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原科技学院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2023年08月06日
  • 50 金币

中原科技学院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2年12月目 录一、学校基本情况 1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3(一)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3(二)毕业生学院及专业分布 7三、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11(一)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整体情况 11(二)各学院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11(三)各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13(四)初次毕业去向分布情况 16(五)毕业生初次就业单位类别分布情况 16(六)毕业生初次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17(七)毕业生初次就业地域流向分布情况 19四、毕业生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21(一)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整体情况 21截至2022年12月10日,我校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4971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86%。其中,本科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3083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07%;专科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1888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52%。详见表19。 21(二)各学院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22截至2022年12月10日,我校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的学院是机电工程学院(100.00%),毕业去向落实率最低的学院是外国语学院(92.12%);其余5个学院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依次为:艺术学院(99.77%)、文学与传媒学院(99.63%)、商学院(97.23%)、教育学院(95.33%)、土木建筑学院(95.07%)。详见表20。 22(三)各专业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23截至2022年12月10日,在所有本科专业中,年底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100.00%的专业有14个,占本科专业数的53.85%;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全校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的专业有8个,分别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89.33%)、英语(90.82%)、旅游管理(91.30%)、日语(92.31%)、学前教育(92.88%)、工程造价(95.24%)、土木工程(96.27%)、财务管理(96.89%)。详见表21。 23截至2022年12月10日,除商务英语专科专业外,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100.00%的专业有5个,分别是:会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早期教育、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毕业去向落实率最低的专业是英语教育(91.03%),比全校专科年底毕业去向落实率低5.49个百分点。详见表22。 25(四)年底毕业去向分布情况 26(五)毕业生年底就业单位类别分布情况 27(六)毕业生年底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28(七)毕业生年底就业地域流向分布情况 29五、毕业生升学情况 31(一)毕业生升学整体情况 32我校2022年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200人,占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7.28%;专升本毕业生考研录取3人(外国语学院1人、土木建筑学院1人、艺术学院1人),占专升本毕业生人数的0.70%;专科毕业生专升本录取1339人,占专科毕业生人数的68.46%,同比增长16.27个百分点。详见表27。 32(二)本科毕业生考研情况 32(三)专科毕业生升本情况 352022年我校专科毕业生1956人,报名专升本考1883人,占专科毕业生总数的96.27%,同比增长0.86个百分点。录取人数为1339人,占专科毕业生总数的68.46%,同比增长16.27个百分点。在所有专科专业中,酒店管理专升本录取比例最高,达到83.33%;展示艺术设计专升本录取比例最低,仅为47.13%,比全校专升本录取率低21.33个百分点。详见表32。 35六、毕业生创业情况 36七、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36(一)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 36(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37(三)毕业生升学率稳步提升 38(四)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较弱 38(五)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39八、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及举措 40(一)工作成效 40(二)工作举措 40九、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和招生的反馈 48(一)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48(二)对专业建设的反馈 49(三)对本专科招生的反馈 50一、学校基本情况中原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公益性本科院校,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2021年2月教育部批准转设为中原科技学院。学校现有郑州、许昌两校区,占地面积3504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619人。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以“创办百年名校”为愿景,奉行“立德树人、报国利民”的使命,秉持“育人为本、守正创新”的办学理念,恪守“人格、能力、责任、奉献”的校训,践行“尊重、协作、务实、进步”的行为理念,形成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中原科技精神。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最具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河南省诚信文明办学单位”等荣誉称号,在艾瑞深校友会2021中国最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位居第31位,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凝练特色育新人,群英荟萃展风采。学校紧扣“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办学定位,逐步优化学科学院和专业结构,不断凝练办学特色,持续增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和契合度,积极助力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开设有文、理、工、经济、管理、教育、艺术7个学科门类40个本科专业和24个专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6个专业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音乐学等8个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学校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78.6%,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6.3%,50多位教师被授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文明教师”“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春风化雨十九载,桃李芬芳满天下。