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21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2023年08月02日
  • 50 金币

1前 言 4第一部分 就业基本情况 7一、毕业生规模 71、毕业生分学历层次、性别分布 82、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学科门类分布 83、毕业生分学历层次专业分布 94、毕业生省内生源分布 115、毕业生省外生源分布 126、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生源地分布 127、特殊身份毕业生分布 138、毕业生分学科门类、性别分布 149、毕业生分专业、性别分布 15二、毕业生毕业去向 161、毕业生毕业去向 162、毕业生分学历层次毕业去向分布 173、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毕业去向分布(列表) 174、毕业生分专业毕业去向分布 185、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升学率统计表(列表) 206、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统计 207、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就业率统计 21三、毕业生就业流向 221、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总体分布(与该地域毕业生生源数对比) 222、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就业地域流向分布(与该地域毕业生生源数对比) 233、毕业生省外就业地域流向分布 254、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就业情况 265、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分专业就业情况 266、毕业生省内各地级市就业专业集中情况 287、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348、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369、特殊身份毕业生就业情况 37第二部分 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举措 40一、加强顶层设计,下好统筹联动“一盘棋” 40(一)全员参与、全程发力,学校与学院同频 40(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共进 41(三)完善就业工作考评机制,奖惩与就业质量匹配 41二、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就业结构性“不均衡” 42(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 42(二)市场拓展、行业对接,就业意向与招聘岗位贯通 42(三)市场调研、就业回访,素质提升与选才标准匹配 43三、强化价值引领,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 44(一)推进援疆就业“星火计划”,服务国家需求“大舞台” 44(二)加强征兵工作宣传,鼓励学生携笔从戎 44(三)推动教育实习支教工程,引领师范生赴基层任教 45四、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精准服务新格局 45(一)智能筛选,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力争人职匹配精准 45(二)广开渠道,创新招聘服务模式,力争供需对接精准 45(三)分类帮扶,创新跟踪服务模式,力争就业援助精准 46(四)导师把脉,创新咨询服务模式,力争就业指导精准 47五、 规范就业管理,确保就业数据“真准实” 48(一)加强就业数据监督检查,保证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48(二)加强就业宣传和数据报送,确保就业数据的实效性 48第三部分 就业相关分析 50一、调查背景 50二、调查情况概述 50(一)调查目的 50(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51(三)调查方法及形式 51(四)问卷设计 51三、调查实施 51(一)实施过程 51(二)数据处理与检验 52四、数据分析 53(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53(二)毕业生去向深入分析 53(三)未就业原因分析 54(四)工作单位所在行业相关分析 56(五)毕业生就业情况深入分析 57(六)毕业生薪资水平 60(七)毕业生工作情况分析 60(八)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61(九)对母校整体评价 66五、用人单位调查情况 69(一)单位基本信息 69(二)用人单位用人标准及人才需求趋势 73(三)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等环节的评价 75(四)用人单位录用我校毕业生情况 77六、结论 78第四部分 学校就业发展趋势研判 79一、就业发展趋势总体研判 79(一)师范类毕业生“教师情结”还将长期存在 80(二)非师范毕业生就业市场稳步发展 80二、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研判 80(一)新兴职业受毕业生青睐 80(二)“双减”政策影响,师范类毕业生就业以考取教师编制为主 81(三)新一线城市成为毕业生理想求职地 81(四)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接近市场价格 82(五)毕业生将福利待遇、发展前景作为主流求职因素 82(六)去基层就业创业成为毕业生的新选择 83第五部分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84一、建立反馈机制,服务人才培养 84二、健全部门衔接,实现通力合作 85(一)构建“实习--就业一体化”顶岗实习模式 85(二)健全就业与学生工作互通,强化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就业指导培训 85三、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就业观念 86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87五、注重跟踪调研,探究育人过程 88六、分析社会评价,反思培养成果 88前 言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承德市,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学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类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地方高校,是河北省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全国五所“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学校;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基地校;2016年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和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2020年6月22日经省学位办审核增列我校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7月20日获批河北省创业大学。历史沿革: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期间几经易名,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58年改建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通州师专迁到承德与师专合并,1960年曾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办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科学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7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53个,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师范类专业17个,通过河北省遴选参加国家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5个,民族类专业2个,应用型试点专业6个。2019年申报民族学和教育学2个国家民委一级重点学科,获国家民委、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共20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奖励。目前,学校共建有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产教融合共建专业8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5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虚拟仿真课程2门,省级校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个。科学研究:树立教育、民族、应用研究品牌,注重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学校建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北省“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实验室、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等9个省部级研究平台。