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学校简介 4第一部分 2021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7一、毕业生规模与性别结构 7二、毕业生院系与专业结构 7三、毕业生生源地结构 9四、毕业生民族结构 9第二部分 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11一、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析 11(一)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 11(二)毕业生分院系毕业去向落实率 11(三)毕业生分专业(中类)毕业去向落实率 12(四)毕业生分生源地毕业去向落实率 13二、毕业生毕业去向 14三、 已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 15(一)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15(二)就业行业分布 15(三)就业地域分布 16(四)工作职位类别分布 17第三部分 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19一、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 19二、已就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19(一)福利保障分析 19(二)专业与职位相关度 20(三)工作与理想一致性 22(四)工作环境满意度 22三、已就业毕业生求职分析 23(一)就业渠道 23(二)就业成本 24(三)成功就业影响因素 24四、毕业生自主创业分析 25(一)自主创业的原因 25(二)自主创业的形式 25(三)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 26(四)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7(五)自主创业需要具备的能力 27五、毕业生升学原因分析 28六、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析 28(一)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 28(二)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关注的因素 29(三)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0(四)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的帮助 31七、毕业生就业质量模型分析 31(一)评价指标的确定 31(二)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32(三)就业质量总体评估 34第四部分 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35一、2019-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 35二、2019-2021届各院系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 35三、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变化趋势 36四、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职位与专业相关度总体变化趋势 37第五部分 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38一、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反馈 38(一)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38(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各指标的满意度 38(三)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 39二、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反馈 40三、2021届毕业生母校的推荐度 41第六部分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 42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分析 42(一)用人单位的规模 42(二)用人单位的性质 42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建议 43(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 43(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评价 44(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求职方面的改进建议 44三、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与反馈 45(一)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及反馈 45(二)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与反馈 46第七部分 反馈与建议 48一、总结与反馈 48二、反馈与建议 49(一)积极开拓高质量就业市场,邀请更多优质企业来校招聘人才 50(二)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50(三)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创融合,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51编制和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最直接地反馈,也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的重要依据,更是党和政府全面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并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的文件要求,学校现正式发布《河北政法职业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报告主要从七个方面对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内容包括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毕业生专项就业创业情况、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各项指标分析、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趋势变化分析、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评价与反馈、用人单位对学校及毕业生的评价、总结与反馈等。分析指标主要涵盖了毕业生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就业流向分布、福利保障情况、专业对口度、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及其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并以此作为招生计划编制、学科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报告基于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及2021届毕业生和学校合作单位调研数据,由专业第三方调研咨询机构上海才立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分析。学校统计的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1年8月31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调研数据来自线上的实名制调研,清洗环节先后通过答题时间、IP地址、重复答题等原则过滤,保证了数据质量。注:本报告计算出的比例统一精确保留百分比小数点后两位,所有百分比类的结果皆为通用模式,通过四舍五入的方式对前面一位数字进行加减,所以结果偏差值不会高于0.5%。学校简介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为省委直属事业单位,由中共河北省委政法委管理的省属公办学校。学院与共和国同龄,具有辉煌的办学历史,是河北省法学教育的发源地,为河北省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前身是河北省建设学院,成立于1949年7月,首任院长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同志兼任。