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一四年十二月目 录一、学校概况…………………………………………………………………………1二、本科教学基本数据………………………………………………………………21 本科专业 ……………………………………………………………………22 在校生 ………………………………………………………………………23 师资队伍 ……………………………………………………………………24 教学运行 ……………………………………………………………………35 经费投入 ……………………………………………………………………46 办学条件 ……………………………………………………………………4三、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举措…………………………………………………51 加强领导,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52 创新管理模式,激发基层学术组织活力……………………………………63 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74 启动新一轮课程建设,培育优质教学资源…………………………………95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106 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127 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拓展学生国际视野………………………………148 推进考场现代化建设,严格考试管理……………………………………159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16四、本科教学工作主要成绩………………………………………………………181 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明显……………………………………………………182 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升…………………………………………193 学生科技创新再创佳绩……………………………………………………204 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卓著…………………………………………………21五、进一步努力的方向……………………………………………………………231 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232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233 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24附录1:中北大学本科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报告 …………………………………25附录2:用人单位对中北大学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报告 …………………………26一、教学工作概况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夯实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3/2014学年,学校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建设,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强课程、专业和实验室建设,规范师资培训工作;全面开展专业评估工作,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师教学能力考核,稳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狠抓学风建设,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科技活动热情,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二、本科教学基本数据*1 本科专业学校共有本科专业75 个,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设置结构。表1 中北大学现有本科专业学科分布学科类别工理经管文法教艺专业数497343225所占比例(%)65.339.334.005.334.002.672.676.672 在校生学校共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3776人,其中本科生28494人(不含警校专升本学生396人,朔州校区学生1002人),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88.5%。2014届本科毕业生共6171人。其中,6130人获得毕业证,6109人获得学士学位证,毕业率99.34%,学位授予率99.00%。2013/2014学年共有458720人次的本科学生参加考试,考试课程门数2200门,424831人次及格,及格为率92.60%,其中216709人次优良,优良率47.20%。3 师资队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798人,外聘教师169人,生师比 17.6︰1 。目前,学校拥有双聘院士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全* 除特别说明外,所有数据均为校本部数据,不含朔州校区。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8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专家20人,“三晋学者”特聘教授2人,山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2人,山西省新型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院士后备人选3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3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4人,中央和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5人。表2 专任教师分类构成表类别教师数所占比例(%)职称结构正高级26314.6副高级45225.1中级87948.9初级17910.0未定级251.4学历结构博士45125.1硕士112662.6其他22112.3年龄结构35 岁以下32418.035~44 岁111161.845~54 岁 31517.555 岁及以上482.74 教学运行本学年,我校累计开设本科生课程(课堂教学)2863门,共计5052门次。其中,教授授课423门次,副教授授课1129门次,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30.7%。教授、副教授授课情况见表3。表3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职称类型主讲教师主讲课程门次及比例人数比例(%)门次比例(%)教授17666.94238.4副教授31168.8112922.3开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220门。开出实验课295门。5 经费投入本学年,学校共支出本科教学经费1.28亿元,其中本科专项教学经费6152.8万元。生均本科日常运行经费1886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208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500元。本科教学经费具体支出情况见表4。表4 本科教学经费支出比例表序号本科教学经费项目经费数额(万元)占教学经费支出的比例(%)1本科专项教学经费6152.8048.12教学日常运行经费5374.2042.03实验经费594.604.64实习经费678.405.3128001006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1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50.6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6.52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372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213.38万元,生均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2135元。2013/2014学年新增实验设备值5822.5万元。图书馆图书文献累计总量289万册,生均87册;电子期刊种数3.84万种,电子图书105.5万册。三、本科教学工作主要举措(一) 加大建设力度,全面改善教学基本条件1 加强教改、课程、专业建设,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了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长期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积极申报教学成果奖,2013/2014学年,学校继续加强教学研究改革项目申报与建设的扶持力度,投入40余万元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建设经费,批准立项校级教改项目111项,并成功申报省级教改项目10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本着保质保量、宁缺毋滥、成熟一门、建设一门的原则,学校继续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的建设工作。2013/2014学年,批准立项了31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8门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机床数控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学校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及建设周期,为已经立项的两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安排了相应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目前,第三批立项建设课程正在申报、评审中。