学校紧扣“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功底,发展有后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先后与215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合作。近几年,学校共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61项,省部级课题23项,参与组织国家级项目多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265项,省级以上艺术作品获奖22项;出版著作或教材75部,授权专利46项。学生在国家A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22人次,连续4次在全国“高教杯”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是全国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民办高校。中原科技学院学报获评全国“十佳学报”。2021年转设后的中原科技学院,理工类和文史类录取分数线在全省19所同类院校中综合排名第一,考研录取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擘画蓝图启征程,砥砺奋进谋新篇。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实现规模扩展与内涵建设的统一,校区建设与教学建设的统一。学校将以党建引领工程、人才汇聚工程、条件达标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特色凝练工程、治理增效工程、文化强基工程、新校区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为载体,全面深化改革,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得到全面加强和提高。二、毕业生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与结构1.数量结构我校2022年毕业生共5132人,比2021年增加733人(增幅16.66%);其中,本科(含专升本)毕业生3176人(占比61.89%),比2021年增加237人(增幅8.06%);专科毕业生1956人(占比38.11%),比2021年增加496人(增幅33.97%)。详见表1。表1 2022年毕业生增幅情况学历层次2022年2021年增加增幅本科毕业生317629392378.06%专科毕业生1956146049633.97%合计5132439973316.66%2.学历结构在2022年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317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1.89%;专科毕业生1956人,占比为38.11%。详见表2。表2 2022年毕业生学历结构情况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比例本科317661.89%专科195638.11%合计5132/3.专业性质结构毕业生中,师范类毕业生2928人(占比57.05%),其中,本科师范生1328人,专科师范生1600人;非师范类毕业生2204人(占比42.95%),其中,本科非师范生1848人,专科非师范生356人。详见表3。表3 2022年毕业生专业性质结构师范类别本科毕业生数专科毕业生数毕业生总数占毕业生总数比例师范13281600292857.05%非师范1848356220442.95%合计317619565132/4.性别结构毕业生中,女生4112人(占比80.12%),其中,女本科毕业生为2391人,女专科毕业生为1721人;男生1020人(占比19.88%),其中,男本科毕业生为785人,男专科毕业生为235人。男女生比约为1:4。详见表4。表4 2022年毕业生性别结构学历层次人数比例男女男女本科毕业生785239124.72%75.28%专科毕业生235172112.01%87.99%合计1020411219.88%80.12%5.生源地区结构2022年,我校毕业生生源地区主要以河南省内为主,省外生源较少。据统计,省内生源毕业生5031人,所占比例为98.03%;省外生源毕业生仅101人,所占比例为1.97%。详见表5。表5 2022年毕业生生源地区结构生源地区人数比例省内生源503198.03%省外生源1011.97%合计5132/6.城乡生源结构2022年,我校毕业生城乡生源分为农村与城镇两部分,其中,农村生源毕业生3403人,所占比例为66.31%;城镇生源毕业生1729人,所占比例为33.69%。详见表6。表6 2022年毕业生城乡生源结构城乡生源人数比例农村340366.31%城镇172933.69%合计5132/7.困难生类别结构2022年,我校毕业生困难生类别主要包括:家庭困难、就业困难、残疾、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家庭困难和残疾、就业困难家庭困难和残疾等。非困难毕业生4521人,所占比例为88.09%;家庭困难毕业生527人,所占比例为10.27%;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毕业生48人,所占比例为0.94%;就业困难毕业生23人,所占比例为0.45%;家庭困难和残疾毕业生7人,所占比例为0.14%;残疾毕业生4人,所占比例为0.08%;就业困难、家庭困难和残疾毕业生2人,所在比例0.04%。详见表7。表7 2022年毕业生困难生类别结构困难生类别人数比例非困难生452188.09%家庭困难52710.27%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480.94%就业困难230.45%家庭困难和残疾70.14%残疾40.08%就业困难、家庭困难和残疾20.04%合计5132/(二)毕业生学院及专业分布1.毕业生学院分布2022年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三个学院分别是: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教育学院,三个学院毕业生数占我校毕业生总数的60.48%。其中,文学与传媒学院毕业生134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6.23%;外国语学院毕业生96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8.80%;教育学院毕业生793人,占比15.45%。毕业生规模最小的是机电工程学院,毕业生404人,占比7.87%。详见表8。表8 2022年各学院毕业生分布情况学院毕业生数比例文学与传媒学院134626.23%外国语学院96518.80%教育学院79315.45%商学院75914.79%艺术学院4398.55%土木建筑学院4268.30%机电工程学院4047.87%合计5132/2.毕业生专业分布2022年,我校5132名毕业生分布在26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1)本科(含专升本)毕业生中,人数在120人以上的专业有8个,占总专业数30.77%;人数在60-120人的专业有16个,占总专业数61.54%;人数在60人以下的专业有2个,占总专业数7.69%。其中,毕业生规模大的前8个专业,规模均在130人以上,分别是学前教育、财务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商务英语、土木工程;毕业生规模小于60人的2个专业为工科专业,分别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详见表9。表9 2022年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分布情况专业毕业生数比例学前教育35111.05%财务管理2578.0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136.71%英语1966.17%汉语言文学1735.45%小学教育1625.10%商务英语1554.88%土木工程1344.22%汉语国际教育1183.72%视觉传达设计1173.68%市场营销1153.62%广播电视编导1093.43%工程造价1053.31%旅游管理922.90%国际经济与贸易912.87%音乐学862.71%心理学862.71%财务会计教育782.46%日语782.46%广播电视学752.36%机械电子工程752.36%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752.36%工业设计601.89%产品设计601.89%城市地下空间工程591.8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61.76%合计3176/(2)专科毕业生中,专业人数分布不均衡,其中,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最多,为871人,占比44.53%,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535人,占比27.35%,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165人,占比8.44%;早期教育、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少,三个专业合计人数占比不足1%。详见表10。 