目前,学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市厅级项目近500项,获各类科研经费1400余万元,发表核心期刊及三大索引论文327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8部,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06件。学校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研究等科研特色,在义务教育发展、大数据、旅游文化、生物资源、钒钛资源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民族办学:贯彻落实民族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把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编写出版了《民族概论》《北方民族传统体育集锦》《简明满语教程》《满族文学读本》等9部民族类专著教材。以满非遗为切入点,推动满非遗教学传承与实践,建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体育培训基地,传承二贵摔跤、清音会、竹板落子等21个富有浓郁满族文化的非遗项目。在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创民族文化艺术精品上贡献突出,以避暑山庄研究、纳兰性德研究为重点,成为“全国纳兰性德研究”和“避暑山庄研究”中心,建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等民族特色研究平台17个,挖掘整理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近80项,开设了珍珠球、蹴球、陀螺、押夹、射弩等民族体育项目,参加全国、河北省民族体育比赛成绩优异,学校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二贵摔跤》连续两届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民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金奖和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一等奖,2019年作为河北省唯一一个代表参加上海进出口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央展台表演。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由学校音乐舞蹈学院师生和离退休老教师成立的“承德清音会”,对清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显著,“承德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研究”被列为河北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清音会”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办学规模: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民族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492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先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民族事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已逐步成为全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德历史文化传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与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美国莫瑞州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等23所国内外高校开展校校合作办学,每年选派百余名学生赴国内外合作高校交换学习。加强校地、校企间的互动合作,先后与承德平泉市、承德双滦区、高新区、承德市双滦产业园、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乐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并实践新形势下师范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校合作共建、“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搭建“U-G-S”平台,与14个地市级、县区级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共同协商,选出106所硬件设施完善、师资配备齐全、教学质量优良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签约共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外实习基地,为在校生提供岗位实训,极大的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三维(基础认识性实践+专业应用性实践+综合创新性实践)四段(教育见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三全员育人的教学模式。通过国内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逐步扩大。第一部分 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2021年我校共有毕业生3039人,其中本科3009人,专科30人。毕业生来源于21个省,分布于37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男生722人,女生2317人。河北省内生源2723人,省外生源316人。1、毕业生分学历层次、性别分布图1-1毕业生分学历层次性别分布2021届本科毕业生3009人。其中,男生701人,女生2308人,专科毕业生30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9人。2、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学科门类分布图1-2 本科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经济学51人,占毕业生比例1.69%;法学138人,占毕业生比例4.59%;教育学564人,占毕业生比例18.74%;文学504人,占毕业生比例16.75%;历史学118人,占毕业生比例3.92%;理学493人,占毕业生比例16.38%;工学334人,占毕业生比例11.10%;管理学277人,占毕业生比例9.21%;艺术学530人,占毕业生比例17.61%。图1-3 专科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2021届专科毕业生中文化艺术大类8人,占毕业生比例26.7%;教育与体育大类19人,占毕业生比例63.3%;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3人,占毕业生比例10%。3、毕业生分学历层次专业分布图1-4 本科毕业生专业分布2021届本科毕业生英语185人,汉语言文学160人,学前教育137人,小学教育124人,数学与应用数学118人,美术学88人,体育教育139人,视觉传达设计102人,环境设计97人,思想政治教育138人,音乐学115人,历史学118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1人,舞蹈学68人,生物科学83人,化学73人,地理科学88人,新闻学57人,电子商务58人,播音与主持艺术41人,翻译57人,人力资源管理59人,物理学75人,化学工程与工艺54人, 秘书学45人,应用统计学56人,旅游管理111人,科学教育68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51人,文化产业管理49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45人,环境生态工程45人,软件工程55人,经济与金融51人,休闲体育45人,生物工程44人,书法学19人。图1-5 专科毕业生专业分布2021届专科毕业生语文教育2人,小学教育3人,英语教育2人,数学教育1人,音乐教育6人,体育教育4人,人力资源管理3人,艺术设计8人,美术教育1人。4、毕业生省内生源分布图1-6 毕业生省内生源分布5、毕业生省外生源分布图1-7毕业生省外生源分布6、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生源地分布学历层次学科门类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本科经济学 810 34662543本科法学 32011114236151423本科教育学 34127414323793054261422本科文学 3768264523523151452423本科历史学 1010996149111269本科理学 4946266939413043662722本科工学 4727125817422524371923本科管理学 3121144524341432242216本科艺术学 5510141532273193312303合计274430180336162364170265241148124专科文化艺术大类  13111 1    专科教育与体育大类  6112411 2 专科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2   1  合计07425512120表1-1 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生源地分布7、特殊身份毕业生分布图1-8特殊身份毕业生分布2021届毕业生中中共党员38人,少数民族318人,特困毕业生817人。图1-9 本科毕业生特殊身份分布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共党员38人,少数民族314人,特困毕业生813人。