学校大力推进专业建设,积极开展特色专业和新专业建设工作。2013/2014学年建成了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3个校级特色专业;建成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个省级特色专业。为了提升新专业的办学条件、加强新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提高新专业的办学水平、推进新专业的内涵建设,学校决定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为建设新专业加大投资力度,平均为每个专业投入300万元。2013/2014学年,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学校已经首批投入900万元用于新专业建设,将极大地提升和改善新专业的办学条件。2 加强实验室建设,着力改善实验教学条件随着学院的重新整合、管理机构调整,学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及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急需调整实验室结构,扩大实验室规模,增强实验室功能,满足各方面、各层次发展的需要。经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确定将学校实验室规划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学科基础实验平台及专业实验室三个层次建制。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学校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承担量大面广的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任务。学科基础实验平台由各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破原有专业实验室界线,建立学院层面的以课群为基础的学科或交叉学科大平台,统一调配实验室人员和设备,承担全院或其它学院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专业实验室为各学院学科单一或体现各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学生受益面窄。学科基础实验平台及专业实验室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以学院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经过整合与反复论证,学校现有9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初步规划了27个学科基础实验平台和68个专业实验室。学校本着“集中投资、重点建设、立项拨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原则,优先做好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三年投入2000万元规划建设任务,2013/2014学年投入了1000万元。学科基础实验平台及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论证工作正在进行中。积极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2013/2014学年成功申报了计算机、兵器科学、基础力学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了加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后续建设,学校计划连续三年投入900万元用于虚拟仿真中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本学年投入了500万元。另外,学校高度重视与企业合作,积极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通过合作把先进的实验装置、实验仪器及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引进,尽量利用一切资源为教学服务,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经过不懈的努力,学校投入了155万元以20%-30%的成本价购进了德国施耐德公司实验设备,建成了中北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3 加强师资培训,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了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快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2013年学校成立了以“教师生涯的航站,教学改革的高地,教学经验的聚宝盆,教学名师的汇聚地,教师心灵的俱乐部,教师队伍建设的终端”为目标的教师教育发展中心,着力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研究、质量评估、资源建设等工作,为教师搭建交流合作、研究拓展的可持续发展平台。为了规范教师的培训工作,先后出台了《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晋升职称教师教学考察工作实施办法(暂行)》、《本科教学准入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等教师培训管理文件。(1) 探索构建全方位的教学咨询服务体系针对当前教学和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开展各种咨询服务活动,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指导和帮助,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为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咨询与辅导。2013/2014学年,共举行了10次教学沙龙,3次教学午餐会,约400人次教师参加;组织教师参加微课培训、录制等相关竞赛活动,共有106名教师报名参加,60名教师提交了作品。 (2) 探索构建立体式的教师培训体系针对新入职、职业中期、职业倦怠期等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分别实施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组织了“校情校史”培训、教学基本技能的集中在线培训、网络直播讲座及沙龙活动、课程观摩活动、主题教学午餐会等新入职教师的校内专题培训;开展了依托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精品课程培训、课程在线培训,聘请校外教师针对新开课《创业基础》的专业师资培训,根据教师需求的英语培训,配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需要的专题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为了培训学校自己的培训师资,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国家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组织的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培训、山西省组织的两课教师培训及国内教学研讨会、培训等的骨干教师培训。2013/2014学年,学校共组织了18个专题的校内新入职教师培训,参加教师达50余名;开展了73个专题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参加教师达400多人次;选派了26名教师参加了国内相关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二)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1 开展校内专业评估,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基于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高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发展思路。值此内涵建设之时,学校自我加压,于2013年底启动了旨在发现问题、寻找差距、理清发展思路、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工作。经过前期的发动与准备,2014年3月份开始了全面的专业评估工作。各基层教学管理组织认真准备,积极开展自评并虚心接受专家组的考察评估;评估专家组充分贯彻“摸家底、找问题、理思路、促建设”的评估原则,对每一个参评专业均给出了全面客观的评价意见,撰写形成了写实性的评估报告;校领导更是高度重视专业评估工作,校长、书记全程参加了各专业的自评汇报会及评估结果反馈会;相关职能部门则密切配合、全程跟踪。2013/2014学年,学校已经分3批7个组,对6个学院的43个专业进行了专业评估,被评估过的专业已经进入了整改落实阶段。专业评估的开展为学校今后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借专业评估之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基层教学质量监控得到了更好的加强和规范。2 开展实践教学专项检查,强化实践教学监控力度多年来,学校一直努力构建一套完善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从而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2013/2014学年,学校除了开展教学秩序检查、专家听课、领导听课、毕业设计检查、试卷检查等日常教学检查外,还重点开展了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项检查。