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陇东学院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2023年08月10日
  • 50 金币

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〇二二年十一月陇东学院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目 录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一)办学定位及服务面向…………………………………………………(3)(二)专业设置………………………………………………………………(3)(三)学生规模………………………………………………………………(6)(四)招生规模及生源质量…………………………………………………(6)二、师资与教学条件………………………………………………………………(7)(一)师资队伍数量及基本情况……………………………………………(7)(二)教师科学研究成果……………………………………………………(8)(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9)(四)教学经费及投入………………………………………………………(9)(五)教学条件………………………………………………………………(10)三、教学建设与改革………………………………………………………………(11)(一)专业建设………………………………………………………………(11)(二)课程建设………………………………………………………………(12)(三)实践教学………………………………………………………………(12)(四)质量工程建设…………………………………………………………(15)(五)教学能力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16)(六)教学改革………………………………………………………………(17)四、专业培养能力…………………………………………………………………(18)五、质量保障体系…………………………………………………………………(22)(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22)(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23)(三)加强课堂教学检查,切实改变教风学风……………………………(25)(四)强化教学督导,全方位开展教学质量检查…………………………(25)(五)创设课堂教学示范研讨平台,引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5)(六)重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实现学校常态化监测………(25)(七)发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自觉接受政府与社会监督…………(26)六、学生学习效果…………………………………………………………………(26)(一)学生获奖………………………………………………………………(26)(二)学生学习满意度………………………………………………………(26)(三)学生毕业与就业情况…………………………………………………(27)七、特色发展………………………………………………………………………(30)(一)举红色旗帜、借区域资源、服务地方发展…………………………(31)(二)构建了“专业共建、订单培养、联合培养、资源共享”的合作培养模式体系………………………………………………………………(32)(三)建立了整肃教风学风的“三严”制度与机制………………………(32)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2)(一)校企合作与产学研推进方面…………………………………………(32)(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33)(三)教学条件与利用方面…………………………………………………(34)(四)课堂教学改革方面……………………………………………………(34)(五)教学质量管理方面……………………………………………………(35)(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方面……………………………………………(36)(七)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36)·序言陇东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地处甘肃省庆阳市,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庆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庆阳地区农业学校整体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陇东学院。2012年庆阳卫校整体并入。2015年被甘肃省列为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7年被甘肃省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实行省地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现占地面积1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7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馆藏图书173.2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301人,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教职工130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7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8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优秀专家、领军人才、人才工程、“园丁奖”和“成才奖”获得者54人,35人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1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讲座教授”,4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青年学者”,兼任兄弟院校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85人。学校设文学、历史与地理、外国语、教育、马克思主义、经济管理、数学与统计、生命科学与技术、农林科技、音乐、美术、体育、电气工程、化学化工、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能源工程、机械工程、医学院19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招生专业56个,涉及文、理、教、工、农、管、法、医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生物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南梁精神概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正宁中湾林场国家级理科实践教育基地;土木工程、小学教育、农学、历史学、经济学、石油工程、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10个省级特色专业;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学、中国近现代史、文艺学、建筑工程等8个省级教学团队;化学化工、土木工程、生物学、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农林科技、石油工程等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7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教学名师9人。学校建有中国史、生物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作物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甘肃省陇东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黄土工程性质及工程应用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陇东能源化工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种质创新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陇东旱地作物种质改良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南梁精神研究中心、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甘肃省陇东地区植物标本展示特色科普基地,陇东道情皮影全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南梁精神研究中心。与庆阳市共建陇东冬小麦工程研究中心、现代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疏力技术应用研究中心、荒漠化防治研究中心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共建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与兰州大学、合水县人民政府共建子午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校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先后派出学生到美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留学。学校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意大利图西亚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工业技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韩国国立全北大学等23所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战略联盟发起院校。与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延安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招收来自老挝、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签订校校合作协议。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到兰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院校学习。学校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等9家企业联合成立了陇东学院微软IT学院。挂牌成立庆阳数据信息产业研究院。与达内集团、杰普公司共建信息与计算科学(大数据分析与开发方向)等4个专业,与深圳艾比森公司合作,组建“艾比森班”。学校与庆阳市七县一区和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等单位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西安和新疆等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及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年度平均就业率和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成绩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扎根高天厚土的陇东黄土大塬,浸润“岐黄故里、周祖之乡”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南梁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9万余人。先后获“全国服务三农金桥奖”“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活动成果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称号,“陇东大讲堂”荣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多次受到教育部、团中央表彰奖励。“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举红色旗帜,走特色之路”的发展战略,坚持“优化结构,转变方式,内涵提升,特色发展”的发展策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扩大开放合作办学,全面深化校内综合改革,逐步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努力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办学定位及服务面向1.发展目标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举红色旗帜,走特色之路”的发展战略。建设西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2.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4.学科专业发展定位弘扬南梁精神,打造红色文化高地,培育能源化工特色,强化农业生物优势,提升师范教育质量。5.