969.18%0.45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四)生源结构学校2021届毕业生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省内生源为主,所占比例为61.55%;省外生源主要来自河南省(4.25%)、四川省(3.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84%)。表1- 4 2021届毕业生生源地结构生源地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总体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辽宁省172063.19%37955.09%209961.55%河南省943.45%517.41%1454.25%四川省913.34%192.76%1103.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92.17%385.52%972.84%内蒙古自治区712.61%162.33%872.55%山西省602.20%202.91%802.35%贵州省632.31%121.74%752.20%安徽省331.21%426.10%752.20%黑龙江省562.06%192.76%752.20%广西壮族自治区421.54%273.92%692.02%河北省471.73%10.15%481.41%吉林省250.92%202.91%451.32%云南省361.32%00.00%361.06%山东省321.18%30.44%351.03%浙江省351.29%00.00%351.03%江苏省341.25%00.00%341.00%江西省140.51%202.91%341.00%天津市321.18%00.00%320.94%青海省321.18%00.00%320.94%甘肃省170.62%131.89%300.88%海南省260.96%00.00%260.76%广东省220.81%00.00%220.65%陕西省190.70%10.15%200.59%重庆市100.37%71.02%170.50%宁夏回族自治区120.44%00.00%120.35%湖南省110.40%00.00%110.32%湖北省90.33%00.00%90.26%上海市80.29%00.00%80.23%福建省70.26%00.00%70.21%北京市50.18%00.00%50.15%总计2722100.00%688100.00%3410100.00%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二、毕业去向及落实率毕业去向落实率反映了当前毕业生的供需状况,也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适应状况。分析毕业生毕业去向及落实率,对于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服务工作,以此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核查工作的通知》,学校按照通知要求,对毕业生毕业去向及落实率做了规范统计和数据计算。(一)总体毕业去向及落实率学校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92%,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63%,专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09%。图1- 3 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从其去向构成来看,学校2021届毕业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61.96%),“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6.66%)和“专科升普通本科”(7.83%)次之;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64.29%)、“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20.10%)和“其他录用形式就业”(6.28%);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52.76%)。表1- 5 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毕业去向毕业去向分类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总体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协议和合同就业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75064.29%36352.76%211361.96%协议和合同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54720.10%213.05%56816.66%协议和合同就业应征义务兵100.37%60.87%160.47%协议和合同就业西部计划10.04%00.00%10.03%协议和合同就业选调生10.04%00.00%10.03%升学专科升普通本科00.00%26738.81%2677.83%升学研究生722.65%00.00%722.11%升学出国、出境361.32%20.29%381.11%升学第二学位10.04%00.00%10.03%自主创业自主创业110.40%20.29%130.38%灵活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716.28%71.02%1785.22%灵活就业自由职业30.11%00.00%30.09%待就业待就业1194.37%202.91%1394.08%注:毕业去向落实率=(协议和合同就业人数+升学人数+灵活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 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二)各院系毕业去向落实率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5个院系,其中毕业去向落实率相对较高的院系为管理学院(97.14%)、文法学院(96.79%)、商学院(96.15%)等。学校2021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1个院系。图1- 4 2021届各院系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三)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本科毕业生: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23个专业,其中毕业去向落实率相对较高的专业为人力资源管理(100.00%)、审计学(100.0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00.00%)等。表1- 6 2021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专业毕业生人数已就业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人力资源管理8585100.00%审计学5151100.0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242100.00%物流管理16015798.12%资产评估484797.92%广播电视编导474697.87%工程造价464597.83%金融工程434297.67%市场营销12612397.62%经济统计学363597.22%法学14013596.43%国际经济与贸易19518896.41%旅游管理15615096.15%商务英语525096.15%会计学45743695.40%金融学43541595.40%税收学424095.24%劳动与社会保障383694.74%酒店管理383694.74%投资学454293.33%财政学1069892.45%财务管理29226691.10%工程管理423890.48%总计2722260395.63%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专科毕业生:学校2021届专科毕业生涉及5个专业,其中毕业去向落实率相对较高的专业为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100.00%)、金融管理(97.74%)、会计(97.21%)等。表1- 7 2021届专科毕业生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专业毕业生人数已就业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11100.00%金融管理13313097.74%会计25124497.21%财务管理18317796.72%国际经济与贸易12011696.67%总计68866897.09%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三、社会贡献度1服务地方经济,助推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职责之一,也是高校联结外部的纽带,体现着高校的社会价值。