1954年4月,改建为河北省政法干部学校。1983年11月,改建为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1年4月,改建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并保留“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职能,继续承担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任务。学院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占地面积1153亩,现有三个校区,校本部位于友谊北大街569号,北院位于学府路77号,东院位于学府路41号。学院以“良法善治,尚法高行”为校训,厚植“尚法、精业、博知、笃行”的校风,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过硬、职业迁移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曾先后荣获河北省成人高等学校评估优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A级院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河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河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双创典型示范高校、中国双创典型示范基地等称号。学院设有法律系、法学系、国际法商系、计算机系、管理系、建设工程系、财经系、国际交流系、会计系、生态工程系、公共法律教学部、继续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部、体育教学部等15个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生1.28万余人。招生专业40多个,以法律类专业为龙头,覆盖公共管理与服务、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土木建筑等12个专业大类。现有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法律文秘省级示范专业3个,法律事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园林技术等4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国家教指委、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法律事务省级骨干专业群、法律事务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等12个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第二轮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学院建有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92个、校外实训基地145个,职业技能鉴定站(所)3个,鉴定(培训)工种10余个,“1+X”试点证书考点10个。法律服务中心、文化素养培训中心、园林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新商科产学研协同发展中心、数字创意设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职业资格考试、技能鉴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社会服务于一体。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02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比36.9%,研究生学历及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72%,双师型教师占比78.9%。多位教师担任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全国司法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省政府法律顾问、河北省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委员;多名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省管优秀专家、省模范教师、省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青年法学家等称号和荣誉。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育学生成才”的宗旨和“一本双健三养四知”立德树人思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同步推进“育德”与“增智”,培养了大批政法业务骨干和各类人才。累计培训政法干警10万余人次,轮训执业律师8千余人次,培养大专层次学历生9.3万人。先后与中国政法大学等本科院校联合举办法学专升本、专接本教育,培养本科生6千余人。学院是河北省法学理论研究阵地,依托学院建立的省法学会民商法学、刑法学和诉讼法学研究会,在河北省法学界、法律界享有盛誉,在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学院主办的《河北法学》杂志,创刊30多年来,刊发了大量学术价值很高的论文,在法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连续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学院教师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3460篇,出版著作、教材148部,省级以上立项课题260余项。学院图书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拥有优雅的环境、良好的阅读条件、种类齐全的书刊资料。目前馆藏图书135万余册,年订购中文期刊677种,外文期刊46种,电子图书存储量116444GB(2468554册),电子专业期刊41015种。学院在法制建设、疑难案件办理、干部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和行业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师资和专业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培训等全方面的智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院法律援助中心常年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基层调解、法制宣传、教育帮扶等多角度公益服务。七十余年绵延不绝之文化脉息,滋润学院风骨之形成。目前,学院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规律,紧紧围绕服务法治河北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与使命,努力打造一所法学特色突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政法类院校,把学院建成我省政法和各项事业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作出新的贡献。第一部分 2021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一、毕业生规模与性别结构学校2021届共培养毕业生4430人,其中男性毕业生163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6.91%;女性毕业生279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3.09%,总体来看学校2021届女性毕业生人数较多。详见下图。图1-1 2021届毕业生规模与性别结构二、毕业生院系与专业结构学校2021届毕业生分布在10个院系中,人数最多的院系为会计系,有677人,占比为15.28%;其次是国际交流系,有670人,占比为15.12%;排名第三是管理系,有574人,占比为12.96%。从各专业来看,学校2021届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专业为法律事务(391人,8.83%),会计(379人,8.56%)、电子商务(321人,7.25%)、人力资源管理(241人,5.44%)。详见下表。