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西安音乐学院2020年就业质量分析报告

  • 2023年08月08日
  • 50 金币

 西安音乐学院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2020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20年12月目 录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情况一、2020届毕业生专业及人数分布情况二、毕业生生源概况第二部分 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一、出国、升学情况(一)2019届、2020届毕业生人数、就业率对比图(二)升学的主要录取院校(三)西安音乐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二、就业情况(一)毕业生就业按生源地统计(二)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统计(三)2017-2020各专业就业择业率(四)部分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调查第三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做法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二、重视和加强毕业生的素质教育,成为我院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坚实基础三、全面范围内开展就业指导,及时平衡学生的就业心态四、不断开拓创新,寻找突破点五、建立创业基地六、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第四部分 就业形势及发展趋势一、大部分毕业生专业素质较高,刻苦敬业二、就业环境改变对毕业生影响较大 (一)对毕业生要求进一步提高。(二)专业方向多的学科就业较理想 ,部分专业就业面相对较窄。第五部分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一、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提升毕业生竞争力二、专业设置三、人才培养方面西安音乐学院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促就业系列重要指示,根据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2号)精神和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陕教生办〔2020〕1号)、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等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就业工作实际情况,编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以此作为学科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招生计划安排等方面重要参考,进一步深化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就业特点、就业相关分析、发展趋势等方面。学校概况西安音乐学院是一所培养音乐艺术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11所独立设置的音乐专业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东临巍巍大雁塔,西通丝路起点,北依长安古城南门,南接大兴善寺。学校创建于1949年10月,与共和国同龄。前身是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军政大学音乐部”,是为适应解放大西北战略培养文艺干部应运而生。1950年改称“西北艺术学院”;1953年调整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1956年学校音乐、美术两系分别建校,音乐系改建为“西安音乐专科学校”;1957年学院整体搬迁至西安市南郊雁塔区长安中路现址;1960年正式定名为西安音乐学院,至改革开放前一度更名陕西艺术学院;1980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西安音乐学院建制。 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艰苦创业、弦歌不辍,秉承“明德教化、乐音至善”校训,积淀形成了“和而不同、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为西北、为全国乃至世界输送了3万余名高素质的音乐艺术工作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涌现出赵季平、鲁日融、乔建中、和慧、阎惠昌、吕继宏等一大批活跃于国内外乐坛的著名作曲家、教育家、歌唱家和指挥家,为陕西和西北地区建立完整的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为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普及世界优秀音乐作品、繁荣我国音乐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大西北音乐人才的摇篮”、研究传播陕西音乐文化的基地和全国影视音乐创作的重镇。 学校占地总面积89548.2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9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34人,全日制在校生5195人。目前,学校设有作曲系、音乐学系、钢琴系、管弦系、民族器乐系、声乐系、现代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舞蹈系、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研究部、基础部11个教学单位,另设有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一带一路”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图书馆、艺术中心、艺术博物馆、附属中等音乐学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培训考级中心、陕西交响乐团等直属(附属)单位。还设有交响乐团、交响管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西安鼓乐艺术团、秦筝艺术团、青年艺术团等大学生艺术实践团体。“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为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现拥有艺术学理论和音乐与舞蹈学2个一级学科,均为省级优势学科,其中“音乐与舞蹈学”所辖“长安乐派研究”为省级特色学科。设有1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学校全部64个专业方向。课程建设方面现有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个省级精品课程。