图1-10专科毕业生特殊身份分布2021届专科毕业生少数民族4人,特困毕业生4人。8、毕业生分学科门类、性别分布图1-11本科分学科门类、性别分布图1-12专科分学科门类、性别分布9、毕业生分专业、性别分布图1-13本科按专业性别分布图1-14专科按专业性别分布二、毕业生毕业去向1、毕业生毕业去向图1-1毕业生整体就业类型分布2021届毕业生签约就业799人,本科798人,专科1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712人,本科1702人,专科10;应征义务兵30人,本科27人,专科3人;自主创业4人,本科4人,专科0人;升学206人,本科191人,专科15人;出国、出境9人,本科9人,专科0人;待就业279人,本科278人,专科1人。2、毕业生分学历层次毕业去向分布毕业去向毕业生数本科专科签约就业7997981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712170210应征义务兵30273自主创业440升学20619115出国、出境990待就业2792781表1-2 毕业生分学历层次毕业去向3、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毕业去向分布(列表)学历层次学科门类毕业生数就业人数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应征义务兵基层项目地方基层待就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出国出境本科经济学514494291  7  1 法学1381213046233 517  14 教育学564478184336516 2086  16 文学50445453383212 650  286历史学11889271035 6129  10 理学49346416252178 1129  70 工学33431812241121 13161 29 管理学27726415421821  1311211 艺术学53049922164364 4312 123合计300927314582921690278402784121919专科文化艺术大类88  5      3 教育与体育大类1918  43  1  11 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331 1      1 合计30291 103  1  15 表1-3毕业生分学科门类(大类)就业人数统计表4、毕业生分专业毕业去向分布表1-4毕业生分专业就业去向就业人数统计表学历层次学科门类毕业生数就业人数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应征义务兵基层项目地方基层待就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出国、出境本科经济与金融514494291  7  1 思想政治教育1381213046233 517  14 科学教育68625548   6  4 学前教育1379421175  343  3 小学教育12410752555  1717  5 体育教育1391243210610  15  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51481 425  3    休闲体育45432 391  2  1 汉语言文学1601581510126  12  6 秘书学45425134   3  2 英语1851562620982 429  33翻译57495130   8  103新闻学57492633  18  7 历史学11889271035 6129  10 数学与应用数学11811271920 1 6  11 物理学756210121   13  30 化学737113845   2  5 地理科学8885152344  13  2 生物科学838339815      21 应用统计学565114333   5  1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45434129   2  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186551313 1 51 3 软件工程5552475    3    化学工程与工艺54506338  14  2 环境生态工程45435420  22  12 生物工程444451521      3 人力资源管理595921142      4 文化产业管理49416527   8  3 电子商务58534 48   5  1 旅游管理111111326651   1123 音乐学1151145 1081  1    舞蹈学68677 562  1   2播音与主持艺术413921321 12  11美术学88723360   16  6 书法学1918 117   1    视觉传达设计1021001196  12  1 环境设计978941067  282 4 合计300927314582921690278402784121919专科 艺术设计88  5      3 小学教育33  1      2 语文教育22  1      1 数学教育11         1 英语教育22  1      1 音乐教育66  1      5 美术教育11         1 体育教育43   3  1    人力资源管理331 1      1 合计30291 103  1  15 5、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升学率统计表(列表)表1-5毕业生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升学率统计表专业大类本科毕业生数升学人数升学率经济学5111.96法学1381410.14教育学564162.84文学504285.56历史学118108.47理学4937014.20工学334298.68管理学277113.97艺术学530122.26专业大类专科毕业生数升学人数升学率文化艺术大类8337.5教育与体育大类191157.89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3133.336、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统计表1-6毕业生分专业升学率统计表本科专业名称毕业生数升学人数升学率经济与金融5111.96思想政治教育1381410.14科学教育6845.88学前教育13732.19小学教育12454.03体育教育13932.16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51  休闲体育4512.22汉语言文学16063.75秘书学4524.44英语18531.62翻译571017.54新闻学57712.28历史学118108.47数学与应用数学118119.32物理学753040.00化学7356.85地理科学8822.27生物科学832125.30应用统计学5611.79新能源科学与工程45920.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133.30软件工程55  化学工程与工艺5423.70环境生态工程451226.67生物工程4436.82人力资源管理5946.78文化产业管理4936.12电子商务5811.72旅游管理11132.70音乐学115  舞蹈学68  播音与主持艺术4112.44美术学8866.82书法学19  视觉传达设计10210.98环境设计9744.12专科专业名称毕业生数升学人数升学率艺术设计8333.33小学教育3266.67语文教育2150.00数学教育11100.00英语教育2150.00音乐教育6583.33美术教育11100.00体育教育400.00人力资源管理3133.337、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就业率统计表1-7毕业生按学历层次就业情况统计表学历层次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率(%)本科3009273190.76专科302996.67合计3039276090.82三、毕业生就业流向1、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总体分布(与该地域毕业生生源数对比)图1-14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布2021届毕业生生源地为石家庄市人数274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298人;唐山市人数为437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250人;秦皇岛市人数为184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03人;邯郸市人数为338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57人;邢台市人数为167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15人;保定市人数为369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88人;张家口市人数为171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83人;承德市人数为267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363人;沧州市人数为242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50人;廊坊市人数为150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11人;衡水市人数为124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81人;省外人数为316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616人。 