表10 2022年专科各学院毕业生分布情况专业毕业生数比例语文教育87144.53%英语教育53527.35%学前教育1658.44%会计1095.57%数字媒体艺术设计894.55%展示艺术设计874.45%工程造价532.71%早期教育291.48%市场营销110.56%酒店管理60.31%商务英语10.05%合计1956/三、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一)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整体情况我校2022年初次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4502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72%。其中,本科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2797人,本科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8.07%;专科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1705人,专科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17%。详见表11。表11 2022年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毕业去向落实人数落实率灵活就业人数灵活就业率未落实去向人数未落实率本科3176279788.07%36011.34%37911.93%专科1956170587.17%884.50%25112.83%合计5132450287.72%4488.73%63012.28%(二)各学院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在七个二级学院中,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的是机电工程学院(96.78%),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最低的是外国语学院(81.87%),其他学院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依次为:商学院96.18%,艺术学院88.15%,文学与传媒学院87.15%,土木建筑学院86.38%,教育学院83.61%。落实情况中,毕业生升学(含考研、专升本和录取第二学士学位)1543人(占比30.07%),同比增长7.09个百分点,其中,文学与传媒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升学人数较多,分别为596人和452人,占各自学院毕业生人数的44.28%和46.84%。灵活就业448人,占比8.73%,其中,灵活就业率较高的两个学院是土木建筑学院27.00%、艺术学院12.76%。详见表12。表12 2022年各学院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学院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毕业生数毕业去向落实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签协议与合同人数签协议与合同比例灵活就业人数灵活就业率升学人数升学率机电工程学院40439196.78%36490.10%00.00%245.94%商学院75973096.18%56674.57%476.19%11114.62%艺术学院43938788.15%22250.57%5612.76%10022.78%文学与传媒学院1346117387.15%45333.66%1128.32%59644.28%土木建筑学院42636886.38%17942.02%11527.00%7016.43%教育学院79366383.61%38548.55%729.08%19023.96%外国语学院96579081.87%28929.95%464.77%45246.84%合计5132450287.72%245847.90%4488.73%154330.07%(三)各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1.本科各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我校本科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8.07%,在26个本科专业中,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5%的专业有9个,分别是财务会计教育(100.00%),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99.06%),城市地下空间工程(98.31%),广播电视学(97.33%),国际经济与贸易(96.70%),市场营销(96.52%),财务管理(96.50%),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96.43%),工业设计(95.00%)。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全校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的专业有16个,占本科专业数的61.54%;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最低专业是商务英语(67.10%),远低于全校本科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88.07%)。详见表13。表13 本科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专业毕业生数毕业去向落实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未落实毕业去向人数比例财务会计教育7878100.00%00.0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1321199.06%20.94%城市地下空间工程595898.31%11.69%广播电视学757397.33%22.67%国际经济与贸易918896.70%33.30%市场营销11511196.52%43.48%财务管理25724896.50%93.50%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65496.43%23.57%工业设计605795.00%35.00%机械电子工程756992.00%68.00%产品设计605490.00%610.00%汉语言文学17315589.60%1810.40%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756789.33%810.67%旅游管理928289.13%1010.87%汉语国际教育11810588.98%1311.02%音乐学867688.37%1011.63%视觉传达设计11710186.32%1613.68%日语786684.62%1215.38%小学教育16213583.33%2716.67%学前教育35129283.19%5916.81%土木工程13411182.84%2317.16%广播电视编导1098981.65%2018.35%心理学867081.40%1618.60%工程造价1058580.95%2019.05%英语19615880.61%3819.39%商务英语15510467.10%5132.90%合计3176279788.07%37911.93%2.专科各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我校专科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17%,在11个专科专业中,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全校专科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的专业有6个,分别是:酒店管理(100.00%)、市场营销(100.00%)、会计(97.25%)、早期教育(93.10%)、展示艺术设计(93.10%)、工程造价(88.68%);其余5个专业的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全校专科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其中,商务英语专业仅1名毕业生,为2021年延期毕业学生,除此之外,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最低的专业是学前教育(84.24%)。详见表14。表14 专科专业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专业毕业生数毕业去向落实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未落实毕业去向人数比例酒店管理66100.00%00.00%市场营销1111100.00%00.00%会计10910697.25%32.75%早期教育292793.10%26.90%展示艺术设计878193.10%66.90%工程造价534788.68%611.32%英语教育53546286.36%7313.64%语文教育87175186.22%12013.78%数字媒体艺术设计897584.27%1415.73%学前教育16513984.24%2615.76%商务英语100.00%1100.00%合计1956170587.17%25112.83%(四)初次毕业去向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8月31日,2022届毕业生已落实毕业去向人数为4502人,毕业去向分布主要是就业、升学、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和出国出境。