创刊于1982年的学报《交响》,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音乐学术季刊,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社会科学卷)收录期刊。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4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教育部音乐与舞蹈学科、艺术学理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三五人才”5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15人。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金奖;意大利中提琴比赛特等奖;国际双簧管乐器协会比赛一等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唱法金奖、合唱金奖;中国文华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音乐金唱片奖;CCTV电视歌手大奖赛美声唱法金奖、合唱银奖;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钢琴金奖;CCTV电视舞蹈大奖赛铜奖;文化部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一、二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近5年,通过学校参加社会业余音乐培训考级人数达18万人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十分重视艺术实践及国际音乐文化交流,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文明校园”。 学校始终秉承立足陕西、服务西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服务和发展路径。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特色发展、高地建设、国际视野,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道路。坚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形成了以周秦汉唐音乐文化、陕北红色音乐文化、西北区域音乐文化和秦派风格音乐文化为代表的办学传统。一是立足历史文化研究,在“西安鼓乐”“汉唐音乐史”“丝绸之路音乐文化”“陕北音乐文化研究”“唐乐舞”“中国琴学”等方面培育出了一批特色研究成果和高水平专家;立足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在“西安鼓乐”“陕北民歌”“秦派民乐”等方面培育出了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成果和创造性科研力量。二是立足区域文化传播,在音乐创作与表演方面打造了“赵季平音乐工作室”“乔建中音乐地理暨中国音乐地理研究工作室”;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一带一路”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 面对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政策和文艺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以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深化综合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政治保证,聚焦“新三步走”战略和“追赶超越”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音乐学院努力奋进!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情况一、2020届毕业生专业及人数分布情况我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935人,分布在音乐学、作曲、音乐表演、舞蹈四个大类;研究生毕业生171人,分布在37个专业方向。各专业毕业生人数详见下表:序号院 系毕业生人数1音乐教育学院311人一班:78人2二班:78人3三班:78人4四班:77人5音乐学系47人6现代音乐学院96人7钢琴系67人8声乐系98人9民乐系96人10管弦系99人11舞蹈系88人12作曲系40人合 计:935人13研究生171人合 计:1106人二、毕业生生源概况生源省份总人数(人)生源省份总人数(人)生源省份总人数(人)生源省份总人数(人)陕西省494浙江省9辽宁省4贵州省1甘肃省18黑龙江省2江苏省14海南省1山西省7宁 夏9广东省10广西省2山东省23福建省2青海省1云南省2河南省16吉林省0北京市14天津市0河北省16新 疆9湖北省1上海8湖南省11江西省6四川省5其他0内蒙古3安徽省6重庆市13截至2020年11月01日,本科生初次就业签约率为76.04%, 其中有138人考入研究生,111人考入本校研究生27人考入外校研究生,出国59人。研究生初次就业签约率为39.77%。毕业生总就业率为70.43%。本科生出国率6%、考研率为14.76%。第二部分 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一、出国、升学情况毕业生总人数本科生人数本 科就业率本科生出国升研率研究生人 数研究生就业率2019届110595473.69%18.76%15161.59%2020届110693576.04%21%17139.77%增/减-1-192.35%2,24%+20-21.82%(一)2019届、2020届毕业生人数、就业率对比图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有138人,考研率14.76%,本科生出国率6%。(二)升学的主要录取院校序号录取院校名称录取人数比例1西安音乐学院11179.90%2浙江音乐学院10.72%3海南大学10.72%4青岛大学10.72%5兰州大学32.22%6沈阳音乐学院32.22%7南通大学10.72%8陕西师范大学32.22%9上海音乐学院21.44%10江苏师范大学10.72%11西北民族大学10.72%12西北师范大学21.44%13广西艺术学院10.72%14福州大学10.72%15云南艺术学院10.72%16中国音乐学院21.44%17中央民族大学10.72%18中央音乐学院32.22%(三)西安音乐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本科生按行业统计签约情况:研究生按行业统计签约情况:二、就业情况(一)毕业生就业按生源地统计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陕西籍的学生有473人,占总人数的43%;2020年度就业情况统计表生源所在省合计就业状态未就业已就业数量占比(%)数量占比(%)安徽省341441.182058.82北京市4004100福建省7228.57571.43甘肃省762330.265369.74广东省15640960广西壮族自治区4004100贵州省2150150海南省4125375河北省652030.774569.23河南省561119.644580.36黑龙江省1815.561794.44湖北省7571.43228.57湖南省341544.121955.88吉林省2150150江苏省24416.672083.33江西省14428.571071.43辽宁省12758.33541.67内蒙古自治区2511441456宁夏回族自治区27414.812385.19青海省5005100山东省722331.944968.06山西省592644.073355.93陕西省47313227.9134172.09上海市1001100四川省4250250台湾省1001100天津市10011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3151785云南省3133.33266.67浙江省16531.251168.75重庆市21523.811676.19合计110632729.5777970.43(二)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统计2020届本科毕业生在陕就业占比为69.9%。