2、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就业地域流向分布(与该地域毕业生生源数对比)图1-15专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布2021届专科毕业生中,生源地为石家庄市人数0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2人;唐山市人数7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人;秦皇岛市人数为4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2人;邯郸市人数为2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0人;邢台市人数为5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2人;保定市人数为5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0人;张家口市人数为1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人;承德市人数为2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人;沧州市人数为1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人;廊坊市人数为2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0人;省外人数为1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人。图1-16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布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生源地为石家庄市人数274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296人;唐山市人数为430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249人;秦皇岛市人数为180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01人;邯郸市人数为336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57人;邢台市人数为162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13人;保定市人数为364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88人;张家口市人数为170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82人;承德市人数为265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362人;沧州市人数为241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49人;廊坊市人数为148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111人;衡水市人数为124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81人;省外人数为315人,其中就业毕业生数为615人。3、毕业生省外就业地域流向分布图1-17毕业生省外就业地域流向分布2021届毕业生中北京市就业毕业生数为293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267人;天津市就业毕业生数为68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48人;山西省就业毕业生数为11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3人;内蒙古就业毕业生数为22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2人;辽宁省就业毕业生数为22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6人;吉林省就业毕业生数为10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2人;黑龙江省就业毕业生数为5人,其中省内生源为2人;上海市就业毕业生数为13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11人;江苏省就业毕业生数为9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9人;浙江省就业毕业生数为19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13人;安徽省就业毕业生数为5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2人;福建省就业毕业生数为2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1人;江西省就业毕业生数为3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3人;山东省就业毕业生数为37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17人;河南省就业毕业生数为21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9人;湖北省就业毕业生数为6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5人;湖南省就业毕业生数为5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1人;广东省就业毕业生数为21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14人;广西省就业毕业生数为5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4人;海南市就业毕业生数为2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1人;重庆市就业毕业生数为2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0人;四川省就业毕业生数为10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4人;贵州省就业毕业生数为1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0人;云南省就业毕业生数为2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1人;陕西省就业毕业生数为6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4人;甘肃就业毕业生数为2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0人;宁夏就业毕业生数为1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0人;新疆就业毕业生数为13人,其中省内生源数为10人。4、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分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就业情况表1-22本科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学科门类就业情况统计表学科门类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率(%)经济学514486.27法学13812187.68教育学56447884.75文学50445490.08历史学1188975.42理学49346494.12工学33431895.21管理学27726495.31艺术学53049994.15合计3009273190.76表1-18专科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学科门类就业情况统计表学科门类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率(%)文化艺术大类88100.00教育与体育大类191894.74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33100.00合计302996.675、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分专业就业情况表1-19本科毕业生分学历层次、专业就业情况统计表学科门类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率(%)经济与金融514486.27思想政治教育13812187.68科学教育686291.18学前教育1379468.61小学教育12410786.29体育教育13912489.2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514894.12休闲体育454395.56汉语言文学16015898.75秘书学454293.33英语18515684.32翻译574985.96新闻学574985.96历史学1188975.42数学与应用数学11811294.92物理学756282.67化学737197.26地理科学888596.59生物科学8383100.00应用统计学565191.07新能源科学与工程454395.5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18694.51软件工程555294.55化学工程与工艺545092.59环境生态工程454395.56生物工程4444100.00人力资源管理5959100.00文化产业管理494183.67电子商务585391.38旅游管理111111100.00音乐学11511499.13舞蹈学686798.53播音与主持艺术413995.12美术学887281.82书法学191894.74视觉传达设计10210098.04环境设计978991.75合计3009273190.76表1-20专科毕业生分学历层次、专业就业情况统计表学科门类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率(%)艺术设计88100.00小学教育33100.00语文教育22100.00数学教育11100.00英语教育22100.00音乐教育66100.00美术教育11100.00体育教育4375.00人力资源管理33100.00合计302996.676、毕业生省内各地级市就业专业集中情况表1-21毕业生在石家庄就业专业集中度分析表本科专科专业名称就业人数专业名称就业人数旅游管理20艺术设计1英语18小学教育1历史学16  环境设计16  小学教育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  