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2023年08月07日
  • 50 金币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2021年12月引 言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前身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创办于2008年5月,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高校(教发函〔2008〕149号)。学院于2008年开始本科生招生;2010年获准开展留学生教育;2016年启动双学位教育,并被确定为自治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同年获准“专升本”招生资格;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教发函〔2020〕16号)。学院依据人才培养定位与市场需求设置学科专业,现有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6大学科门类、15个一级学科,涵盖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学、学前教育、英语、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物业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金融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保险学、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摄影、绘画24个本科专业。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共培养输送出16000余名本科毕业生,连续9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居自治区本科高校前列,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称号。第一部分 毕业生基本情况与毕业去向学院2021届毕业生共3256人,其中人文系458人;教育系363人;外语系407人;财会系785人;工程管理系378人;经济管理系478人;艺术设计系387人。系别专业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比例小计人文系新闻学1594.88%458人汉语言文学1424.36%广播电视编导1093.35%新闻采编与制作481.47%教育系学前教育36311.15%363人外语系英语40712.50%407人财会系会计学47614.62%785人财务管理1935.93%审计学1163.56%工程管理系工程管理1855.68%378人土木工程1474.51%物业管理461.41%经济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1935.92%478人市场营销722.21%旅游管理862.64%金融学832.55%市场营销(专)441.35%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1504.6%387人美术学1023.13%视觉传达设计320.98%摄影361.11%动画672.06%合计——3256人二、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一)整体就业流向情况1.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学院2021届毕业生共3256人,初次就业2626人,就业落实率80.65%,较2020年增长10.48%。2.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学院2021届毕业生中内蒙古自治区生源人数最多,其中选择区内就业237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90.29%;选择区外就业255人,占就业总人数的9.71%。就业区域就业人数占区内就业人数比例生源人数呼和浩特市903人38.09%465人乌兰察布市192人8.10%439人鄂尔多斯市312人13.16%436人包头市219人9.24%321人巴彦淖尔市172人7.25%313人赤峰市143人6.03%304人通辽市120人5.06%233人锡林郭勒盟96人4.05%167人兴安盟67人2.83%130人呼伦贝尔市54人2.28%108人乌海市59人2.48%105人阿拉善盟34人1.43%53人合计2371人—3074人3.毕业生单位性质分析按照就业单位性质分析,私营企业仍是大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流向;其次是到国有大中型企业、高中初等教育单位、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较多。初次就业2626人,其中私营企业1717人,国有企业151人,高等教育单位11人,中初教育单位145人,其它事业单位44人,事业单位编外聘用96人,基层基业83人,升学31人,机关单位16人,自由职业332人。单位性质人数占比私营企业171765.38%国有企业1515.75%高、中、初等教育1565.94%事业单位441.67%事业单位编外聘用963.65%基层服务833.16%升学311.18%机关160.61%自由职业33212.64%合计2626—4.分性别就业情况 学院2021届毕业生中,男生就业率为81.56%,女生就业率为80.31%。性别毕业生数生源占比就业数就业落实率男87926.99%71781.56%女237773.01%190980.31%合计3256100%262680.65%5.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析 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与学院专业设置和培养定位相契合,就业单位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主要流向教育业、文化、体育娱乐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等行业。单位行业生数生源占比教育业47117.94%文化、体育、娱乐业31111.84%金融业30911.67%建筑业2479.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1515.75%住宿餐饮1335.06%其他零散行业100438.23%6.民族生源就业情况 学院2021届毕业生中,汉族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0.72%,蒙古族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9.75%,满族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8.95%。民族毕业生数生源占比就业数就业落实率汉族274484.27%221580.72%蒙古族40512.44%32379.75%满族571.75%4578.95%回族351.07%3188.57%达斡尔族41.23%375.00%鄂温克族61.84%466.67%土家族10.03%1100.00%鄂伦春族10.03%1100.00%藏族10.03%1100.00%苗族10.03%1100.00%其他10.03%1100.00%合计3256100%262680.25%7.困难群体生源就业情况2021届毕业生中,非困难生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0.39%,困难生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0.20%。困难生类别毕业生数生源占比就业数就业落实率非困难生232471.36%186380.16%家庭困难91728.16%75482.22%就业困难113.34%763.64%残疾40.12%250.00%合计3256100%262680.65%第二部分 各系就业情况分析2021届毕业生涉及人文系、教育系、外语系、财会系、工程管理系、经济管理系、艺术设计系7个系。