社会贡献度的调研评价,能够让高校更加充分的了解自身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作用,并据此优化完善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调整、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加深校地融合,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一)就业地区大学生是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承载者,是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大学生对于就业地区选择,是影响整个社会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因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情况,做好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正确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就业省份:学校2021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省内就业(69.62%),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其中,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分别为67.12%、79.28%。此外,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河南省、四川省和贵州省,占比分别为2.10%、1.82%和1.82%。图1- 5 2021届毕业生省内、省外就业占比表1- 8 2021届毕业生就业省份分布就业省份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总体省内就业67.12%79.28%69.62%省外就业32.88%20.72%30.38%河南省1.94%2.70%2.10%四川省2.21%0.30%1.82%贵州省2.02%1.05%1.82%北京市1.82%1.05%1.67%河北省1.94%0.45%1.63%浙江省1.86%0.60%1.60%内蒙古自治区1.67%1.35%1.6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0%2.10%1.54%江苏省1.75%0.30%1.45%广东省1.51%0.30%1.26%广西壮族自治区1.13%1.80%1.26%山西省1.32%0.75%1.20%上海市1.36%0.15%1.11%山东省1.24%0.60%1.11%安徽省0.82%1.80%1.02%黑龙江省0.89%1.20%0.96%吉林省0.66%1.80%0.89%天津市1.05%0.00%0.83%云南省0.97%0.00%0.77%海南省0.97%0.00%0.77%陕西省0.78%0.15%0.65%青海省0.78%0.00%0.62%重庆市0.58%0.60%0.59%甘肃省0.39%0.90%0.49%江西省0.43%0.60%0.46%福建省0.35%0.15%0.31%宁夏回族自治区0.35%0.00%0.28%湖南省0.35%0.00%0.28%湖北省0.23%0.00%0.19%西藏自治区0.08%0.00%0.06%澳门特别行政区0.04%0.00%0.03%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中西部就业情况2: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在中部地区就业共171人,占该学历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6.64%;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共318人,占该学历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12.34%。专科毕业生选择在中部地区就业共59人,占该学历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8.86%;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共55人,占该学历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8.26%。表1- 9 2021届毕业生中西部地区就业情况分布地区类型就业地区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总体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1716.64%598.86%2307.09%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31812.34%558.26%37311.51%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省内就业城市: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大连市(33.66%)和沈阳市(26.29%);其中,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主要均流向了大连市,占比分别为32.66%和36.93%。表1- 10 2021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省内就业城市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总体大连市32.66%36.93%33.66%沈阳市27.61%21.97%26.29%鞍山市5.05%12.31%6.75%营口市5.16%2.08%4.44%锦州市4.18%4.92%4.35%盘锦市4.81%0.95%3.91%朝阳市4.23%2.27%3.77%葫芦岛市3.94%2.27%3.55%丹东市3.19%3.22%3.20%辽阳市3.02%3.60%3.15%抚顺市1.86%2.27%1.95%本溪市1.33%3.79%1.91%铁岭市1.57%1.70%1.60%阜新市1.39%1.70%1.47%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生源地与就业地域交叉分析:省内生源中,92.54%选择留在本省就业;30.81%的省外生源选择在省内就业,55.65%的省外生源回生源地就业。图1- 6 2021届省内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图1- 7 2021届省外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二)就业行业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可以有效掌握毕业生就业规律,为学校未来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学校2021届毕业生行业布局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主要流向了“批发和零售业”(14.54%)、“制造业”(11.81%)及“金融业”(9.14%)。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为“批发和零售业”(13.81%),“制造业”(11.09%)次之;专科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为“批发和零售业”(19.17%),“制造业”(16.32%)次之。图1- 8 2021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分布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表1- 11 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占比排名前十的行业分布就业行业占比批发和零售业13.81%制造业11.09%金融业9.77%建筑业8.