在这五大类毕业去向中,就业人数最多,为2927人,占比65.02%;升学1543人(含考研和专升本),占比34.27%;参军入伍24人,占比0.53%;自主创业和出国出境人数较少,均为4人,占比为0.09%。详见表15。表15 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情况毕业去向毕业生人数所占比例就业292765.02%升学154334.27%参军入伍240.53%自主创业40.09%出国出境40.09%合计4502/(五)毕业生初次就业单位类别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8月31日,在毕业去向为就业(不含升学、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出国出境)的2927名毕业生中,就业单位类别涉及:机关、事业单位、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国有企业、其他企业、国家或地方基层项目。从表16可以看出,到其他企业(即非国企)就业的毕业生最多,达到2340人,占比为79.95%;到教育单位就业的人数次之,为489人,占比16.71%。以上两类就业人数达到2848人,占就业人数(不含升学、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出国出境)的96.65%。到其他几种单位性质就业的人数较少,总占比不足5%。表16 就业单位类别分布情况单位性质就业人数所占比例其他企业(不含国企)234079.95%教育单位48916.71%国有企业501.71%国家或地方基层项目210.72%机关170.58%事业单位70.24%医疗卫生单位30.10%合计2927/(六)毕业生初次就业行业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8月31日,在毕业去向为就业(不含升学、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出国出境)的2927名毕业生中,按照就业单位行业进行统计,我校毕业生选择就业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教育、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与2021届毕业生排名前三的单位行业完全一致),其中,选择教育行业的占比最大,为25.18%;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为16.06%;第三是建筑业,占比为10.39%;以上三类行业总占比为51.62%。就业人数占比不足0.5%的单位行业是采矿业(占比0.10%)与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0.27%)。详见表17。表17 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情况单位行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教育73725.18%批发和零售业47016.06%建筑业30410.39%制造业2498.5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26.9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016.8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816.1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735.91%住宿和餐饮业702.3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81.9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51.88%房地产业501.7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71.61%金融业371.26%卫生和社会工作361.23%农、林、牧、渔业260.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00.6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80.27%采矿业30.10%合计2927/(七)毕业生初次就业地域流向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8月31日,在毕业去向为就业的2927名毕业生中(不含升学、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出国出境),2608名毕业生就业时选择在河南省内就业,占比为89.10%;选择到外省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是选择到一线城市就业或外省生源毕业生。选择在河南省内就业毕业生中,有1312人选择在郑州就业,占比为50.31%;其他49.69%的毕业生则选择回生源地(省内各地市)就业。详见表18。表18 就业地域流向分布情况去向省份毕业生数所占比例河南省260889.10%浙江省471.61%广东省461.57%上海市321.09%江苏省311.06%北京市220.75%陕西省220.75%安徽省160.55%河北省160.55%湖北省140.48%四川省110.3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0.34%辽宁省80.27%湖南省60.20%江西省50.17%山东省50.17%甘肃省40.14%天津市40.14%重庆市40.14%海南省30.10%福建省20.07%广西壮族自治区20.07%贵州省20.07%青海省20.07%山西省20.07%云南省20.07%宁夏回族自治区10.03%合计2927/四、毕业生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情况(一)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整体情况截至2022年12月10日,我校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4971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86%。其中,本科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3083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07%;专科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1888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52%。详见表19。表19 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学历层次毕业生数毕业去向落实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灵活就业人数灵活就业率未落实去向人数未毕业去向落实率本科3176308397.07%45611.34%932.93%专科1956188896.52%1464.50%683.48%合计5132497196.86%6028.73%1613.14%(二)各学院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截至2022年12月10日,我校毕业去向落实率最高的学院是机电工程学院(100.00%),毕业去向落实率最低的学院是外国语学院(92.12%);其余5个学院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依次为:艺术学院(99.77%)、文学与传媒学院(99.63%)、商学院(97.23%)、教育学院(95.33%)、土木建筑学院(95.07%)。详见表20。表20 各学院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学院毕业生数毕业去向落实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签协议与合同人数签协议与合同比例灵活就业人数灵活就业率机电工程学院404404100.00%37793.32%00.00%艺术学院43943899.77%25056.95%7517.08%文学与传媒学院1346134199.63%58743.61%14410.70%商学院75973897.23%56974.97%506.59%教育学院79375695.33%44856.49%9511.98%土木建筑学院42640595.07%18242.72%14934.98%外国语学院96588992.12%34535.75%899.22%合计5132497196.86%275883.75%60211.73%(三)各专业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情况1.本科各专业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截至2022年12月10日,在所有本科专业中,年底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100.00%的专业有14个,占本科专业数的53.85%;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全校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的专业有8个,分别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89.33%)、英语(90.82%)、旅游管理(91.30%)、日语(92.31%)、学前教育(92.88%)、工程造价(95.24%)、土木工程(96.27%)、财务管理(96.89%)。