体育教育12  汉语言文学12  视觉传达设计12  软件工程10  环境生态工程10  经济与金融9  科学教育9  新闻学9  生物科学9  思想政治教育8  学前教育8  地理科学8  秘书学7  数学与应用数学7  表1-22毕业生在唐山就业专业集中度分析表本科专科专业名称就业人数专业名称就业人数音乐学24语文教育1体育教育23  汉语言文学17  英语17  小学教育12  地理科学11  舞蹈学11  环境设计11  思想政治教育10  学前教育10  科学教育9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9  数学与应用数学9  视觉传达设计7  经济与金融6  应用统计学6  生物工程5  人力资源管理5  旅游管理5  翻译4  表1-23毕业生在衡水就业专业集中度分析表本科专科专业名称就业人数专业名称就业人数英语8  历史学8  汉语言文学6  学前教育5  小学教育5  思想政治教育4  化学4  化学工程与工艺4  科学教育3  秘书学3  翻译3  生物科学3  电子商务3  应用统计学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  软件工程2  人力资源管理2  文化产业管理2  旅游管理2  经济与金融1  表1-24毕业生在廊坊就业专业集中度分析表本科专科专业名称就业人数专业名称就业人数数学与应用数学8  英语7  化学7  汉语言文学6  音乐学6  美术学6  经济与金融5  翻译5  应用统计学5  软件工程5  化学工程与工艺5  休闲体育4  旅游管理4  视觉传达设计4  物理学3  生物工程3  播音与主持艺术3  环境设计3  思想政治教育2  学前教育2  表1-25毕业生在承德就业专业集中度分析表体育教育30英语教育1美术学27  思想政治教育26  汉语言文学25  音乐学22  英语19  舞蹈学19  数学与应用数学17  小学教育16  旅游管理13  物理学12  学前教育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8  地理科学8  视觉传达设计8  应用统计学7  人力资源管理7  电子商务7  环境设计7  表1-26毕业生在张家口就业专业集中度分析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音乐教育1生物科学7  小学教育6  汉语言文学6  数学与应用数学5  英语4  化学4  应用统计学4  视觉传达设计4  经济与金融3  历史学3  地理科学3  化学工程与工艺3  音乐学3  思想政治教育2  科学教育2  学前教育2  翻译2  人力资源管理2  文化产业管理2  表1-27毕业生在保定就业专业集中度分析表本科专科专业名称就业人数专业名称就业人数音乐学17  思想政治教育13  地理科学12  历史学11  学前教育10  科学教育9  小学教育8  汉语言文学8  翻译8  视觉传达设计8  英语6  化学6  舞蹈学6  环境设计6  秘书学5  生物科学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  生物工程5  旅游管理5  体育教育4  表1-28毕业生在邢台就业专业集中度分析表本科专科专业名称就业人数专业名称就业人数汉语言文学22艺术设计1体育教育8人力资源管理1科学教育6  新闻学6  地理科学6  小学教育5  历史学5  生物科学5  播音与主持艺术5  环境生态工程4  旅游管理4  学前教育3  秘书学3  化学3  软件工程3  音乐学3  美术学3  经济与金融2  英语2  应用统计学2  表1-29毕业生在邯郸就业专业集中度分析表本科专科专业名称就业人数专业名称就业人数地理科学12  英语11  生物科学11  人力资源管理8  旅游管理8  思想政治教育7  学前教育7  数学与应用数学7  化学7  汉语言文学6  小学教育5  化学工程与工艺5  电子商务5  舞蹈学5  物理学4  应用统计学4  文化产业管理4  播音与主持艺术4  视觉传达设计4  历史学3  表1-30毕业生在秦皇岛就业专业集中度分析表本科专科专业名称就业人数专业名称就业人数数学与应用数学9艺术设计2学前教育8  汉语言文学8  英语8  体育教育7  思想政治教育6  视觉传达设计6  小学教育4  化学4  播音与主持艺术4  美术学4  环境设计4  历史学3  地理科学3  旅游管理3  书法学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  新闻学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2  科学教育1  表1-31毕业生在沧州就业专业集中度分析表本科专科专业名称就业人数专业名称就业人数英语12人力资源管理1地理科学12  数学与应用数学11  汉语言文学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  思想政治教育9  生物科学9  化学7  化学工程与工艺7  科学教育5  学前教育5  文化产业管理5  旅游管理5  秘书学4  历史学4  物理学4  音乐学4  经济与金融3  电子商务3  小学教育2  7、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图1-17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2021届毕业生中,从事教育行业数为997人,其中男生144人,女生853人;从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数为202人,其中男生85人,女生117人;从事批发和零售业数为198人,其中男生50人,女生148人;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数为166人,其中男生63人,女生103人;从事制造业数为159人,其中男生44人,女生115人;从事建筑业数为146人,其中男生45人,女生101人;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数为8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55人;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数为70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58人;从事金融业数为20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15人;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数为43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29人;从事住宿和餐饮业数为41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33人;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数为70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49人;从事房地产业数为3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9人;从事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数为8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55人;从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数为29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6人;从事卫生和社会工作数为37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33人;从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数为23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18人;从事农、林、牧、渔业数为34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27人;从事采矿业数为4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2人。 8、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图1-18 毕业生整体就业单位性质2021届毕业生中在党政机关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87人;在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680人;在国有企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45人;在民营企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1110人;在三资企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9人;在部队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30人。图1-19 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2021届本科毕业生在党政机关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86人;在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675人;在国有企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45人;在民营企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1107人;在三资企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9人;在部队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30人。 