实践教学环节检查主要针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实行校院两级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层面宏观监控,分别设立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三个专项检查组,检查分实践教学档案检查、实践教学现场检查、监控学院实践教学检查三个阶段。学院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主体,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成立学院层面的专家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项实践教学自查工作。实践教学档案检查主要抽查上一学期的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档案材料、学生实习报告和教师实习工作总结,根据相应的实践教学档案评价表,对所抽查的档案进行评价,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相应的责任人。实践教学现场检查是现场听取实验授课、课程设计指导、实习准备与实习指导,依据相应的评价表,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向学生发放《学生实验评价表》、《学生课程设计评价表》、《校外实习问卷调查》,收集、分析学生对各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另外,学校专家组还要在期中、期末听取学院专家组实践教学检查工作情况汇报,结合各学院实院,对各学院实践教学检查工作进行评比打分,并向各学院反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院检查组要制定本学院的实践教学检查计划,实施实践教学检查工作,期中、期末进行实践教学检查工作总结,向学校专家组汇报。学校各专项检查组组长根据各成员的档案评价报告、过程监控总结、学院汇报情况及总结报告,形成各专项检查组的总结报告交教务处。教务处根据各组的报告形成全校的实践教学总结报告,并将各组及全校总结报告反馈给各学院,要求各学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2013/2014学年,学校专家组共抽调了1445份实验报告、课程设计资料和学生实习报告、教师实习工作总结等实践档案材料,针对352门次实验课程、74门次课程设计、69个班级的实习开展了现场检查。经过一年实践,基本形成了有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有多种形式的监控手段、有及时完整的信息反馈机制、有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的良性循环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主体地位正在初步形成,重视实践教学、规范有序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氛围正在形成,教师的责任心正在加强。3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考察,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在五年内必须接受一次学校组织教学能力考察,将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工作常态化。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某个学期初自愿向学校提出接受考察的申请,由学校统一制定考察安排。教学能力考察主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估,由学生评教、专家随堂听课、教案评价和集中公开课评价四部分组成。同时,学校还出台了《晋升职称教师教学考察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要求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都须进行教学考察。2013/2014学年,学校将集中公开课与往年相比做了较大的调整,一是增加了专家点评环节;二是要求所有参评教师全程观摩同组其他教师的集中公开课;三是要求提交三个授课内容,现场抽签决定讲授内容;四是集中公开课全程录像,并将同组录像资料反馈教师本人作为教学反思资料。最后将集中公开课各项得分、学生评教、随堂听课、教案检查意见以书面的形式向教师本人反馈。本学年组织随堂听课549人次,检查教案188本,集中公开课732人次,学生评教的教师达190人。(三) 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全面推进学风建设1 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学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不断构建和完善优良学风形成的长效机制,着力把学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推动学风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学校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制定和修订完善学风建设规章制度,通过教育引导、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等途径,提高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各职能部门、各学院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工作,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深入动员,学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建立健全了学风建设管理工作规范,完善了《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工作条例》、《学生手册》等,使学生明确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保障各项校规校纪落到实处。建立了辅导员跟班听课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上课情况与听课效果,成立了学风监督员队伍,对全校学风情况进行督察,定期、不定期抽查学生的早操早读、上课、自习、夜不归宿情况,并将检查情况定期向全校通报。2013/2014学年,学风督察上课出勤情况涉及了721班次、33225人次,检查夜不归宿情况涉及3万余人次。对3444人次无故旷课学生和50名夜不归宿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给与相应处分。在国家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期末考试前通过各种形式召开考前动员,宣讲有关规定,以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2013/2014学年对违纪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其中记过处分1人,警告处分2人,留校察看79人,严重警告1人,开除学籍1人。 2 引导学生参与创先争活动,努力营造良好学风氛围学校始终把班级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基础工程,通过以优良学风班建设为基础,开展“树标兵、学先进”活动。活动既有全校范围的,也有院系、班级范围的;对象涵盖了全体本科生;内容既有正面的教育启发,也有对不端行为查处案例的反思。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了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自觉地参与到学风建设活动之中。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科技和体育等活动,加强网络、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发挥正确的导向和宣传教育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氛围。根据学风建设工作安排,通过中北大讲堂、人文素质报告、博导论坛等形式,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张锡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刘旺、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Sourav Ray 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内容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学科。2013/2014学年,共评选出省级优秀班集体28个,优良学风班293个,校级优秀班集体76个;省级三好学生28人,校级三好学生602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30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412人;校级优秀毕业生180人。7287人获得综合素质奖学金,7975人获上级主管部门设立和社会资助的奖助学金项目,发放各类奖励共计2942.66万元。组织人文素质报告47次,中北大讲堂17次。3 深入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历来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已成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现已形成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下称大创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为牵引,以创新平台和创新实验室建设为支撑,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局面,为广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学术文化氛围。