详见表21。表21 本科专业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情况专业毕业生数毕业去向落实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未落实毕业去向人数比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13213100.00%00.00%汉语言文学173173100.00%00.00%小学教育162162100.00%00.00%视觉传达设计117117100.00%00.00%广播电视编导109109100.00%00.00%心理学8686100.00%00.00%音乐学8686100.00%00.00%财务会计教育7878100.00%00.00%广播电视学7575100.00%00.00%机械电子工程7575100.00%00.00%工业设计6060100.00%00.00%产品设计6060100.00%00.00%城市地下空间工程5959100.00%00.00%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656100.00%00.00%汉语国际教育11811799.15%10.85%国际经济与贸易918997.80%22.20%商务英语15515197.42%42.58%市场营销11511297.39%32.61%财务管理25724996.89%83.11%土木工程13412996.27%53.73%工程造价10510095.24%54.76%学前教育35132692.88%257.12%日语787292.31%67.69%旅游管理928491.30%88.70%英语19617890.82%189.18%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756789.33%810.67%合计3176308397.07%932.93%2.专科各专业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截至2022年12月10日,除商务英语专科专业外,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100.00%的专业有5个,分别是:会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早期教育、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毕业去向落实率最低的专业是英语教育(91.03%),比全校专科年底毕业去向落实率低5.49个百分点。详见表22。表22 专科专业年底毕业去向落实情况专业毕业生数毕业去向落实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未落实毕业去向人数比例会计109109100.00%00.00%数字媒体艺术设计8989100.00%00.00%早期教育2929100.00%00.00%市场营销1111100.00%00.00%酒店管理66100.00%00.00%商务英语11100.00%00.00%语文教育87186799.54%40.46%展示艺术设计878698.85%11.15%工程造价535094.34%35.66%学前教育16515392.73%127.27%英语教育53548791.03%488.97%合计1956188896.52%683.48%(四)年底毕业去向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12月10日,2022届毕业生落实毕业去向的人数为4971人,毕业去向分布主要是就业、升学、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出国出境。在这五大类毕业去向中,就业占比最大,为3391人,占比68.22%;升学1543人(含考研、录取第二学士学位和专升本),占比31.04%;自主创业和出国出境人数较少,均为4人,占比为0.08%。详见表23。表23 毕业生年底毕业去向分布情况毕业去向毕业生数所占比例就业339168.22%升学154331.04%参军入伍290.58%自主创业40.08%出国出境40.08%总计4971/(五)毕业生年底就业单位类别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12月10日,在毕业去向为就业的3391名毕业生中(不含升学、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出国出境),就业单位类别主要分布在:机关、事业单位、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国有企业、其他企业、国家地方基层项目、科研设计单位等8个类别。从表24中可以看出,选择到其他企业(非国企)的就业人数最多,为2664人,占比为78.56%;到教育单位就业的人数次之,为598人,占比17.63%。以上两类就业人数达到3262人,共占就业人数(不含升学、创业、出国出境)的96.20%。到其他类别单位就业的人数较少,总占比3.80%。表24 毕业生年底就业单位类别分布情况单位性质就业人数所占比例其他企业(不含国企)266478.56%教育单位59817.63%国有企业551.62%国家或地方基层项目351.03%机关190.56%科研设计单位90.27%事业单位80.24%医疗卫生单位30.09%总计3391/(六)毕业生年底就业行业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12月10日,在毕业去向为就业的3391名毕业生中(不含升学、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出国出境),按照就业单位行业进行统计,我校毕业生选择就业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教育、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与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整体情况较为一致。其中选择到教育行业就业的占比最大,为26.13%;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为15.60%;第三是建筑业,占比为9.79%。以上三类行业总占比为51.52%。详见表25。表25 毕业生年底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单位行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教育88626.13%批发和零售业52915.60%建筑业3329.7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738.05%制造业2667.8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397.0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66.0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46.02%住宿和餐饮业812.3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641.8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11.8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21.53%房地产业501.47%卫生和社会工作421.24%金融业371.09%农、林、牧、渔业320.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20.6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20.35%采矿业30.09%总计3391/(七)毕业生年底就业地域流向分布情况截至2022年12月10日,在毕业去向为就业的3391名毕业生中(不含升学、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出国出境),3035名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在河南省内就业,占比为89.50%;选择到外省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是选择到一线城市就业或外省生源毕业生。选择在河南省内就业毕业生中,有1477人选择在郑州就业,占比为48.67%;其他51.33%的毕业生则选择回生源地(省内各地市)就业。详见表26。表26 就业地域流向分布情况去向省份毕业生数所占比例河南省303589.50%广东省571.68%浙江省521.53%江苏省351.03%上海市330.97%陕西省250.74%北京市240.71%安徽省180.53%河北省170.50%湖北省170.50%四川省120.3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0.32%湖南省90.27%辽宁省80.24%江西省50.15%山东省50.15%甘肃省40.12%天津市40.12%重庆市40.12%海南省30.09%福建省20.06%广西壮族自治区20.06%贵州省20.06%青海省20.06%山西省20.06%云南省20.06%宁夏回族自治区10.03%总计3391/五、毕业生升学情况毕业生升学情况是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指标。升学情况主要包含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情况和专科生考取本科生情况。