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70%教育7.7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3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36%房地产业4.12%住宿和餐饮业3.71%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表1- 12 2021届专科毕业生就业量占比排名前十的行业分布就业行业占比批发和零售业19.17%制造业16.32%建筑业10.36%教育6.4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7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4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18%金融业5.18%农、林、牧、渔业4.6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66%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三)就业职业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和局限,进而有助于学校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确保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2021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其他人员”,占比为35.63%;其次为“经济业务人员”(31.60%)及“金融业务人员”(9.66%)。图1- 9 2021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职业分布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表1- 13 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占比排名前十的职业分布就业职业占比其他人员33.95%经济业务人员32.18%金融业务人员9.55%商业和服务业人员7.11%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6.16%教学人员3.68%法律专业人员2.61%工程技术人员1.32%公务员1.16%其他专业技术人员0.91%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表1- 14 2021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就业职业占比其他人员46.11%经济业务人员27.98%金融业务人员10.36%商业和服务业人员5.4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5.44%教学人员1.81%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30%文学艺术工作人员0.52%工程技术人员0.5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0.52%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四)就业单位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情况,能够清晰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职业选择,对于学校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个性化就业服务有重要作用。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单位流向均以“其他企业”为主,占比分别为57.94%和90.59%。表1- 15 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就业单位性质本科毕业生专科毕业生总体其他企业57.94%90.59%62.40%国有企业7.41%1.53%6.61%其他事业单位1.61%0.51%1.46%机关1.37%0.25%1.22%自主创业0.48%0.51%0.49%中初教育单位0.48%0.00%0.42%医疗卫生单位0.28%0.76%0.35%自由职业0.16%0.00%0.14%高等教育单位0.12%0.00%0.10%三资企业0.04%0.25%0.07%城镇社区0.04%0.00%0.03%其他30.06%5.60%26.71%注: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数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四、深造与创业情况毕业生深造及创业情况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也是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另外,创新创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鼓励各大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全力做好毕业生创业指导和支持工作。进一步对毕业生深造和自主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可以为学校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工作提供一手数据和参考资料。(一)国内升学毕业生升学率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同级同类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国内升学的情况可以了解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升学原因:2021届毕业生选择升学的原因主要为“增加择业资本,站在更高求职点”(40.39%),其次是“提高综合素质/能力”(36.03%)。图1- 10 2021届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主要原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升学专业相关性:升学专业相关度为57.71%。图1- 11 2021届毕业生升学专业与原专业相关性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跨专业升学原因:2021届毕业生跨专业升学原因主要为“就业前景好”(26.04%),其次是“出于个人兴趣”(21.88%)。图1- 12 2021届毕业生跨专业升学原因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鼓励各大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的调研分析是评价高校在毕业生创业指导和支持工作的重要依据。专业知识对创业的帮助度:2021届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对创业的帮助度为86.67%。其中,“有很大帮助”占30.00%,“有帮助”占28.33%。图1- 13 2021届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对创业的帮助度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创业困难:2021届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为“资金问题”(39.34%)及“市场推广”(31.15%)。图1- 14 2021届毕业生创业困难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五、求职过程分析择业求职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开始,是独立走向生活的第一步。这不仅仅是谋取一份工作的过程,也是适应社会、进行自我社会化、进一步健全人格和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不断克服内部障碍,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满足社会需求,才能最终实现职业目标。(一)获取招聘信息来源求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从各种渠道寻找有效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尽可能获得一切求职机会。2021届本科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来源主要为“校外各类招聘网站信息”,占比为23.02%,专科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来源主要为“校园招聘会”,占比为22.92%。图1- 15 2021届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来源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择业关注因素求职过程既是检验个人自身知识、技能及所形成的人格、择业观与社会需求是否相适应的过程,也是体现个人生活与理想追求的过程。2021届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在择业时候最关注的因素均为“个人发展空间”,占比分别为37.34%和36.88%。