地市名称签约人数地市名称签约人数地市名称签约人数安徽省阜阳市1河南省许昌市1山东省枣庄市1安徽省合肥市4河南省郑州市3山东省淄博市2安徽省淮南市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陕西省安康市4北京市市辖区14黑龙江省黑河市1陕西省宝鸡市6福建省福州市1湖北省黄石市1陕西省汉中市3福建省厦门市1湖南省怀化市1陕西省商洛市3甘肃省白银市1湖南省长沙市10陕西省铜川市1甘肃省酒泉市1江苏省常州市2陕西省渭南市10甘肃省兰州市10江苏省南京市1陕西省西安市435甘肃省陇南市1江苏省南通市2陕西省咸阳市4甘肃省平凉市1江苏省苏州市2陕西省延安市10甘肃省庆阳市2江苏省泰州市1陕西省榆林市18甘肃省天水市1江苏省无锡市2上海市市辖区8甘肃省武威市1江苏省徐州市3四川省成都市3广东省东莞市1江苏省盐城市1四川省南充市1广东省广州市4江西省南昌市5四川省自贡市1广东省深圳市4江西省上饶市1新疆哈密市1广东省珠海市1辽宁省沈阳市4新疆喀什地区1广西桂林市2内蒙古鄂尔多斯市3新疆克拉玛依市3贵州省贵阳市1宁夏固原市1新疆乌鲁木齐市3海南省海口市1宁夏吴忠市2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河北省保定市3宁夏银川市5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1河北省沧州市1宁夏中卫市1云南省昆明市1河北省邯郸市1青海省西宁市1浙江省杭州市5河北省石家庄市6山东省滨州市1浙江省金华市1河北省唐山市1山东省德州市1浙江省宁波市2河北省邢台市1山东省东营市1浙江省台州市1河北省张家口市3山东省菏泽市2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河南省鹤壁市1山东省济南市2重庆市市辖区10河南省洛阳市4山东省济宁市1重庆市云阳县2河南省南阳市3山东省临沂市1山西省大同市1河南省平顶山市1山东省青岛市7山西省晋城市2河南省三门峡市2山东省威海市1山西省太原市3河南省新乡市1山东省潍坊市3山西省长治市1(三)2017-2020年各专业就业择业率专业分类毕业时间毕业生人数就业率音乐教育专业2017届24789.91%2018届37189.25 %2019届32071.25&2020届34071.18&音乐表演、舞蹈、现代音乐学院专业2017届55384.45%2018届63186.9%2019届56973.29%2020届61973.99&音乐理论专业2017届5884.48%2018届5884.85%2019届6589.23&%2020届14254.23&(四)部分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调查在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我们随机抽查了600名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40%的毕业生是通过校园招聘找到工作的,可见受新冠疫情影响校园招聘减少,我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的主渠道为专场招聘会、空中招聘会及西音汇就业10728、教育部“24365”公众号等。第三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做法一、统筹协调,强化校院两级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部门联动促就业工作机制。成立了西安音乐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就业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招生就业工作处、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部、教务处等单位负责人以及二级学院的院长(主任)、院总支书记组成。具体人员组成如下:组 长:张立杰 王真 副组长:强陆平成 员:赵军伟 张津波 郭 强 候 颉 王高飞 梁红旗 王文霞 叶明春 蔡占科 李晓琪 唐灵宝 李壮壮 齐颖霞 吕 斌 王 炜 呼延梅文 万 斌 陈 勇 张 凌 冯 勇 张亚萍 李 颖 (二) 夯实二级院(系)级就业工作的领导与考核,全员行动助就业。各二级院(系)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各院(系)党总支书记担任,党政“一把手”为该院(系)学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院(系)分管领导和辅导员为就业工作直接责任人,全面负责本院(系)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领导班子带头,发动全院师资力量,落实学校就业工作各项安排,细化制定符合院(系)就业工作特点的执行方案,重点发挥研究生导师、专业带头人、专业课教师作用,关爱联系毕业生,树立大就业指导观,结合课堂和教学环节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引导毕业生积极务实就业,为重点帮扶群体送温暖、送岗位、送服务。学校将加大就业工作在学院年终考核和绩效分配中的比重,提高疫情期间就业工作落实推进的奖罚力度。二、拓展资源,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做好在线招聘信息发布,举办视频简历制作大赛,组织好学校网络视频双选会,利用就业信息网招聘专栏、就业中心微信服务号实时发布就业信息,毕业生可随时查阅;收集重点地市和单位招聘信息通过就业网公告、就业QQ及微信工作群、学院毕业生班级QQ及微信公众号推送。用好教育部、教育厅网上招聘资源,推广教育部“24365校园联合招聘服务”活动,将教育厅组织的省内各高校举办的网络双选会安排及时推送毕业生,提供多渠道信息服务。三、创新方式,做好网上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推出成体系化的求职指导、职业规划线上直播平台课程,职业测评及线上求职面试专题辅导强化训练。依托北森生涯开通线上求职指导直播平台课程,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熟悉并掌握就业与创业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在多种发展路径中作出最优的选择,进行就业在线咨询,对我校就业平台微信端学生留言及时解答回复。简化业务办理,采取网络就业服务。往届生的改派提交电子材料,沟通确认无误学校代为办理;应届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考证明材料等需要学校审核盖章,均可通过发送电子材料办妥后提供邮寄服务。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对离校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可按有关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并为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按应届生身份及时办理就业手续。