表1-1 2021届毕业生院系与专业结构单位:人数(人)院系专业毕业生人数比例财经系小计51611.65%电子商务3217.25%市场营销1333.00%物流管理621.40%法律系小计4279.64%法律事务3918.83%社区矫正40.09%司法助理320.72%法学系小计2485.60%法律事务2295.17%知识产权管理190.43%管理系小计57412.96%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10.02%法律文秘10.02%会展策划与管理440.99%酒店管理591.33%旅游管理1042.35%人力资源管理2415.44%社会工作90.20%网络新闻与传播380.86%文秘300.68%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471.06%国际法商系小计3327.49%法律事务410.93%国际金融461.04%国际经济与贸易671.51%国际商务440.99%金融管理1222.75%投资与理财120.27%国际交流系小计67015.12%表演艺术240.5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10.02%高速铁路客运乘务751.69%空中乘务2355.30%商务英语1493.36%应用日语280.63%应用英语1583.57%会计系小计67715.28%财务管理2435.49%会计3798.56%审计270.61%税务280.63%计算机系小计56512.75%大数据技术与应用1192.69%计算机网络技术461.04%软件技术1393.14%社会工作10.02%数字媒体应用技术841.90%数字展示技术1763.97%建设工程系小计3307.45%工程测量与监理10.02%工程造价1062.39%环境艺术设计380.86%建设工程管理440.99%建筑室内设计1413.18%生态工程系小计912.05%风景园林设计380.86%园林技术531.20%总计4430100.00%三、毕业生生源地结构学校2021届毕业生生源分布于四个省市,其中河北省有4401人,占比为99.35%,除河北省外其余三个省市甘肃省、山西省和天津市的生源人数均较少。详见下表。表1-2 2021届毕业生生源地结构单位:人数(人)生源地毕业生人数比例河北省440199.35%甘肃省150.34%山西省110.25%天津市30.07%总计4430100.00%四、毕业生民族结构从学校2021届毕业生民族结构来看,汉族毕业生人数为4248人,占比为95.89%;少数民族毕业生共有182人,占比为4.11%。少数民族中,人数排名前三的是满族(111人,2.51%)、回族(47人,1.06%)、蒙古族(15人,0.34%)。详见下表。表1-3 2021届毕业生民族结构单位:人数(人)民族毕业生人数比例汉族424895.89%满族1112.51%回族471.06%蒙古族150.34%朝鲜族40.09%达斡尔族10.02%仫佬族10.02%土家族10.02%彝族10.02%壮族10.02%总计4430100.00%第二部分 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分析(一)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截至2021年8月31日,学校2021届毕业生总体就业人数为3996人,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20%。分性别来看,男性毕业生就业1431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56%,女性毕业生就业256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1.77%,女性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比男性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4.25个百分点。详见下图。图2-1 2021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二)毕业生分院系毕业去向落实率分院系来看,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的院系为财经系,共有506人就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8.06%。其次为法律系(411人,96.25%)。第三为计算机系(541人,95.75%)。详见下表。表2-1 2021届毕业毕业生分院系毕业去向落实率单位:人数(人)院系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财经系50651698.06%法律系41142796.25%法学系21424886.29%管理系50357487.63%国际法商系28333285.24%国际交流系60367090.00%会计系54567780.50%计算机系54156595.75%建设工程系30633092.73%生态工程系849192.31%总计3996443090.20%(三)毕业生分专业(中类)毕业去向落实率分专业来看,学校2021届毕业生中5102林业技术类、6201财政金融类、6501公共事业类、6806法律执行类、6901公共事业类、6301财政税务类、6601新闻出版类、6403会展类、6903公共服务类、6309物流类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均为100.00%。学校绝大多数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均高于90%,表明学校就业工作基础扎实,成效显著。从专业就业总人数来看,学校2021届毕业生中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为法律实务类专业,就业人数达628人,其次为计算机类专业(540人),第三为财务会计类专业(517人),体现了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作为老牌政法类职业院校,法律实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认可。详见下表。表2-2 2021届毕业毕业生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单位:人数(人)专业(中类)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5102林业技术类11100.00%6201财政金融类11100.00%6501公共事业类22100.00%6806法律执行类44100.00%6901公共事业类88100.00%6301财政税务类2828100.00%6601新闻出版类3838100.00%6403会展类4444100.00%6903公共服务类4747100.00%6309物流类6262100.00%6308电子商务类31932199.38%6501艺术设计类373897.37%5401建筑设计类17417997.21%6102计算机类54056495.74%6307市场营销类12513294.70%6001铁道运输类707593.33%6302金融类16517992.18%6502表演艺术类222491.67%6805法律实务类62869290.75%5102林业类475290.38%6702语言类30233590.15%6004航空运输类20923588.94%6902公共管理类22725788.33%5405建设工程管理类13114987.92%6305经济贸易类9210885.19%6703文秘类243080.00%6303财务会计类51764879.78%6401旅游类12716377.91%6502公共管理类2366.67%6006城市轨道交通类1250.00%6901法律实务类1250.00%6203经济贸易类1333.33%5406测绘类010.00%5605工程管理类010.00%6202财务会计类010.00%6306工商管理类010.00%总计3996443090.20%(四)毕业生分生源地毕业去向落实率从不同生源地毕业去向落实率来看,学校2021届毕业生中,天津市生源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为100%,其次为甘肃省生源(93.33%),山西省生源(90.91%),河北省生源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18%,不同生源地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高于90%,在后疫情时代 ,面临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能取得如此高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表明学校就业工作措施得力,效果突出。详见下图。图2-2 2021届毕业生毕业生分生源地毕业去向落实率二、毕业生毕业去向调查显示,学校2021届毕业生的主要毕业去向是灵活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有2498人,占比为56.39%;其次为升学(专科升普通本科),共计1177人,占比为26.57%。详见下表。