图1- 16 2021届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关注的因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求职成功途径2021届本科毕业生落实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渠道为“校园招聘会”,占比为22.69%,专科毕业生落实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渠道为“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占比为22.89%。图1- 17 2021届毕业生求职途径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四)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调研分析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让学校在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上更加有针对性,从而实现毕业生的更充分就业。2021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影响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为“专业相关能力强”(29.34%)和“实践、实习经验丰富”(21.16%),专科毕业生认为影响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为“学历层次高”(25.90%)和“专业相关能力强”(22.89%)。图1- 18 2021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六、待就业群体分析3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来源地,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毫无疑问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地多方发力,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平稳顺利,但每年仍有“有求职意愿,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群体存在。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为2020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的通知》,要求高校及属地政府加强对这一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相关部门和院系责任,确保毕业生就业不断线服务工作落实到位。从待就业毕业生群体自身出发,分析包括“未落实工作的原因、期望的就业单位、薪资、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在内的指标,可以为学校在完善这一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上提供参考。(一)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调研分析待就业毕业生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就业帮扶政策,实现毕业生更充分就业。2021届“求职中”的本科毕业生尚未落实工作的主要原因为“有工作意向,还在观望”(32.26%)和“缺乏相关实习、实践经验”(18.28%),“求职中”的专科毕业生尚未落实工作的主要原因为“缺乏相关实习、实践经验”(66.67%)。图1- 19 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期望就业单位通过统计分析待就业毕业生的期待就业单位,使学校在选择就业信息、组织招聘会、就业推荐等工作上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就业指导效率和服务水平。2021届“求职中”的本科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单位主要为“党政机关”(25.81%);“求职中”的专科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单位主要为“国有企业”(33.33%)。图1- 20 求职单位期望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期望薪资通过统计分析待就业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学校可以动态调整就业指导和相关就业课程安排,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金钱观。2021届“求职中”的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期望的薪资主要均集中在“4000元至4999元”,占比分别为27.96%和42.86%。图1- 21 求职薪资期望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四)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通过调研分析待就业毕业生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对优化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针对性的制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2021届“求职中”的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认为自身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主要均为“实习实践经历”,占比分别为40.86%和71.43%。图1- 22 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第二篇:就业创业工作举措大连财经学院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将提升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立足大连,服务辽宁,辐射全国,面向行业和基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举全校之力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建立健全就业创业工作制度(一)就业创业工作制度化,确责明制促就业切实加强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管理,明确目标责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学校出台《大连财经学院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意见》、《大连财经学院就业数据统计与核查工作实施办法》等管理规定为工作准则,严格执行相关管理条例,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切实把就业工作落实到位、抓实抓细。(二)重视就业工作队伍建设,落实“一把手”责任落实我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责任制,为顺利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将就业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校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党委负总责,建立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就业创业专项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就业工作研讨会,逐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强化就业工作督促检查。建立重点督查机制,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督查、通报、约谈、问责机制。(三)坚持工作例会制,实时把控精准施策学校定期召开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听取各单位就业工作进展;各学院每周一向招生就业处报送本单位就业进展情况,就业进展情况同时上报包干责任的校领导,招生就业处每两周汇总全校就业进展情况向学校主要领导汇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深挖就业岗位创新工作模式(一)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毕业生辅导员工作群、钉钉群等全方位的服务平台,为毕业生精准提供招聘信息。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信息沟通和双向选择的平台。