(一)毕业生升学整体情况我校2022年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200人,占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7.28%;专升本毕业生考研录取3人(外国语学院1人、土木建筑学院1人、艺术学院1人),占专升本毕业生人数的0.70%;专科毕业生专升本录取1339人,占专科毕业生人数的68.46%,同比增长16.27个百分点。详见表27。表27 毕业生升学整体情况升学类别层次毕业生人数录取人数占毕业生人数比例考研普通本科27492007.28%专升本42730.70%升本专科1956133968.46%(二)本科毕业生考研情况在考取研究生的200名普通本科毕业生中,录取院校类别为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23人,占比为11.50%;录取院校类别为普通高校的毕业生177人,占比为88.50%。详见表28。表28 普通本科考研情况统计(按学校类别)院校类别录取人数占录取总数比例双一流高校2311.50%普通高校17788.50%根据考研录取院校地域分布来看,录取院校在省内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为83人,占比为41.50%;录取院校在省外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为117人,占比为58.50%。详见表29。表29 普通本科考研情况统计表(按地域分布)地域分布录取人数占录取总数比例省内高校8341.50%省外高校11758.50%在考研录取专业一致性方面,录取专业与本科专业一致的毕业生人数为144人,占比为72.00%;录取专业与本科专业不一致的毕业生人数为56人,占比为28.00%。详见表30。表30 普通本科考研情况统计表(按专业一致性)专业一致性录取人数占录取总数比例专业一致14472.00%专业不一致5628.00%在考取研究生的200名普通本科毕业生中,土木建筑学院考研录取率最高,为9.84%;艺术学院考研录取率最低,仅为4.46%,比全校普通本科考研录取率低2.82个百分点。其他学院考研录取率依次为:外国语学院8.68%,文学与传媒学院8.50%,教育学院6.91%,机电工程学院6.76%,商学院5.54%。详见表31。表31 普通本科考研情况统计表(按学院)序号学院毕业生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1土木建筑学院305309.84%2外国语学院403358.68%3文学与传媒学院447388.50%4教育学院492346.91%5机电工程学院355246.76%6商学院523295.54%7艺术学院224104.46%合 计27492007.28%(三)专科毕业生升本情况2022年我校专科毕业生1956人,报名专升本考1883人,占专科毕业生总数的96.27%,同比增长0.86个百分点。录取人数为1339人,占专科毕业生总数的68.46%,同比增长16.27个百分点。在所有专科专业中,酒店管理专升本录取比例最高,达到83.33%;展示艺术设计专升本录取比例最低,仅为47.13%,比全校专升本录取率低21.33个百分点。详见表32。表32 专科生升本情况专业名称毕业生数报名人数报名率录取人数录取率酒店管理(专科)66100.00%583.33%学前教育(专科)16515996.36%13682.42%英语教育(专科)53552898.69%41677.76%工程造价(专科)5353100.00%3871.70%早期教育(专科)292275.86%2068.97%会计(专科)10910596.33%7064.22%语文教育(专科)87185197.70%55864.06%市场营销(专科)11981.82%763.64%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科)898191.01%4853.93%展示艺术设计(专科)876979.31%4147.13%合计1956188396.27%133968.46%六、毕业生创业情况2022年,我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共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08%。其中,本科毕业生创业3人,占比0.09%;专科毕业生创业1人,占比0.05%。具体情况见表33。表33 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统计表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创业人数比例本科毕业生317630.09%专科毕业生195610.05%合计513240.08%七、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教育“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现将我校2022年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分析如下:(一)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任务艰巨。据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由2013年的699万人发展到了2022年的1076万人,毕业生数量增长了1.54倍。我校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长,由2013年的373人增长到了2022年的5132人,数量增长了13.76倍。毕业生就业压力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二是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和经济变革期,用人单位岗位增加数量缓慢,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不成比例。三是我校毕业生在性别结构上存在不均衡的特点,女生人数远远多于男生人数,男女生比例为1:4。女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无形中增加了我校女生的就业难度,影响着我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具体情况见图1。图1 男女比例(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22年,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及升学总数占比83.75%,同比增长5.69%。2022届专科毕业生共计1956人,录取人数为1339人,录取率为68.46%,比2021年提升16.27%,再创新高。学校从学生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入手,采取了多种措施,形成了学校、学院、班级三位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教育管理体系,完善修订了《中原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中原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学生就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了学生管理从常规到规范,从规范到特色的提升;构建了全程教育、全员参与、全方位服务的就业工作机制。全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广泛开展就业培训、咨询和指导工作,就业教育、指导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做好就业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工作,努力拓宽就业市场;积极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牵线搭桥,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学校各部门的配合及努力下,毕业生就业观念有所改变,灵活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三)毕业生升学率稳步提升2022年,我校共有1543名应届毕业生升学,占毕业生总数的30.07%,同比增长7.09个百分点。其中,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203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6.39%;专科生考取本科院校人数为1339人,占专科毕业生比例68.46%,同比增长16.27个百分点。(四)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较弱2022年,我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为4人。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我校制定了相关文件,积极提供场地、资金等,大力支持毕业生创业。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及扶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具体情况见图2。图2 本专科创业比例如上图所示,目前我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主体是本科生,占自主创业总人数的75.00%。本科生与专科生相比,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在创业活动中积累了更多的资本和人脉,相对来说更易成功。