图1-20 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2021届专科毕业生在党政机关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1人;在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5人;在国有企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0人;在民营企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3人;在三资企业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0人;在部队单位就业毕业生数为0人。9、特殊身份毕业生就业情况图1-21 整体特殊身份毕业生就业情况2021届毕业生中共党员毕业生数为38人,其中就业数为36人;少数民族毕业生数为318人,其中就业数为287人;特困毕业生数为817人,其中就业人数为743人。 图1-22本科特殊身份毕业生就业情况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共党员毕业生数为38人,其中就业数为36人;少数民族毕业生专科数为314人,其中就业数为283人;特困毕业生专科数为813人,其中就业人数为739人。 图1-23专科特殊身份毕业生就业情况2021届专科毕业生中共党员数为0人,其中就业数为0人;少数民族毕业生本科数为4人,其中就业数为4人;特困毕业生本科数为4人,其中就业人数为4人。第二部分 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举措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为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努力把疫情对就业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毕业生高质量有效稳定就业,我校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制度建设和内涵发展为保障,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注重持续跟踪、重点帮扶,认真落实就业统计“四不准”,建立统筹联动和精细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实施援疆就业“星火计划”等措施,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一、加强顶层设计,下好统筹联动“一盘棋”(一)全员参与、全程发力,学校与学院同频学校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就业工作推进会议,强调要把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高就业数据的准确度和就业服务水平作为学校就业工作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压实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作为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充分调研各学院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机制、场地、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指导各二级学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广大教师全员参与,落实包联人制度。各学院建立就业包联责任制,构建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就业的工作体系,形成人人都是就业工作参与者、人人都是就业工作责任人的工作格局,遇到就业工作问题,快速反应、快速处理、快速解决,全员参与,落到实处。构建“学院领导-毕业班辅导员-专业教师”三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机制。学院领导作为总包联人,毕业班辅导员负责所带学生就业工作的协调、指导、帮扶等全面工作,各专业教师对毕业生采取1+n就业包联责任制,随时跟进指导各自包联学生的就业问题,从专业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情况,引导学生树立符合本专业市场需求的就业观念,随时掌握学生实际就业情况、思想动态和求职意向,做到有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共进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出的学生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衡量一所高校价值的重要标准。在人才培养方面,我校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构建就业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课程思政、实习实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方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并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提升活动,例如:参加各种级别的专业大赛、考取各种职业证书等。特别是师范类专业学生,强化他们的基本功训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从而增强信心,敢于就业,高质量就业。对于有意愿参加特岗教师考试的学生,为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学校组织特岗教师考前免费辅导。让我们的毕业生既是新增劳动力,更是新生创新力。(三)完善就业工作考评机制,奖惩与就业质量匹配建立就业率与院系工作考评、院系奖励性绩效工资核拨、干部考核挂钩制度。就业率低于75%的院系,取消该院系就业先进单位评选资格。建立就业数据周通报制度。由分管就业校领导、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每周对就业工作后三名学院党政负责人进行约谈,进一步压实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作为学院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完善就业考评依据,将就业考评依据从单一的就业率标准改为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多元化标准。二、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就业结构性“不均衡”(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学校强化市场理念和服务意识,推动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知识取向为心智唤醒,变学科逻辑为生涯发展思维,变专业图谱为能力本位,构建学校与实务部门、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工匠精神与创客文化、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产业流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发展模式,如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实习模式等。(二)市场拓展、行业对接,就业意向与招聘岗位贯通坚持开展毕业生就业意愿调查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地域、行业、岗位、薪资和需要的就业指导服务等情况。以校友走访、人才推介、校企合作、需求调研等多种形式有的放矢地拓展就业市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并邀请到学校招聘毕业生。针对我校主要就业市场分布于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的实际情况,我们主动出击进一步的开发和培育省内外新的就业市场,建立了以“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就业市场为基础,辐射周边省份和生源省份的就业市场。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承德圣继学校、围场育才中学、河北枣强中学、迁安市弘毅学校、石药集团石家庄龙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学校和企业建立协同合作关系,2021年继续重点开发河北省各地市中小学教育单位和企业单位,做到全省各地市全覆盖。2021年共开发新单位20余家,如石药集团、天津南华教育等知名学校和企业。面向学校毕业生招聘的单位已由京津冀地区向全国辐射。同时,响应国家西部开发计划,鼓励毕业生支援西部,我校十分重视西部省份就业市场的开发并进行考察,为学生支援西部提供了详细有效的信息。实施“千百计划”,即开拓千家用人单位,建设百家就业基地。我校在就业市场开拓的基础上,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实地考察,结合学校“师范性、民族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期分批建设针对性强、特点鲜明、性质多样的就业基地,实现百家优质就业基地建设的工作目标。坚持“巩固多年合作单位、发展一般关系单位、开发和培育省内外新的就业单位”的原则,对单位层次高、用人量大、个人发展前景好、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的单位商洽建立就业基地并予以挂牌、签订就业基地建设协议书。通过对“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就业单位考察、遴选高质量“就业基地”单位予以挂牌,如北京海淀区外国语学校、河北枣强中学、河北师大美术中学、衡水一中邯郸分校、邯郸凌云中学、邢台丰翼中学等。截止目前,已实现开拓百家就业基地目标。