表2-3 2021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单位:人数(人)毕业去向毕业生人数比例协议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2204.97%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10.25%应征义务兵801.81%拟应征入伍60.14%签约中40.09%小计3217.26%灵活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249856.39%自主创业自主创业100.23%升学专科升普通本科117726.57%拟出国出境10.02%小计117826.59%未就业求职中4059.14%暂不就业180.41%小计4239.55%总计4430100.00%三、 已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一)就业单位性质分布从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来看,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是“其他企业”,2430人,占比为89.04%;其次是“中初教育单位”,76人,占比为2.78%;第三是“机关”,74人,占比为2.71%。详见下表。表2-4 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单位:人数(人)单位性质人数比例其他企业243089.04%中初教育单位762.78%机关742.71%国有企业602.20%其他事业单位461.69%医疗卫生单位200.73%城镇社区70.26%高等教育单位50.18%科研设计单位50.18%三资企业40.15%农村建制村20.07%总计2729100.00%注:仅包含就业单位性质落实的2729名学生。(二)就业行业分布从就业行业分布来看,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为16.65%;其次为“建筑业”,占比为11.66%;第三是“制造业”,占比为10.43%。详见下表。表2-5 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单位:人数(人)就业行业毕业生人数占比批发和零售业46016.65%建筑业32211.66%制造业28810.4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8710.39%教育28510.32%住宿和餐饮业1435.1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74.9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264.5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204.3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54.1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993.58%房地产业983.55%金融业732.64%农、林、牧、渔业582.10%卫生和社会工作491.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01.4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91.4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40.51%采矿业90.33%总计2762100.00%注:仅包含就业行业落实的2762名学生。(三)就业地域分布从就业地域分布来看,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是在河北省,人数占比为88.54%;其次是北京市,人数占比为8.58%;在其他地域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较少。详见下表。表2-6 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单位:人数(人)就业地区毕业生人数占比河北省234385.54%北京市2358.58%天津市431.57%山东省180.66%广东省130.47%上海市110.40%浙江省110.40%河南省110.40%陕西省90.33%江苏省70.26%辽宁省60.22%湖北省60.22%山西省40.15%海南省40.15%甘肃省30.11%黑龙江省20.07%湖南省20.07%四川省20.07%宁夏回族自治区20.07%内蒙古自治区10.04%吉林省10.04%安徽省10.04%福建省10.04%广西壮族自治区10.04%重庆市10.04%云南省10.04%总计2739100.00%注:仅包含就业地域落实的2739名学生。(四)工作职位类别分布从工作职位类别分布来看,除“其他人员”(44.08%)外,学校2021届毕业生工作职位类别主要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占比为14.86%;其次是“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8.07%;第三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比为7.63%。详见下表。表2-7 2021届毕业生工作职位类别分布单位:人数(人)职业类型毕业生人数比例其他人员121344.08%商业和服务业人员40914.86%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228.07%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107.63%教学人员1876.80%经济业务人员1625.89%金融业务人员1144.14%工程技术人员953.45%法律专业人员552.00%文学艺术工作人员210.76%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160.58%体育工作人员150.55%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110.40%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80.2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22%科学研究人员40.15%公务员30.11%军人10.04%总计2752100.00%注:仅包含已知职业类型的2752名学生。第三部分 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本次调研采用线上的实名制调研,清洗环节先后通过答题时间、IP地址、重复答题等原则过滤,保证了数据质量。最终保留有效问卷数据3008份。说明:1.为使各调研指标的样本量足够最大,在清洗环节对于未答完题的数据选择保留;2.本章所用的数据分析均基于各指标选项的百分比统计,且保留两位小数;3.在统计结果中,若各分项整体比例之和不足100.00%,但与100.00%非常接近的,视为正常现象。因为对于各项比例的提取,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一、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调查显示,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95.76%,其中“非常满意”占比为31.67%,“满意”占比为33.44%,“比较满意”占比为30.64%。可以看出2021届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满意度较高。详见下图。图3-1 2021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注: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二、已就业毕业生就业分析(一)福利保障分析调查显示,学校2021届毕业生中有66.99%的毕业生所在单位为他们提供了福利保障,其中38.24%的毕业生所在单位“提供了基本保障”,24.18%的毕业生所在单位“提供了五险一金”,4.58%的毕业生所在单位“提供了五险一金或四险一金外,还提供了其他保障和补贴”。数据显示,毕业生对目前的福利保障满意度为68.63%,其中“非常满意”占比11.76%,“满意”占比25.49%,“比较满意”占比31.37%。详见下图。图3-2 2021届毕业生福利保障情况图3-3 2021届毕业生整体福利保障满意度注: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二)专业与职位相关度1.毕业生专业与职位相关度调查显示,2021届毕业生专业与职位相关度为92.27%,其中“非常相关”占比24.05%,“相关”占比39.92%,“比较相关”占比为28.30%,可看出毕业生专业与职位相关度较高,说明大部分的毕业生都从事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毕业生就业与自己专业相关度越高,表明学校专业设置越符合市场需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市场认可。详见下图。图3-4 2021届毕业生专业与职位相关度分布注:相关度=非常相关+相关+比较相关2.专业与职位不相关的原因进一步分析毕业生专业与职位不相关的原因,“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9.08%)是毕业生专业与职位不相关的主要原因。数据表明,受疫情影响,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冲击较大。详见下图。图3-5 2021届毕业生专业与职位不相关的原因(三)工作与理想一致性调查显示,2021届毕业生目前工作岗位与目标岗位一致性为61.11%,说明大部分的毕业生职业目标清晰,都从事了自己理想的工作。