学校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办法》,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院两级的管理模式(见图1)。学校高度重视各类学科竞赛,积极搭建各类以学科竞赛为内容的创新活动平台和创新实验室,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创新平台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作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华北五省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山西赛区)、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山西赛区)承办单位,大力建设了电工电子、Android系统、机器人等创新实验室。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等为主旨,稳定支持机械创意、绿色化工、动力赛车等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资助“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学科竞赛。学校对各类赛事有稳定的投入。每年用于创新平台和创新实验室运行的费用达到150万元,主要用于支付比赛的耗材、元器件、差旅、参赛费等,有力地保证了各类赛事的良性健康发展。学校为了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到课外科技活动,先后出台了和修订了《本科生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实施细则》、《大学生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本专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校内津贴调整方案》等文件,鼓励广大师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对于教师明确了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工作量计算办法,明确了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将作为岗位评聘和岗位考核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学生规定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取得6个以上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设立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单项奖学金。2013/2014学年学校成功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家级项目10项、省级项目30项、设立校级项目77项、院级项目110项。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竞赛XX项,学生受益面达到XX人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XX项,二等奖XX项,三等奖XX项;省部级一等奖XX项,二等奖XX项,三等奖XX项。其中,在五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XX项,二等奖XX项,三等奖XX项;省级一等奖XX项,二等奖XX项,三等奖XX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一级期刊3篇;申报专利15项。发放单项奖学金577441元,奖励了151个获奖集体和183位获奖个人。收集、整理了2013年大创新项目结题答辩优秀项目材料,形成了《中北大学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优秀结题项目汇编》。四、进一步努力的方向2013/2014学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面向未来,学校深刻认识到,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1 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近年来,学校通过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大力培养年轻教师等手段,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教师数量显著增长,师资水平显著提高。但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差距还很明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学校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之一。学校将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聚集高端人才,提高师资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与考核力度,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有系统、有组织、有效率地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制,使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获得全面提升。2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对照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特别是本科教学设施条件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将多方筹措资金,认真落实我校“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各项建设任务,加快办学基本条件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要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大幅度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为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靠保障。3 逐步缩小专业办学条件差异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各专业附录:中北大学朔州校区教学工作朔州校区2013年共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联网工程等10个专业,招生人数743名。2013/2014学年共开设79门课程,其中考试课程52门,考查课12门,选修课15门;共有9554人次参加考试,746人次不及格,不及格率为7.8%。共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等高级职称教师为校区本科生授课,讲授课程占开设总课程的比例为10%。本科教学方面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和成效:坚持以“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并以此贯穿和联结各个教学环节。依托朔州市委、市政府的办学条件保障,结合朔州市经济结构和工业特点,与本地企业合作办学,改进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主要工作如下:1、成功申报申请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依托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良好的采煤和洗选煤的分析、检测和生产设备,作为专业申报的实验条件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平台。2、完成27个多媒体教室、10个语音室、3个计算机室的建设。朔州市政府筹措3500万元为校区进行基础教学设施和基础及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现已完成了多媒体教室(3816座),语音室(720座)以及计算机室(203座)建设并已开始使用。另外,力学、大学物理、工程训练中心、环境工程以及物联网工程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也已完成招标,正在紧张的建设中。3、联系和确定实习基地。分别与朔州市污水处理厂、朔州市平鲁大台山风电厂、山西平朔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朔州市润臻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不仅可完成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认知实习,也可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提供条件。4、通过产学研合作,邀请企业与校区共建实验室。山西平朔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校区投入1100万元资金,合作建设了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实验室。此实验室首先为校区教师提供科学研究的平台,也为教师进入企业历练创造了条件;其次为能源与动力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工艺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验和实习条件,特别是可使学生的实践训练与生产结合,大幅提升实践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