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疏导,端正学生就业心态。(二)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积极做好“三支一扶计划”“辽西北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宣传解读工作。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到基层开展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增强大学生对辽宁经济、社情、民情的了解。积极挖掘本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创业的典型,邀请他们回校分享基层工作的经历,激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热情,引导更多的毕业生扎根基层。(三)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学校针对学生不同的就业意向,开展个性化指导。对有就业意向的学生提供专业职业测评,开展就业指导讲座、专业技能转换培训、基层就业项目政策解读等。对有升学意向的学生组织研究生复试面试技巧讲座、举办校友讲坛邀请优秀校友分享考研经验、宣传第二学士学位政策等。对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学生由国际教育学院提供专业化一对一指导。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学校免费提供孵化办公场所和一站式的服务。对有参军入伍意向的学生由武装部点对点开展政策咨询和讲解。(四)需求导向、定向培养为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打通学生就业渠道,各二级学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开始,就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定向培养。目前我校已先后与招商银行、国信证券、中粮物流集团、广联达等上百家知名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基地协议。(五)困难帮扶,建立台账校院两级对家庭困难、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困难毕业生群体进行建档立卡,实行重点指导和重点帮扶,一生一策优先推荐就业岗位。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灵活就业中就业不稳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更要持续关注、跟踪、帮扶,确保其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三、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学校积极打造“课赛训孵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对学生“课赛训孵创”进行全过程指导,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全体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一)大力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通过创新创业必修课的学习,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开设《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SYB》、《KAB》、《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训练》等选修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相衔接,通过创新创业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将有针对性提升或加强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采用“线上+线下”、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教学、“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翻转课堂”、实践模拟、创新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推进改革考试考核和教学评价机制,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的转变。(二)以赛促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选拔优秀的创业项目。2020-2021学年,我校创新创业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类活动: 2021年6月,在2021年辽宁省本科大学生创业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中,我校荣获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1项,一等奖团队将代表我校参与国赛;6月,我校在2021年“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获省级二等奖4项;9月,我校第八届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省级优秀大创项目二等奖4项;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共206支团队参赛,916名学生参与其中,其中10个项目进入省级决赛,最终共获得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1项;2021年10月,在第二届“科协杯”大连市高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项目路演中,我校学生团队获得最佳乡村振兴贡献奖;2021年11月,在辽宁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学生荣获铜奖5项,取得新突破。在辽宁省创新创业其他竞赛中,累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优秀奖4项。同时,我校积极在校内组织各种创新创业比赛,硕果累累。(三)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在2021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我校获得国家级立项10项,省级立项20项,校级立项48项,院级12项。(四)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进行项目孵化大连财经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占地面积约7000余平方米,是集咨询服务区、办公区、产品展示区、休闲区、会议厅等区域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共分五层,创业工作室共计43间,创业苗圃2间,场地全部对学生免费使用,同时提供办公桌椅、宽带网络等基本设施,聘请企业导师为在苗圃孵化的团队提供工商税务、人力资源、法律咨询、技术服务等一站式服务。鼓励孵化成熟的创业团队创立公司,截至目前已成功孵化企业34家,注册的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广泛,依托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财务会计类、文化传媒类、人力资源管理类、电子商务类、工程建设类。(五)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创业指导服务效果明显,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我校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每年有7%-10%左右应届毕业生在基地开展创业实训实践活动,学校2021年毕业生创业人数11人。服务地方企业价值提升,学院已与大连弘程伟业教育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校外孵化基地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在创新创业孵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以学生为评估主体,构建多维指标体系,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岗位适配性、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情况,为学校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其中,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就业机会充分情况、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工作稳定性情况。