详见下图。图3-6 2021届毕业生目前工作与理想岗位一致性注:一致性=非常一致+一致+比较一致(四)工作环境满意度调查显示,2021届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环境满意度为92.16%,其中“非常满意”占比15.36%,“满意”占比38.24%,“比较满意”占比38.56%。详见下图。图3-7 2021届毕业生目前工作与理想岗位一致性注: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三、已就业毕业生求职分析(一)就业渠道调查显示,除“其他”方式外,2021届毕业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主要途径为“招聘求职网站投递”(24.22%),其次为“亲友推荐”(20.26%),第三是“本校招聘会”(8.73%)。可见毕业生获得就业的渠道比较广泛,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利用网络求职。详见下图。图3-8 2021届毕业生求职渠道(二)就业成本调查显示,2021届毕业生就业成本人数占比最集中的区间为“1000元及以下”(68.20%),其次为“1001-2000元”(10.54%),第三是“2001-4000元”(8.07%)。数据表明,毕业生就业成本较低。详见下图。图3-9 2021届毕业生就业成本(三)成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显示,2021届毕业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为“个人综合素质”(50.41%)、“实践/实习经验”(47.61%)、“担任学生干部”(34.43%),认为“参加竞赛获奖经历”(17.46%)和“职业认知”(16.31%)就业的影响不大。详见下图。图3-10 2021届毕业生成功就业影响因素四、毕业生自主创业分析(一)自主创业的原因根据调研数据统计,2021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实现个人理想及价值”(27.84%)。详见下图。图3-11 2021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原因(二)自主创业的形式调查显示,在自主创业形式上,择个人创业的占比为11.04%,选择团队创业的占比72.49% 。团队创业的人数占比达到七成,这主要是毕业生刚出校园,资金和社会经验不足,选择团队创业可以规避风险。详见下图。 图3-12 2021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形式(三)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根据调研数据统计,2021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父母资助”(43.32%),而通过“大学生创业贷款”、“创业扶持基金”和“风险投资”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少,均低于10.00%。详见下图。图3-13 2021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四)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调查显示,2021届毕业生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的筹备”(75.12%),其次是“创业团队的组建”(44.15%),第三是“创业项目的选取”(40.36%)。详见下图。图3-14 2021届毕业生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五)自主创业需要具备的能力根据调研数据统计,2021届毕业生认为自主创业需要具备的主要能力是 “沟通协调与处理社会关系能力”(77.10%)、“持续学习能力”(66.56%)和“把握机会能力”(58.48%)。详见下图。图3-15 2021届毕业生认为自主创业需要具备的能力五、毕业生升学原因分析根据调研数据统计,2021届毕业生升学的主要原因是“提升学历层次,提升综合能力”(49.47%),其次是“对专业感兴趣,深入学习”(29.47%),第三是“增加择业资本,提升就业竞争力”(7.37%)。详见下图。图3-16 2021届毕业生升学的原因六、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析(一)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根据调研数据统计,2021届毕业生未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正在择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48.48%),其次是“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15.15%)和“暂无就业意愿”(15.15%)。数据表明,未就业毕业生中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真正找不到工作的不多。详见下图。图3-17 2021届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二)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关注的因素根据调研数据统计,2021届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薪酬水平”(82.18%),其次是“工作环境”(66.67%),第三是“个人的发展空间”(60.61%)。详见下图。图3-18 2021届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关注的因素(三)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根据调研数据统计,2021届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实践经验”(72.73%),其次是“用人单位待遇和条件不符合预期”(60.61%),第三是“适合自己专业和学历的岗位不多”(51.52%)。详见下图。图3-19 2021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四)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的帮助根据调研数据统计,2021届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学校的帮助主要是“求职技巧培训”(69.70%),其次是“增加职位信息”(60.61%),第三是“求职心理辅导”(51.52%)。详见下图。图3-20 2021届毕业生希望获得的帮助七、毕业生就业质量模型分析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遵循整体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可操作性等原则,初步建立起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旨在提供实用性强,参考价值高的就业质量评价报告。(一)评价指标的确定根据评价主体的综合性和多元化原则,本次建模共选取5个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详情请见下表:表3-1 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指标变量指标1就业满意度指标2专业相关度指标3职业期待吻合度指标4工作环境满意度(二)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模型各层次测评因素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权法),它的主要思想为:将复杂的评价对象表现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的整体,通过权威专家对各个指标间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判断,进而计算出各个因素权重,具体步骤分为:1.指标的量化指标量化最关键的一步是建立合理准确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建为比较同层次下不同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用定量的方法表示,具体查看下表。判断矩阵中,有。表3-2 指标的量化判断矩阵判断尺度描述1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3两个要素相比一个比另一个要素稍微重要5两个要素相比一个比另一个要素明显重要7两个要素相比一个比另一个要素强烈重要9两个要素相比一个比另一个要素极端重要2,4,6,8介于相邻两个判断尺度之间2.各因素权重的计算将统计分析的目的以及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各个测评指标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他们独立的对各个测评指标重要程度打分,得到令人满意的判断矩阵,随后计算判断矩阵中每一行各标度值的几何平均数,即可得到初始权数,随后对初始权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各个因素的最终权重。