首届毕业专业为:金融学、市场营销(本)、新闻采编与制作、应用英语、市场营销(专)5个专业。疫情常态化下,各系就业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截止8月底,各系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分别为84.28%、69.70%、87.71%、84.46%、84.12%、78.24%、71.32%。部分毕业生就业落实出现一些迟缓,未就业毕业生目前主要打算继续寻找工作、升学深造;也有部分毕业生打算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准备职业资格考试、准备创业等。学院2021届毕业生分专业就业情况来看,就业落实率相对好的专业有: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审计学等。其中本科专业就业落实情况:专业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落实率新闻学15914792.45%广播电视编导14213091.55%汉语言文学1097669.72%学前教育36325369.70%英语40735186.24%会计学47639282.35%财务管理19316585.49%审计学1169077.59%工程管理18515985.94%土木工程14712282.99%物业管理463780.43%公共事业管理19317791.70%旅游管理867182.56%市场营销725272.22%金融学834655.42%动画676089.55%摄影363288.89%视觉传达设计322681.25%美术学1026664.70%环境设计1509261.33%合计3256262680.65%专科专业就业落实情况:专业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落实率新闻采编与制作484083.33%应用英语504896.00%市场营销443272.72%一、人文系人文系2021届毕业生共458人,就业人数386人,就业落实率84.28%。其中签订就业协议264人,考录基层服务11人,考录公务员3人,考取事业编制15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升本11人,参军1人,研究生升学5人,其他就业76人。新闻学专业毕业生159人,落实就业147人,就业落实率92.45%。其中考研升学1人,考取西部计划7人,考取公务员2人,通过国家人才引进计划进入新疆和田工作2人,新闻学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有明显提高。新闻采编与制作毕业生48人,落实就业40人,就业落实率83.33%。其中专升本升至本校新闻学专业11人,企事业单位就业16人,自媒体运营13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142人,落实就业130人,就业落实率91.55%。其中签署就业协议106人,劳动合同2人,西部志愿2人,考录中国工商银行1人,其他就业19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109人,落实就业76人,就业落实率69.72%;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进展相对缓慢,大部分学生都在准备考研、事业编制考试。截止2021年9月,考研4人,公务员1人,西部志愿2人,考取事业编制11人,协议就业43人,自由职业15人。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363人,就业253人,其中从事教育行业204人,比例为80.63%;企事业单位14人,占比5.53%;机关3人,占比1.18%;国家基层项目16人,占比6.32%;其他行业11人,占比4.34%。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区域分布以区内为主,区外为辅,学生选择返回生源地就业的情况较为普遍。从历届毕业生的反馈中可看出,民办幼儿园为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做到先就业,即先选择进入民办幼儿园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再择业,即在民办幼儿园获得工作经验考取教师岗位编制成为普遍形式。国家大政策及多年来的实践技能培养对我院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有力条件。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显著成效,学前教育专业“八三〇”培养计划,涵盖了毕业生在报考工作单位及编制考试中实际操作考试内容,加上丰富的理论知识,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三、外语系外语系2021届毕业生共407人,其中,本科学生289人;专升本学生68人;专科学生50人。班主任通过就业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到,截止8月30日,已落实就业351人,就业落实率86.24%。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培训学校、中小学(合同制)、企业单位等领域,部分毕业生考取了“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社区民生”、“西部志愿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部分升学读研。目前有16人处于备考研究生、教师招考和公务员考试中。就业总体流向分布情况性质人数比例已就业人数比例培训学校11532.76%是35186.24%中小学10429.62%自主创业82.28%企业国营企业20.57%私营企业6719.09%基层服务项目215.98%事业单位143.99%行政单位41.14%考研国内123.42%升学国外10.28%参军入伍30.85%参军其他备考5613.75%否5613.76%外语系所开设的听力、口语、教学法、现代化技能训练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等课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教等综合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此外通过毕业生实习动员大会、毕业生实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扎实做好毕业生实习工作,为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四、 财会系财会系2021届毕业生共785人,其中会计学专业476人;财务管理专业193人;审计学专业116人。考录研究生4人;考录公务员3人,考录国有企业83人,考录三支一扶1人;考录西部志愿19人;考录银行人员31人;部队文职1人,自主创业1人,自主择业170人,其他形式就业人数350人。截止2021年8月底,就业落实率为84.46%。内蒙古地区就业598人,占90.19%。其中在呼市地区就业的同学有258人占区内就业人数的43.14%。在呼和浩特就业的258人有49人是呼市户籍。其余209人均为内蒙古区内学生。区外就业65人,占9.81% ,区外就业学生中在北京的有12人,占区外就业人数的18.46%。财会系在培养模式上,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突出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和行业性,致力于培养具有“宽、专”知识结构,具备较快适应岗位需求能力的地方性本科应用型人才。据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此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五、工程管理系工程管理系2021届毕业学生共计378人,截止8月份,顺利毕业378人,就业派遣318人,就业率84.13%,专业对口率达88.4%。