(五)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为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学校的满意程度、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就业部门通过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发放2032份调查问卷(包括电子版),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我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八、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及举措(一)工作成效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1.7万人,总量居全国第一,我校2022年毕业生人数为5132人,毕业生规模空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我校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高度重视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提升。2022届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及升学总数占比82.37%,同比增长4.31个百分点(2021届占比78.06%)。我校专科毕业生1956人,报名专升本考试1883人,录取人数为1339人,占专科毕业生比例68.46%,同比增长16.27个百分点。(二)工作举措1.加强就业队伍建设,构建全员促就业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逐步形成“学校主导、部门主抓、学院主责、全员参与”的立体化就业工作格局。创新工作思路,统筹全局发展,制定《中原科技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并要求各学院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各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本年度累计召开视频调度会、就业工作交流会、就业座谈会及业务培训会等22次,引导就业工作人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以提升就业指导能力为目标,组织就业工作队伍学习河南省“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提高辅导员队伍就业指导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督促各毕业班积极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找准职业定位,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就业。2.持续做好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本年度累计举办线上双选会11场,其中针对2022届毕业生共召开8场,参会企业2062家,提供职位3671个,提供岗位145894个,参会学生1324名,投递简历497份,提供岗位数与2022届毕业生总数比为28.4:1;针对2023届毕业生举办3场线上双选会,参会企业226家,提供职位1373个,提供岗位16985个,参会学生405名,投递简历89份。举办线上宣讲会82场,其中,针对2022届毕业生开展42场,针对2023届毕业生开展40场,涵盖我校毕业生所有专业。针对2022届、2023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线上及线下指导与服务,充分利用就业信息网、QQ、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完善“掌上就业”新模式,本年度累计发送微信公众号推文481篇,点击量79000次,关注量8612人。每日服务用人单位约20余家,推送就业信息730条,就业信息网登记在册企业2064家。3.持续推进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维护就业渠道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实习平台,从1189家合作单位中筛选毕业生满意度高的优质企业,如:华图教育、洛阳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浙江胡桃里餐饮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电子有限公司等,与二级学院接洽,推进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工作。4.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和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根据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我校采取一周一专题形式开展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第一周为“政策宣传周”,第二周为“政策推进周”,第三周为“政策落实周”,第四周为“政策总结周”,抢抓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提升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政策的熟知度。并对各二级学院专题活动的开展进行布置检查,对每一项活动要求活动前有方案、活动中有检查、活动后有总结,全力把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的各项活动做成长期活动、精品活动。为抢抓毕业生离校前求职关键期,全力促进2022届毕业生充分就业,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累计访企113家,开拓就业岗位9734个。5.提高毕业生就业意识,做好就业各项服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厅牵头发起的2022年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毕业生活动及就业促进周活动。积极举办中原科技学院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初复赛、中原科技学院首届模拟面试大赛。做好2022届毕业生选调生报名审核、材料报送、政策宣传及指导培训等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就业推荐表、就业报到证、登记表等手续办理。开展了10期就业大讲堂活动,在讲座前期多次调研毕业生需求确定讲座主题,加大宣传渠道与力度,累计2490名学生参与活动。6.构建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为全面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掌握各专业毕业要求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符,积极开展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并形成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为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和就业工作成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7.以人为本,强化毕业生离校就业服务意识认真制定2022届毕业生离校工作实施方案,协调各部门做好毕业生手续办理,为每一名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满意的服务,确保各项毕业生工作安全、文明、有序开展。及时发放并组织填写毕业生登记表5132份,办理毕业生就业报到证3036份,制定毕业生档案装档及邮寄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完成档案封装的每一个环节,邮寄应届毕业生及择业期满毕业生档案5635份,努力做到零差错、准时寄。8.就业数据全面自查,完善三级就业核查机制持续做好“三级双向”就业核查工作,即毕业生辅导员对于落实毕业去向的学生100%双向核查、二级学院100%的双向核查、学校层面不低于60%的双向核查。在全面核查的基础上,重点核查“多人就职于同一单位”就业数据、灵活就业数据及毕业生在学信网上反馈的问题数据等;有效推进就业工作,保证就业数据真实性。9.完善毕业生去向落实台账,就业推进有的放矢督促各二级学院建立并完善《2022届毕业生去向落实台账》,实时掌握学生毕业去向动态,对毕业生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类统计,结合学生实际,每日跟进学生就业情况,每日更新台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与就业帮扶。每周通报各二级学院分专业就业台账推进情况,向主要领导汇报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大力推动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10.