(三)市场调研、就业回访,素质提升与选才标准匹配我校通过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工作,了解各地毕业生需求情况,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带领二级学院就业工作人员对不同地区的就业市场进行实地走访、考察用人单位,充分了解企事业单位、各行业的用人需求、计划及选才标准和要求,并与有关单位深入交流和协商,听取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另外通过回访毕业生,一方面对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掌握了一手数据,另一方面我校将继续推进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优秀校友访谈等工作,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通过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回访,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自身改革,使学校的培养方向与市场高度对接。三、强化价值引领,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一)推进援疆就业“星火计划”,服务国家需求“大舞台”援疆是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任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乎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我校把两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扛起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责任,提出实施援疆就业“星火计划”。2018年起我校通过实施援疆就业“星火计划”,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成才、建功立业。助力党的治疆方略落地落实,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就业工作品牌。学校主动致函喀什地委组织部、喀什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洽谈毕业生就业工作,组建星火计划招聘微信群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志愿服务西部。四年来,我校到新疆喀什、阿图什、尉犁、新疆兵团等地工作并将决心扎根边疆的毕业生共66人。(二)加强征兵工作宣传,鼓励学生携笔从戎大学生参军入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举措,也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我校高度重视征兵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召开就业征兵工作推进会。通过主题班会宣讲、微信宣传、组织观看征兵直播课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2021年我校从校内应征入伍毕业生共30人,超额完成规定任务。(三)推动教育实习支教工程,引领师范生赴基层任教为让学生了解基层教育状况,提升师范生课堂教学体验和从教能力,我校实施教育实习支教工程,学校先后组织师范生在覆盖河北、北京、天津、新疆等省(市、区)中小学开展实习支教工作。在实习支教工程的感召下,学生在自我管理、课堂教学、班主任实习、教师角色体验、教学能力提升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全方位锻炼与提高,越来越多乐于从教的学生主动扎根基层中小学教育事业,接受全职教师岗位锻炼,一个个优秀的基层教师正在言传身教着一批批乡村孩子,而这群基层教师也已成为我校向用人单位展示的首张“名片”。四、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精准服务新格局(一)智能筛选,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力争人职匹配精准搭建“互联网+就业”精准对接服务平台是提高学生求职效率和就业满意度的重要手段,为此,学校依托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建成全新的“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网站,提升“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的内涵和功能性外延建设,建设“鼠标+手机”的一体化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对就业岗位信息、就业服务的分层管理、高效组织、动态统计、智能筛选和精准推送,帮助学生随时、随地、随心“一键掌握”就业信息和“一键选取”就业服务。通过大数据后台自动比对,实施学生需求和就业岗位智能化匹配,真正实现人职精准匹配。(二)广开渠道,创新招聘服务模式,力争供需对接精准校园招聘是毕业生最便利的就业平台。按照“学校联系市场,专业联系行业,学院联系校友”的工作机制,以校地、校企、校校伙伴合作为纽带,主动“走出去、请进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就业意向地区、就业意向岗位双向协调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多渠道汇聚、发布招聘信息,办好各类推荐、招聘活动,努力做到“战‘疫’进行时,就业不打烊”,实现管理服务规范,岗位信息充足,活动组织有序,安全保障到位,招聘成效显著,力保毕业生满意就业和高质量就业。2021年共举办大型网络双选会8场,与会单位800余家,共提供就业岗位六万多个,需求计划涵盖我校各专业。线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为搭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良好的沟通平台,由各二级学院单独举办小型双选会,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洽谈签约。为保障招聘会质量和毕业生权益,学校从各企业资质实力和提供的招聘岗位与学校专业契合度等方面入手,严格筛查参会企业资质,从中挑选优质的企业参加招聘会,严格把控企业质量。充分满足毕业生需求,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服务。(三)分类帮扶,创新跟踪服务模式,力争就业援助精准特殊群体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校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的细化分类,就业精准帮扶工作。将特殊群体毕业生细分为经济困难类、少数民族类、身体缺陷类、学业困难类、心理障碍类以及求职困难类六大类。对各类求职困难类毕业生开展“1+N”就业帮扶活动,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领导、辅导员与特殊群体毕业生“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对他们重点关注、重点帮扶、“定向”推荐就业,特别是向校企合作、院企合作企业推荐,优先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实习就业问题。建立就业援助责任制,实施精准援助行动,帮助特殊群体毕业生解困,使特殊群体毕业生充分就业。根据省人社厅、教育厅《关于做好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工作的通知》要求,就业中心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组织有就业意愿并积极求职的经济困难毕业生申报一次性求职补贴。2021年办理求职补贴249人,经各级部门审核后,经学校财务直接发放给毕业生每人2000元求职补贴,共发放求职补贴49.8万元。(四)导师把脉,创新咨询服务模式,力争就业指导精准我校注重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与“就业指导课”同时启动,分层次分年级开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有效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练技术、焦点技术、团体辅导等手段,采用线上+线下的翻转课堂模式。一年级定目标:从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导师引导、自我认识挖掘等几个方面给学生加以引导,确定未来择业方向。二年级遴选单位:主要渠道有学校就业部门提供单位数据库、专业导师引导推荐、家庭成员规划等。三年级单位见习:实现途径有学院统一安排、假期社会实践、小规模实践周、顶岗实习等。四年级单位就业:收集就业证明材料、三方协议、劳动合同、录取通知书、入伍通知书。成立“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研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采取专、兼、聘等形式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教研室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与培训,优化教学内容,有效提升教师理论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以及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拓展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意识,提高他们的求职技巧和就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他们顺利进入职场并最终达到人职匹配。聘请校外名气人力资源专家进学校,通过模拟面试、简历诊断、形象设计、项目诊断等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咨询服务,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解决求职困惑,促进学生生涯发展与社会需求深度对接,助力学生成长。