对比上一届毕业生就业来看,考研成绩有所突破,今年考取6名研究生,本科4名,专升本2名,考录西部志愿4人,国有企业就业39人,机关、事业单位、高等教育10人,签订就业协议150人,其他企业及自由职业就业109人。工程管理系鼓励并引导学生考取造价员、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同时,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综合实训,举办“测量大赛”,“力学知识竞赛”,“工程制图大赛”等专业拓展活动,调动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强化施工技术内业与外业、施工组织进度管理与控制、工程测量放线、预算造价编制、计算机工程绘图等技能。工程管理系始终坚持多渠道宣传基层就业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健康成长,建功立业。同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学生创业成才意识,通过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六、经济管理系经济管理系2021届毕业生共计478人,落实就业374人,就业落实率78.24%,其中金融学毕业生83人,就业落实率55.42%。市场营销毕业生116人(含专科生44人),就业落实率72.41%;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193人(含专升本112人)就业率为91.70%;旅游管理毕业生86人(含专升本34人)就业率为82.56%;毕业生就业单位区域以区内为主,学生选择返回生源地就业情况较为普遍,但比例相对于其他本科毕业生相对较低,留在呼和浩特市就业的同学相对占比较大。2021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地区就业人数比例呼和浩特9525.40%鄂尔多斯4110.96%乌兰察布338.82%包 头277.22%巴彦淖尔215.61%赤 峰215.61%通 辽164.28%兴安盟143.74%呼伦贝尔92.41%乌 海133.47%阿拉善143.74%其他7018.71%合计374100%七、艺术设计系艺术设计系毕业生共387人,其中环境设计专业150人(本科98人,专升本52人);视觉传达专业32人;美术学102人,其中国画专业56人、油画专业46人;动画专业67人;摄影专业36人。截止2021年8月底,签订就业协议276人,就业落实率71.32%。表1:艺术设计系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单位性质人数比例基层服务41.45%机关或事业单位31.09%高中初等教育机构238.33%升学51.81%参军入伍10.36%自主创业93.26%销售行业3512.68%私营企业19671.01%在考取研究生的5名学生中,1人被内蒙古大学录取,1人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录取,1人被内蒙古农业大学录取,1人被内蒙古工业大学录取,1人被辽宁师范大学录取,2021届毕业生考研工作有了较大突破。在基层服务中,1人考取共青团包头市青山区委员会西部计划、2人考取共青团巴彦淖尔市委员会西部计划、1人考取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毕业生就业区域以区内为主,区外为辅。区内就业毕业生占总人数的74%。第三部分 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相关措施学院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要求,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提升培养质量、加强就业管理、优化就业服务、落实精准帮扶,有力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积极为我院毕业生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提供就业创业机会。(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1.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化就业工作责任担当。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院务会布置就业工作,分管院长积极推动,召开了学院2020年就业工作总结会暨2021届就业工作部署会,部署相关工作,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2.落实两级考核体制,形成考核激励机制。通过明确“以学院为主导,以系为主体,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院系两级就业工作体系,逐步完成就业指导工作重心向系下移,增强各系就业创业工作主动性。通过就业创业工作奖励制度,调动各系就业创业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学院就业工作科学、规范、良性运转。3.加强对毕业班辅导员的培训。加强对毕业班辅导员就业相关工作的培训,全面提高辅导员对国家具体就业政策及就业指导能力。有计划,有总结,时时监督全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展情况。招生就业处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手册,分阶段召开毕业生班主任会议,探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就业落实率统计方面做到“周周有统计,月月有汇总”,及时掌握就业进展情况,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同时,每年11月份召开学院就业工作总结大会,对全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4.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规范管理。建立系、学院“两级核查”机制,建立健全各系统计工作责任制,健全学院自查机制,完善毕业生参与的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制度,严格按照“四不准”原则,即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不准将定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认真落实就业落实率统计工作。 (二)落实国家就业政策,做好政策落实和指导1.2021年,学院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通知要求,对2021年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进行补贴。对在毕业年度内有求职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特困人员的高校毕业生,每人一次性补贴1500元。经过申请、资料复审、名单公示,学院共有852人获得求职创业补贴,总计金额1278000元。获得补贴人数较去年增加424人,补贴金额增加636000元。2.积极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生涯教育第一课》,开展就业指导、解读国家政策系列讲座,积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树立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加强多种形式的线上推送招聘工作,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毕业班QQ群及微信群等就业信息化平台作用,多方面的收集招聘信息并及时推送到各种平台。