3.一致性检验当需要赋权的指标较多时,矩阵内的初始权数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当判断矩阵的阶数较高时,很难简单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这时候就需要一致性检验了,一致性检验的具体方法如下:分别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例CR,其中CI=,CR=,为矩阵最大特征值,n为矩阵阶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下表给出了1-10阶的RI值:表3-3 1-10阶的RI值矩阵阶数12345678910RI000.580.901.121.241.321.411.451.49当CR>0.1时,表明判断矩阵不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需要重新调整,当CR<0.1时,说明判断矩阵的构建较为合理。本文根据搜集到的调查问卷以及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关系,从而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具体详情见下表。(限于篇幅,各指标权重确定的具体过程此处省略。)表3-4 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与权重指标变量权重指标1就业满意度40%指标2专业相关度15%指标3职业期待吻合度20%指标4工作环境满意度25%(三)就业质量总体评估如下表所示,总体就业质量得分为87.40分,高于85分,说明河北政法职业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较好。表3-5 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指 标权重满意度得分就业满意度40%95.7638.30 专业相关度15%92.2713.84 职业期待吻合度20%61.1112.22 工作环境满意度25%92.1623.04 总计87.40第四部分 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一、2019-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从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来看,学校2019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59%;2020年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6.63%,相较2019届有所下降;但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又有小幅提升,为90.20%。总体来看,近三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维持在90%左右,保持在较好的水平,表明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特别是在遭受疫情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学校各种“保就业”“稳就业”手段应出尽出,千方百计保障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详见下图。图4-1 2019-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二、2019-2021届各院系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分院系来看,学校近三年毕业生中,“财经管理系”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状况最好,2019-2021三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0%以上,数据表明学校作为老牌政法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用人单位认可。其他各个院系2019-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也均高于80%。2021年新增院系“生态工程系”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也达到了94.51%,处于较高水平。详见下图。图4-2 2019-2021届各院系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三、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变化趋势从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来看,学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98.12%,2020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97.36%,2021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95.76%。从数据来看,虽然受疫情影响,近三年内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有小幅度降低趋势,但学校始终把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各项促就业措施应出尽出,保障了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同时,学校的“稳就业”“保就业”的行为也得到了每一届毕业生的认可,学校近三年各届满意度均高于95%,保持在较高水平。详见下图。图4-3 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四、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职位与专业相关度总体变化趋势从就业职位与专业相关度来看,学校2019-2021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均在90.00%以上,且2021届毕业生就业职位与专业相关度最高,达92.27%。各届毕业生第一份专工作的职位与专业相关度均比较高,表明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深受市场青睐。详见下图。图4-4 2019-2021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总体变化趋势第五部分 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一、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反馈(一)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调查显示,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为90.69%,其中“非常满意”(18.76%)、“满意”(38.56%)、“比较满意”(33.37%)。可以看出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较高,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大部分毕业生的认可。详见下图。图6-1 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各指标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学校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各方面工作都较为满意,满意度均在90.00%左右,其中对“授课水平”满意度最高,高达92.22%,“实践教学”和“课程安排”分别为88.89%、86.26%。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进一步优化课程安排的合理性。详见下图。图6-2 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各指标满意度(三)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1.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进建议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学校教育教学方面主要应改进的是“专业课的内容及安排”(53.33%)、“实践教学”(48.69%)和“教学方法和手段”(40.20%)。学校应重点在以上方面加强改进。详见下图。图6-3 学校在教学工作中值得改进的方面2.