五、 规范就业管理,确保就业数据“真准实”(一)加强就业数据监督检查,保证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提高对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重要性、严肃性、科学性认识,确保我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真实、准确,如实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我校分别于8月、10月开展了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四不准”规定,对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就业证明等就业材料认真审核,通过各院系自查和学校集中核查,逐个排查虚假就业情况。学校与各院系签订就业统计工作承诺书,强化就业统计工作责任落实和追究,坚决杜绝就业统计数据弄虚作假情况发生。通过开展就业核查工作,有效地保证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真实和准确,从而更好地反馈教学和人才培养。(二)加强就业宣传和数据报送,确保就业数据的实效性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宣传工作,完善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持续做好就业创业信息数据采集、统计和分析研究工作。1、严格执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按照《河北省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大纲》要求撰写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于当年12月底前面向社会发布。2、建立学校、院系、专业三级政策宣传网络,另外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学生常用的新媒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3、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状况跟踪调查,坚持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回访工作,完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实时监测、动态管理,实行就业数据24小时不间断更新,利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学校就业中心及时向系统上报就业数据。5、严禁虚报、瞒报、缓报、错报、漏报毕业生就业去向信息和就业率,对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在全校通报批评。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就业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促使我们要坚定信心、直面挑战、不断改革、勇于思考、精准施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本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我校就业工作的永恒主题。今后,我们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发扬艰苦奋斗争做老黄牛、创新发展勇做拓荒牛、为生服务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切实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实现2022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第三部分 就业相关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特进行本次调查。本次主要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采用关联逻辑的方式编辑问卷,对毕业生从基本情况、就业影响因素以及各项满意度指标等方面做出调查,对用人单位从用人标准、人才需求趋势以及各项满意度指标等方面做出调查。运用Excel、Spss统计软件等,通过描述统计、文本分析、交叉列联、逻辑回归分析、对应分析、因子分析、指数模型、相关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一、调查背景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强化政策落实、服务保障、权益维护,千方百计拓展多元化就业渠道,确保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就业局势基本平稳。为更好的响应国家号召,我校举办2021届毕业生网络就业洽谈会,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加强学校与各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援疆就业“星火计划”,打造“民族院校服务民族地区”工作品牌。对此,针对我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意向情况,特作出形势分析调研报告。二、调查情况概述(一)调查目的校园招聘已经成为大学生实现就业和企业招聘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渠道之一,如何成功开展校园招聘已成为大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使毕业生更清楚的了解校园招聘的具体情况,学习并提高企业所需能力,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到我校进行招聘,特作此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学校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二)调查对象及内容1.调查对象:2021届全体毕业生、参加我校2021届毕业生双选会的用人单位。2.调查内容:毕业生方面调查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就业方向、升学选择、薪资期待等了解毕业生当前状况,对就业态度以及期望等方面的内容。知晓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想法以及看法,对未来工作提供明确方向和宝贵经验。用人单位方面调查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招聘毕业生最看重的个人能力、个人品质、人才学历需求等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对我校学生培养、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调查方法及形式本次调查通过网络发布调查问卷,面向2021年全体毕业生和参加我校2021届毕业生双选会的用人单位。对于问卷中产生数据缺失情况,作为废卷处理。(四)问卷设计本次问卷采用关联逻辑的方式进行问题的编辑,有效的针对不同选择的毕业生、用人单位提出不同的问题,方便对数据更加精准的采集。问卷分为毕业生问卷和用人单位问卷。三、调查实施(一)实施过程1.发放及回收整理问卷问卷通过网络发放给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毕业生全员参与并回收问卷,用人单位问卷共计回收147份。2.调查数据录入、统计(二)数据处理与检验1.信度检验表 3-1 信度分析可靠性统计量Cronbach's Alpha系数基于标准化项的 Cronbachs Alpha系数项数0.8030.75417由Cronbach Alpha信度系数法可知,当α值大于或等于0.7时,属于高信度;当α值小于等于0.35且大于等于0.70时,信度尚可;当α值小于或等于0.35时,则为低信度。由表3-1可知,问卷的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值为0.803,说明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具有高度的信度。2.效度检验问卷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在对问卷效度进行分析时,一般采用KMO与Bartlett检测法,本文通过对量表的效度进行检验,所得结果如表3-2所示。表 3-2 效度分析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度量0.821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1123.879自由度143P值0经效度分析得出结论,Bartlett检验显著为0,KMO=0.821,说明问卷效度良好,能够准确反映毕业生的真是情况,此次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四、数据分析(一)毕业生基本情况1.男女分布情况图3-1 毕业生总体男女分布情况本次调查所有毕业生中,男生比例为24%,女生比例为76%。2. 专业人数分布情况图3-2 毕业生专业人数分布情况由图3-2可知,11个专业毕业生人数在100人以上,17个专业毕业生人数在50—100人之间,8个专业人数在50人以下。(二)毕业生去向深入分析1.毕业生去向情况统计图3-3 毕业生去向情况由图3-3可知,毕业生签约就业26.29%;其他录用形式就业56.33%;应征义务兵0.99%;自主创业0.13%;升学6.78%;出国、出境2.96%;待就业9.18%。2.所学专业与毕业去向相关性检验表 3-3 毕业生去向与专业卡方检验卡方检验值自由度渐进显著性(双侧)皮尔逊卡方1577.977a288.000似然比(L)1417.547288.000有效个案数2772a. 260 个单元格 (75.8%) 的期望计数小于 5。最小期望计数为 .00。根据表3-3分析可知,最终似然比的P值为03,可见学生对学校整体评价较高。五、用人单位调查情况(一)单位基本信息1.用人单位所在地图 3-15 用人单位所在地由图3-15可知,用人单位28%分布在北京地区,52%分布在河北地区,13%分布在天津地区,其他地区占7%。2.用人单位性质图 3-16 用人单位性质由图3-16可知,用人单位中中等教育单位28.57%、中小微企业28.57%、三资企业6.12%、大型民营企业12.24%、医疗卫生单位2.04%、其他事业单位2.04%以及其他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