不断完善优化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建立并督促各学院认真完善《2022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台账》,掌握困难群体毕业生思想动态、择业诉求和实际困难,按照“一生一档”、“一生一策”要求重点帮扶,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顺利就业。关注重点群体,强化精准帮扶。重视困难毕业生就业,切实做好家庭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依托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利用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培训项目,对低收入家庭、女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残疾大学生等特殊群体进行指导帮扶,帮助他们渡过就业能力难关,我校共有83名毕业生参加了线下的宏志助航计划培训。11.扎实开展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初次就业情况(截至8月31日):我校2022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4502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72%。其中,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2797人,本科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8.07%;专科生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1705人,专科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17%。年底就业情况(截至12月10日),我校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4971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86%。其中,本科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3083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07%;专科毕业去向落实人数为1888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52%。2022届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及升学总数占比82.37%,同比增长4.31个百分点(2021届占比78.06%)。我校专科毕业生1956人,报名专升本考试1883人,占专科毕业生比例96.27%,同比增长0.86个百分点;录取人数为1339人,占专科毕业生比例68.46%,同比增长16.27个百分点。九、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和招生的反馈就业是能够把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渠道,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深刻影响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人才培养状况的“风向标”和“显示器”。2022年,学校根据毕业生就业状况,结合其他相关因素,总结了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和招生情况的反馈,主要内容如下:(一)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通识教育+大类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机结合;以校地共育、产教融合为主线,创新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构建校地共育发展联盟,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功底、发展有后劲、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个性化的成才选择机制、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开展分类指导,给予学生全方位系统化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引导激励,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完善自我。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生源特点,适时调整应用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逐步打造特色与品牌,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影响力。(二)对专业建设的反馈部分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4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4年后却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以期望可以获得相应技能的等级证书。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本科专业设置的影响力度持续加大。就业状况已成为专业退出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专业设置方面,我校坚持“围绕转型和结构调整,打造学科优势,增强服务能力”的建设思路,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充分发挥就业对专业设置的倒逼机制,不断提高专业设置的社会适应性和契合度,不断加强特色和品牌建设。在专业申报方面,充分做好专业申报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广泛听取校内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相关单位意见和建议。(三)对本专科招生的反馈建立就业与招生计划预测预警机制。根据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有关文件要求,我校认真执行招生与就业相挂钩的政策,在本专科招生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毕业生就业状况这一因素,建立了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与专业招生计划制定适度挂钩的机制。结合本校实际,根据省教育厅对全省各专业就业市场及毕业生用人规模的预测,及时调整本专科专业招生人数,使专业结构与布局更加合理。本专科确定分专业招生计划时,能结合就业部门根据学生就业情况提出的合理建议,适当对招生计划进行调整。实时、动态监控各专业就业状况。把就业状况与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挂钩,依据毕业生就业状况对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工作进行定量评价,结合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需求度等多方因素,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与反馈,以反馈结果推动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预警机制可由就业、招生和人才培养“三个板块”按不同权重组成,就业板块包括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就业质量等指标,招生板块包括一志愿报考率和实际报到率等指标,人才培养板块包括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条件与设施保障、教学管理及监控机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等指标。每年对本校分层次分学历各专业按照就业、招生、人才培养三个板块所占权重赋值进行综合评定,并对得分进行排名,实行校内分级预警机制。综合得分排名后3名的专业列入一级预警,给予其停招、隔年招生等适当压缩招生规模;综合得分排名倒数4至6名的专业列入二级预警,给予其限招、缓招或者减招,连续三年被列入二级预警的,升级为一级预警;综合得分倒数7至10名的专业列入三级预警,要求其限时整改,连续三年被列入三级预警的,升级为二级预警。将专业就业情况融入招生宣传过程。根据我校年度招生数据分析报告可知,高考考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为“学习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干什么,可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每年的招生宣传中重点介绍各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情况,方便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能了解今后职业发展方向。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