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改进建议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除“其他”建议外,毕业生认为母校主要应改进的方面是“专业课内容的实用性”(4.95%)、“实践课程安排次数”(4.24%)、“各学期开设专业课门数”(4.04%)等。详见下图。图6-4 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改进建议二、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反馈调查显示,学校2021届毕业生认为母校就业工作中最需要加强的部分是“就业/创业技能培训”,(44.34%),其次,“职业选择咨询/辅导”(37.47%)、政策讲解(34.44%)、“信息提供与发布”(33.94%)和“面试指导与训练”(32.02%)也是学校应该加强的地方。这表明,学校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毕业生明确职业目标,做好个人职业定位,避免盲目就业。详见下图。图6-5 2021 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改进建议三、2021届毕业生母校的推荐度调查显示,学校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为94.97%,其中“非常愿意”占比20.99%,“愿意”占比48.99%,“比较愿意”占比24.99%。可以看出九成以上的毕业生愿意将母校推荐给身边的亲戚和朋友,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较高。详见下图。图6-6 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第六部分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分析(一)用人单位的规模本次参与调研的用人单位规模主要分布在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4.63%)、“501-1000人”的大中型企业(13.17%)、151-500人的中型企业(27.76%)和150人以下的中小型企业(44.13%)。这表明参与调研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较广泛。详见下图。图7-1 用人单位规模分布(二)用人单位的性质数据显示,参加调研的用人单位中民营企业较多,占比为38.89%;其次是事业单位占比20.58%,第三是国有企业,占比15.98%。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量大,表明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活力。详见下图。图7-2 用人单位性质分布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建议(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达92.53%。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7.79%,表示“比较满意”的占57.65%。这表明该校毕业的毕业生能获得社会认可,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较高。详见下图。图7-3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注: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评价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均比较满意。从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来看,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拓展能力”、“诚实、敬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强。数据表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学生综合素质非常全面。详见下图。图7-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各项工作能力评价(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求职方面的改进建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在求职时,应着重加强“临场反应”(39.15%)、“职业素养”(33.81%)和“求职技巧”(31.32%)的培养;相对来说,“着装礼仪”等方面可以投入较少精力。详见下图。图7-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求职改进建议三、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与反馈(一)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及反馈1.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很高,达93.24%;其中,19.57%的用人单位表示“非常满意”,55.52%的用人单位表示“比较满意”。详见下图。图7-6 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注: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2.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应重点加强 “专业知识的传授”(21.00%)、“职业素质培养”(18.15%)、“创新能力培养”(14.95%)和“交往能力的培养”(14.59%)。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见下图。图7-7 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应重点培养的学生能力(二)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与反馈1.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各项就业服务满意度很高,其中,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招聘会组织工作”满意度达到96.80%;对“就业个性化服务”和“招聘场地安排对接”的满意度也均达到95%以上。这表明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做得很好,得到用人单位好评。详见下图。注: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图7-8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评价2.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反馈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应加强的就业服务主要包括“加大对毕业生的推荐力度”(26.33%)、“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24.20%)、“及时更新发布招聘信息”(17.08%)等。学校应加强通过提升以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走向职场,完成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详见下图。图7-9 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应加强的就业服务第七部分 反馈与建议从人才培养链条的“结果”环节毕业生就业质量来反思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劣,也成为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诸环节的重要视角,且越来越获得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报告对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一、总结与反馈河北政法职业学院2021届毕业生共4430人,其中男性毕业生1635人,女性毕业生2797人。截至2021年9月1日,2021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20%。分性别来看,男性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52%,女性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1.77%,女性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男性毕业生4.25个百分点。