一、本科毕业生(一)就业机会充分度就业机会充分度是指毕业生所学专业在社会市场上就业机会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专业结构设置和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是否相契合的影响因素。总体就业机会充分度:61.87%的本科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机会较多,6.96%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机会较少。图3- 1 2021届本科毕业生对就业机会的评价注:就业机会“较多”占比为选择“非常多”、“比较多”占比之和,“较少”占比为选择“比较少”、“非常少”占比之和。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院系本科毕业生就业机会充分度:2021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就业机会“较多”的院系为文法学院(70.00%)、经济学院(64.67%)、会计学院(62.99%)等。图3- 2 2021届主要院系本科毕业生对就业机会的评价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机会充分度:2021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就业机会“较多”的专业为人力资源管理(84.62%)、工程造价(81.82%)、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院)(81.06%)等。表3- 1 2021届主要专业本科毕业生对就业机会的评价专业较多一般较少人力资源管理84.62%13.46%1.92%工程造价81.82%18.18%0.00%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院)81.06%15.15%3.79%工程管理80.00%20.00%0.00%税收学79.49%17.95%2.56%经济统计学78.79%15.15%6.06%广播电视编导76.60%8.51%14.89%财政学72.41%19.54%8.05%法学67.48%26.83%5.69%会计学66.56%29.06%4.38%金融工程62.50%12.50%25.00%财务管理(会计学院)62.14%35.44%2.43%投资学60.00%24.00%16.00%物流管理59.81%34.58%5.61%劳动与社会保障52.17%34.78%13.04%审计学50.00%46.88%3.12%旅游管理49.48%40.21%10.31%金融学47.73%41.36%10.91%资产评估45.16%45.16%9.68%市场营销45.16%45.97%8.8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0.00%56.00%4.00%商务英语36.00%42.00%22.00%酒店管理33.33%47.62%19.05%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专业对口度专业对口度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以作为高校未来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置的参考因素。总体专业对口度:79.63%的本科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图3- 3 2021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分布注:专业对口度评价维度包括“很对口”、“对口”、“基本对口”、“不对口”、“很不对口”和“无法评价”;其中,对口度为选择“很对口”、“对口”和“基本对口”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主要院系的专业对口度: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相对较高的院系为文法学院(84.31%)、会计学院(82.88%)、经济学院(78.85%)等。表3- 2 2021届主要院系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情况分布院系很对口对口基本对口不对口很不对口对口度文法学院56.86%11.76%15.69%12.75%2.94%84.31%会计学院19.02%32.07%31.79%13.86%3.26%82.88%经济学院40.38%10.99%27.47%19.23%1.92%78.85%管理学院21.74%23.60%32.92%17.08%4.66%78.26%商学院3.70%0.00%40.74%44.44%11.11%44.44%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主要专业的专业对口度: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相对较高的专业为人力资源管理(100.00%)、经济统计学(96.55%)、工程造价(96.43%)等。表3- 3 2021届主要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情况分布专业很对口对口基本对口不对口很不对口对口度人力资源管理48.00%40.00%12.00%0.00%0.00%100.00%经济统计学68.97%10.34%17.24%3.45%0.00%96.55%工程造价57.14%17.86%21.43%3.57%0.00%96.43%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院)38.96%20.78%31.17%9.09%0.00%90.91%财政学68.06%2.78%19.44%9.72%0.00%90.28%税收学83.33%0.00%6.67%6.67%3.33%90.00%会计学16.82%45.79%24.77%9.35%3.27%87.38%广播电视编导69.23%2.56%12.82%12.82%2.56%84.62%法学49.21%17.46%17.46%12.70%3.17%84.13%审计学27.27%18.18%36.36%18.18%0.00%81.82%旅游管理17.14%42.86%20.00%18.57%1.43%80.00%物流管理20.00%27.69%32.31%15.38%4.62%80.00%财务管理(会计学院)22.52%12.61%44.14%18.92%1.80%79.28%工程管理37.50%8.33%33.33%16.67%4.17%79.17%市场营销4.41%11.76%58.82%16.18%8.82%75.00%金融学13.99%11.19%36.36%34.97%3.50%61.5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67%20.00%33.33%26.67%13.33%60.00%劳动与社会保障8.33%0.00%50.00%33.33%8.33%58.33%资产评估14.29%9.52%33.33%28.57%14.29%57.14%商务英语3.70%0.00%40.74%44.44%11.11%44.44%酒店管理20.00%0.00%20.00%53.33%6.67%40.00%注:金融工程等专业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的分析范围。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工作满意度4工作满意度是对当前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满意的一种价值判断,受很多因素影响。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客观了解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对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有重要意义。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6.57%;对职业发展前景、工作内容、薪酬的满意度分别为94.15%、96.56%、90.43%。