疫情常态化期间,做好就业辅导工作,加大“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专家行”、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生涯教育第一课”等公益讲座宣传工作;引导毕业生收看就业创业指导相关讲座9场,学生观看1300多人次。(三)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1.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边境旗县和少数民族聚居旗县基层一线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多渠道宣传国家基层就业各项政策,以政策为导向,引导毕业生到边境旗县和少数民族聚居旗县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截至目前,学院2021届毕业生入选“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共83人;“特岗教师”11人,到边疆地区工作5人。2.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学院一直强调“非国有经济就业市场大有可为”,积极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学生既要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很强的专业技能”。针对中小微企业体制特点,结合学院学生特点,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学院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毕业生供不应求,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中小微企业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新生力量。(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在完善现有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创业课程为第一课堂,以创业实践、创业大赛为第二课堂的教育形式。2016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开设《创新与创业》《人才学》《大学生创业基础》《市场调研与策划》等公共课程,配合“挑战杯”“创青春”“中国创翼”“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拓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此外,利用各种平台为学生做好国家及自治区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创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2021年,学院共有58人参加创业培训,全部取得创业培训证书,为毕业生创业奠定了基础。(五)着力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水平1.加大对贫困家庭毕业生帮扶力度。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主要包括“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优招对象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困难家庭毕业生,重点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学院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统计与服务工作和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制定“一生一策”就业帮扶举措,建立台帐并每月上报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学院2021届毕业生中,建档立卡127人,“52个未脱贫县”4人。学院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开展“一对一”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建立自我认同,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截止8月底,建档立卡131人中,94人就业,16人备战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10人备战考研,7人待就业;“52个未脱贫县”的4人全部就业。2.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完善毕业生基业核实细则,做好就业派遣工作。加强学院与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信息沟通机制,按照要求及时报送学院毕业生就业进展月报等各类信息,完成2021届毕业生生源审核、录入及派遣工作。3.充分发挥教育部“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宣传引导作用,积极参加内蒙古教育厅举办的“2021届毕业生校园招聘活动月活动”,举办“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2021年春季网络招聘会”“赤峰商会网络专场招聘会”“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教育类网络专场招聘会”“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财会系专场招聘会”。学院2021年春季网络招聘会,参聘企业74家,招聘岗位2144个,浏览8000余次;“赤峰商会专场招聘会”参聘企业32家,招聘岗位460个,学生浏览1700余次,投放简历150余次,为学生多渠道搭建线上就业平台。4.以国家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为导向,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证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21年,协调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新城区教育局,为符合认定条件的910名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办理了教师资格证书。2021年,按照市教育局通知要求,学院承担非师范类学生教师资格认定资料的收集工作,完成非师范类学生教师资格认定155人,完成职业资格鉴定211人。5.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加强我院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多方面搭建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职业体验等实践平台,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目前,学院建立了60个校内实训基地,建立15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以活动和比赛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学院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公务员考试模拟大赛”“教师招考模拟大赛”“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点钞技能大赛”“会计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比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