分院系来看,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的院系为财经系,其次为法律系,第三为计算机系;分专业(中类)来看,有20个专业(中类)的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其中5102林业技术类、6201财政金融类、6501公共事业类、6806法律执行类、6901公共事业类、6301财政税务类、6601新闻出版类、6403会展类、6903公共服务类、6309物流类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为100.00%。学校2021届优势专业保持高水平就业,说明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能够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从生源地分布和服务区99.35%济发展来看,2021届毕业生生源主要是河北省,有4365人,占比99.35%,其余几个省市人数均较少。2021届毕业生就业省份主要是河北省,人数占比为85.54%;其次是北京市,人数占比为8.58%;第三是天津市,占比为1.57%。这可以看出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坚持毕业生立足本省,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就业行业和工作职位类别的统计发现,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是“其他企业”,其次是“中初教育单位”,第三是“机关”;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是“批发和零售业”,其次为“建筑业”,第三是“制造业”;毕业生工作职位除“其他人员”外(44.08%),主要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对体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各项指标的调研发现,毕业生对目前的福利保障满意度为68.63%,毕业生专业与职位相关度为92.27%,毕业生目前工作岗位与目标岗位一致性为61.11%,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环境满意度为92.16%。综上所述,2021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95.76%,可以看出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满意度较高。毕业生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直接作用者,他们从入校开始,在学校学习、生活,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水平,都与他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挂钩。因此,他们对于母校的满意度高低是最直观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就业服务相关工作水平的指标,是各高校需要重视并研究的数据,是帮助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调研数据显示,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较高,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高达90.69%,对母校的“授课水平”、“课程安排”和“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均高于85%。通过毕业生的反馈,母校最应该改进的是“专业课的内容及安排”和“实践教学”。总体来看,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较为满意,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高达94.97%,表明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可度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其毕业学校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工作水平、人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当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高低。根据调研数据统计,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2.53%,认为我校毕业生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拓展能力”等方面能力较强。但也应着重加强“临场反应”、“职业素养”和“求职技巧”的培养。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的满意度93.24%,对学校做出较高的评价。在就业工作方面,用人单位对“招聘会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得分最高,其次是“就业个性服务”。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就业工作需加强的方面主要是“加强应届毕业生的推荐力度”和“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二、反馈与建议(一)积极开拓高质量就业市场,邀请更多优质企业来校招聘人才调查显示,学校2021届毕业生中有66.99%的毕业生所在单位为他们提供了福利保障,其中38.24%的毕业生所在单位“提供了基本保障”,24.18%的毕业生所在单位“提供了五险一金”,4.58%的毕业生所在单位“提供了五险一金或四险一金外,还提供了其他保障和补贴”。毕业生对目前的福利保障满意度为68.63%。数据表明学校毕业生就业企业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学校应加大校园招聘市场建设力度,积极开拓高质量就业市场,邀请更多优质企业来校招聘人才,满足学校毕业生对高质量岗位的需求。在就业市场开拓上,学校既要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开拓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京津冀、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等国家战略地区高质量就业市场,积极邀请他们来校招聘人才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学校又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校要积极开拓省内就业市场,广泛邀请省内知名企业来校招聘人才、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不断夯实合作基础,不断提升合作水平、不断丰富合作形式,最终让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找到满意的工作。(二)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随着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从日益增长的大学毕业生同社会招聘岗位供给不足的矛盾转变为日益增长的就业岗位供给同大中专毕业生有业不就的矛盾。在新的矛盾下,就业岗位已经不再有稀缺性,大学生怎么清晰地认识自我,如何判断用人单位与自己是否合适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这就对我们当下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心将从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的“授之以鱼”,转向教学生捕鱼的方法的“授之以渔”。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提升的训练将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大力推进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的专业化、全程化,科学设置对所有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能力提升以及实习实践等方面的全部课程,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三)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创融合,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学校要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