可见本科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图3- 4 2021届本科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注: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主要院系工作满意度:从工作总体满意度来看,文法学院(99.03%)、经济学院(96.93%)、管理学院(96.28%)等院系的本科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表3- 4 2021届主要院系本科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评价院系工作内容职业前景工作薪酬工作总体文法学院99.04%99.04%98.06%99.03%经济学院97.48%94.66%91.36%96.93%管理学院95.98%92.26%89.81%96.28%会计学院95.47%94.35%88.55%96.07%商学院96.15%88.46%80.77%92.31%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主要专业工作满意度:从工作总体满意度来看,工程管理(100.00%)、审计学(100.00%)、税收学(100.00%)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表3- 5 2021届主要专业本科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评价专业工作内容职业前景工作薪酬工作总体工程管理100.00%100.00%100.00%100.00%审计学95.00%100.00%95.24%100.00%税收学100.00%96.55%93.10%100.00%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院)100.00%96.05%94.81%100.00%物流管理100.00%98.44%93.85%100.00%广播电视编导100.00%100.00%100.00%100.00%工程造价100.00%96.43%92.86%100.00%旅游管理97.18%95.77%94.37%98.59%会计学98.06%96.60%93.24%98.54%法学98.46%98.46%96.88%98.46%财政学98.61%97.22%93.06%97.22%经济统计学100.00%100.00%100.00%96.55%金融学94.93%91.30%89.21%95.68%资产评估94.74%100.00%76.19%95.00%市场营销94.20%85.51%86.96%94.12%酒店管理93.75%68.75%56.25%93.75%商务英语96.15%88.46%80.77%92.31%劳动与社会保障91.67%91.67%83.33%91.67%财务管理(会计学院)90.74%87.96%80.73%90.83%人力资源管理92.00%92.00%88.00%88.0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78.57%85.71%85.71%85.71%注:金融工程等专业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的分析范围。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就业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0.00%)、“住宿和餐饮业”(100.00%)、“采矿业”(100.00%)的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而就业于“房地产业”(88.57%)的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评价相对较低。图3- 5 2021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分布 注:主要就业行业指就业人数≥20人的行业。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四)毕业生发展成长度毕业生发展成长度包含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和工作稳定性两个指标。职业期待吻合度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与职业匹配度的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毕业生工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1.职业期待吻合度总体职业期待吻合度:2021届本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93.07%,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为33.81%,“符合”所占比例为24.68%。图3- 6 2021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情况注:职业期待吻合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吻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2.工作稳定性本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离职率为20.99%,离职次数集中在1次。图3- 7 2021届本科毕业生离职情况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专科毕业生5(一)就业机会充分度就业机会充分度是指毕业生所学专业在社会市场上就业机会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专业结构设置和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是否相契合的影响因素。总体就业机会充分度:51.42%的专科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机会较多,9.35%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机会较少。图3- 8 2021届专科毕业生对就业机会的评价注:就业机会“较多”占比为选择“非常多”、“比较多”占比之和,“较少”占比为选择“比较少”、“非常少”占比之和。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机会充分度:2021届专科毕业生认为就业机会“较多”的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高职学院)(58.77%)、财务管理(高职学院)(54.14%)、会计(48.36%)等。表3- 6 2021届主要专业专科毕业生对就业机会的评价专业较多一般较少国际经济与贸易(高职学院)58.77%28.07%13.16%财务管理(高职学院)54.14%35.67%10.19%会计48.36%45.90%5.74%金融管理42.86%48.98%8.16%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0.00%100.00%0.00%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专业对口度专业对口度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以作为高校未来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置的参考因素。总体专业对口度:61.96%的专科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图3- 9 2021届专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分布注:专业对口度评价维度包括“很对口”、“对口”、“基本对口”、“不对口”、“很不对口”和“无法评价”;其中,对口度为选择“很对口”、“对口”和“基本对口”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主要专业的专业对口度:专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相对较高的专业为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100.00%)、财务管理(高职学院)(70.00%)、会计(64.44%)等。表3- 7 2021届主要专业专科毕业生专业对口度情况分布专业很对口对口基本对口不对口很不对口对口度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100.00%0.00%0.00%0.00%0.00%100.00%财务管理(高职学院)42.00%8.00%20.00%20.00%10.00%70.00%会计17.78%22.22%24.44%35.56%0.00%64.44%国际经济与贸易(高职学院)24.32%8.11%21.62%27.03%18.92%54.05%金融管理3.33%13.33%36.67%40.00%6.67%53.33%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工作满意度6工作满意度是对当前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满意的一种价值判断,受很多因素影响。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客观了解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对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有重要意义。