四、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一)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2020年我校拟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38.5%,报考我校的研究生的本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359人,占报考人数的1/3。通过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鼓励毕业生同学继续升学深造,做到以升学促就业。(二)加大征兵工作宣传力度疫情期间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征兵工作宣传力度,积极配合兵役部门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部署。并针对毕业生做好精准宣传,力求更多的毕业生参军入伍;继续申报退役大学生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落实好国家政策,促进大学毕业生积极入伍;积极与长期合作的解放军军乐团密切配合,完成2020年的军乐团人才选拔工作。(三)主动加强与长期合作用人单位的联系疫情期间,我校加强与一些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的主动联系,积极主动寻求就业机会,对一些专业岗位做到灵活、精准推送,确保就业需求与就业期望精准匹配,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确保充分就业。(四) 鼓励各学科专业的专业教师为自己学生就业牵线搭桥。专业教师人脉及社会资源较为丰富,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较为直接的引导作用,相对就业工作人员更清楚本专业的市场需求及音乐专业学生自身的优劣势,在本专业领域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更为具体,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五) 依托陕西省教育厅网上招聘平台,组织好学校网络视频双选会。拟定4月25日召开我校2020届毕业生首场视频双选会,从用人单位参会邀请、资格审核、毕业生简历完善、参会动员、技术保障、调研分析等方面组织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筹备线上招聘会,借助招聘平台等对省内优质企业邀约开展线上大型视频招聘会活动,对有意愿留下陕就业的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五、加强就业数据统计与上报做好就业数据日报工作。根据教育部、教育厅要求要求,每天及时准确上报我校招聘活动开展数据、就业动态数据,更新教育部就业监测系统数据,严格遵守就业签约工作“四不准”要求,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第四部分 就业形势及发展趋势一、大部分毕业生专业素质较高,刻苦敬业据用人单位反映,学校大部分毕业生能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能踏踏实实从头干起,在工作实践中虚心学习很快成为单位骨干。调查发现,虽然是音乐专业,但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被录用到非对口专业的企、事业单位或学校。经过对工作的日益熟练,毕业生也意识到学会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能在工作实践中结合好自己的专业,适应能力与创新意识逐步加强。以近三年内招聘过我校2名以上毕业生的10余家用人单位作为调查样群,寄发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综合不同的评价指标,结合平时得到有关信息,用人单位对使用本校毕业生后的评估鉴定为:毕业生“合格率”(各项指标均被评价为“一般”以上的)在99%以上;各项指标均被评价为“强”或“较强”以上的“优秀率”在80%左右。认为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具备相当大的发展潜力的占95%。二、就业环境改变对毕业生影响较大 (一)对毕业生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当前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尤其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用人单位)对录用毕业生的标准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而用挑选其学校和学历层次;不仅要求毕业生学习成绩好、思想素质高,而用动手能力已经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所要考核的内容。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已经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他们选择人才更加注重素质、能力和品德。这种抬高门坎的现象致使毕业生要很快找到合适的岗位,顺利实现就业增加了难度。  (二)专业方向多的学科就业较理想 ,音乐理论专业就业率比以前明显有所提高。调查表明,热门专业(如音乐教育专业,表演类专业等)比起其他个别专业占有较大优势。但音乐理论专业,今年市场需求较往年有所增长。 第五部分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一、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提升毕业生竞争力本校将进一步根据毕业生认为实习实践环节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多渠道开辟学生的实习实训途径,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缩短学生参加工作后的适应期。建立人才培养一体化联动机制,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完善学校统一领导,各部门之间深度配合、学院(系)落实到位,全员积极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有效促进招生、培养、就业的有机融合,同步推进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融合,进一步提升我校新生生源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和调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内涵为着力点,结合毕业生就业情况,严格进行总量上的调整和控制,对社会需求不大,年度就业率低的专业实行减招。三、人才培养方面近年来,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适应当前教育实际的新模式,从专业课程、教师教育及实践教学等环节入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