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2021届专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5.09%;对职业发展前景、工作内容、薪酬的满意度分别为90.00%、93.17%、87.04%。可见专科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图3- 10 2021届专科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注: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主要专业工作满意度:从工作总体满意度来看,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100.00%)、财务管理(高职学院)(95.92%)、会计(95.45%)等专业的专科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表3- 8 2021届主要专业专科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评价专业工作内容职业前景工作薪酬工作总体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100.00%100.00%100.00%100.00%财务管理(高职学院)91.49%91.30%95.74%95.92%会计95.45%93.18%80.00%95.45%国际经济与贸易(高职学院)94.87%87.18%82.05%94.87%金融管理90.00%86.67%90.00%93.33%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就业于“批发和零售业”(100.00%)、“农、林、牧、渔业”(100.00%)的专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而就业于“教育”(91.67%)的专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评价相对较低。图3- 11 2021届专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分布 注:主要就业行业指就业人数≥10人的行业。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四)毕业生发展成长度毕业生发展成长度包含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和工作稳定性两个指标。职业期待吻合度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与职业匹配度的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毕业生工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1.职业期待吻合度总体职业期待吻合度:2021届专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88.12%,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为31.87%,“符合”所占比例为15.63%。图3- 12 2021届专科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情况注:职业期待吻合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吻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2.工作稳定性本校2021届专科毕业生的离职率为35.10%,离职次数集中在1次。图3- 13 2021届专科毕业生离职情况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学校对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包括毕业生规模、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地区、行业、单位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总体比对分析。一、近两年规模与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学校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如下图所示,近两届毕业生规模和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呈增长趋势,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1.42%及以上,就业状况良好;其中2021届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较2020同期上涨了4.68个百分点;专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较2020同期上涨了2.68个百分点。图4- 1 2020-2021届毕业生规模分布(单位:人)数据来源:1.2020届数据来自《大连财经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图4- 2 2020-2021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布数据来源:1.2019和2020届数据来自《新锦成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二、近两年就业地区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学校近两届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均在69.44%及以上,其中2021年本科毕业生省内就业比例为67.12%,专科毕业生省内就业比例为79.28%;这一流向与学校的定位相契合,为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图4- 3 2020-2021届毕业生省内就业比例数据来源:1.2020届数据来自《大连财经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三、近两年就业行业变化趋势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覆盖了“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领域为近两届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占比均在13.86%及以上。图4- 4 2020-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数据来源:1.2020届数据来自《大连财经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四、近两年就业单位变化趋势其他企业为历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占比均在62.40%及以上。图4- 5 2020-2021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注: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主要包括民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等。数据来源:1.2020届数据来自《大连财经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云平台。第五篇: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直接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评价主体,在学校教学及就业工作上的反馈建议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改进和完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调研指标包括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及毕业生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一、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一)母校满意度99.36%的毕业生对母校感到满意,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9.46%,专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9.01%。可见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过程及校风学风等方面均比较认同。图5- 1 2021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