服务面向立足陇东,面向西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二)专业设置学校坚持“稳定办学规模、促进转型发展、提升内涵质量、推动创新创业、突出优势特色”的专业发展方针,面向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巩固基础学科专业、强化优势学科专业、有重点地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形成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师范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2021—2022学年,学校设有68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20个、非师范类48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历学史、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文学类专业4个,历史学类专业2个,教育学类专业 6个,管理学类专业5个,理学类专业12个,法学类专业2个,经济学类专业1个,艺术学类专业8个,工学类专业25个,农学类专业3个,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表1 陇东学院本科专业设置统计表序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位授予门类(学科门类)修业年限设置年份1050101汉语言文学文学四年20022060101历史学历史学四年20023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四年20024070101生物科学理学四年20025070201物理学理学四年20026070301化学理学四年20027050201英语文学四年20038040106学前教育教育学四年20039030503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四年200310040201体育教育教育学四年200311130401美术学艺术学四年200312130202音乐学艺术学四年200313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四年200314040103人文教育教育学四年200415030101K法学法学四年200416071002生物技术工学四年200417090101农学农学四年200418090102园艺农学四年200419080716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工学四年200420040104教育技术学教育学四年200421082701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学四年200522090201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四年200523070302应用化学理学四年200524040102科学教育教育学四年200525040107小学教育教育学四年200626020101经济学经济学四年200627130205舞蹈学艺术学四年200628081001土木工程工学四年200629120103工程管理工学四年2006300806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四年200731081301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四年200732080701电子信息工程工学四年200733050107T秘书学文学四年200834120401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四年200835120204财务管理管理学四年200936080301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学四年20113708021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学四年201138081502石油工程工学四年201139082901安全工程工学四年201140130502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学四年201241130504产品设计艺术学四年201242130204舞蹈表演艺术学四年201243080801自动化工学四年201244080703通信工程工学四年20124507050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理学四年201246070502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理学四年201247081501采矿工程工学四年20124808020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四年201249120210文化产业管理管理学四年201350080902网络工程工学四年20135108020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学四年201352130401绘画艺术学四年201453130201音乐表演艺术学四年201454101101护理学理学四年201455070501地理科学理学四年201556070102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学四年201557120105油气储运工程工学四年201558083002T生物制药工学四年201659080905物联网工程工学四年201660081504工程造价工学四年201661060104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学四年201762080204机械电子工程工学四年201763120203K会计学管理学四年201964080910T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四年201965071201统计学理学四年202066120410T健康服务与管理管理学四年202067070504地理信息科学理学四年202168050103汉语国际教育文学四年20212021年,人文教育、产品设计、舞蹈表演、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科学教育、通信工程、教育技术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秘书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文化产业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公共事业管理等16个专业未招生,实际招生52个专业。2022年,人文教育、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产业管理、地理信息科学、公共事业管理、产品设计、舞蹈表演、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科学教育、通信工程、教育技术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5个专业未招生,实际招生53个专业。(三)学生规模截止2022年11月1日,全日制在校学生16301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6221人,预科生79人;专科生1人,函授生3496人(专科生1487人,本科生2009人);留学生23人;折合在校学生数16673.6人。普通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99.37%。(四)招生规模及生源质量学校坚持结构与效益、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的思路,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稳步提高在校生人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022年,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招收本科生4181人(含少数民族预科80名,专升本301名,小学教育全科教师66名,中职对口招生80名,国家贫困专项50名,精准扶贫专项200名,革命老区专项90名,少数民族专项35名及省外考生624名),实际录取4181人,报到3976人,报到率为95.14%。普通本科文科录取线463分、理科375分。省内普通文理科在录取过程中,文科第一轮投档后满额录取结束,理科32名不服从专业调剂的学生退档后,在农学、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3个专业参加第一次征集后完成计划。表2 2022年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二、师资与教学条件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队伍结构优化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引培体制机制,已初步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一)师资队伍数量及基本情况本年度,我校教职工共1304人,专任教师962人,外聘教师42人,折合生师比为17.00:1。1.职称结构专任教师队伍中,女教师449人,占专任教师的46.7%,正高级职称135人,副高级职称337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总计47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9.1%;具有中级职称教师4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1%,具有初级职称教师15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1.5%;未定职级60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3%。2.学历(学位)结构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1%;硕士学位教师5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3%;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共计7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4%。3.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4岁及以下教师2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5%;35-44岁教师45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8%;45-54岁教师18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5%;55岁及以上教师10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2%。45岁以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4%。中青年教师构成了师资队伍的主体,师资队伍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4.学缘结构专任教师毕业于22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中,毕业于师范类院校的教师354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8%;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教师278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9%;毕业于工科类院校的教师239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8%,毕业于财经类院校的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毕业于艺术类院校的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毕业于医药类院校的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毕业于语言类院校的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毕业于政法类院校的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0.6%表3 2021—2022学年专任教师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表年龄总人数34岁及以下35-44岁45-54岁55岁以上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96221622.545046.818819.510811.2职称总人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及以下9621351433735.141543.1757.8学历总人数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96225126.144846.626327.3学缘结构总人数毕业于师范院校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的教师96235436.860863.25.高层次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优秀专家、领军人才、人才工程、“园丁奖”和“成才奖”获得者54人,35人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1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讲座教授”,2名“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青年学者”,74人获“陇原人才服务卡”。(二)教师科学研究成果学校制定了《关于横向科研项目和科研项目配套经费预算和报账有关工作的实施办法》《陇东学院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奖励办法》《陇东学院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陇东学院科研项目配套经费管理办法》《陇东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度奖励项目数273项,奖励金额220.1万元。2021年度,教师在省级及其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数221,其中SCI收录论文42篇,EI收录论文10篇,CPCI收录论文0篇,CSSCI收录论文11篇,CSCD收录论文28篇;出版专著24部;专利授权42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国家认定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8个。获得各类科研项目43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2项,市厅级项目115项,校级项目36项,协作项目211项,总经费3849.152万元;成果获奖33项,其中省级4项,市厅级5项。(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学校严把主讲教师上岗关,重视主讲教师以及教师上岗前的资格审查,重视本科生核心课程主讲教师的遴选,积极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2021-2022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课程2331门,课程总门次7318门。主讲教师人数810人,教授主讲本科课程770门,占总课程的33.03%。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124人,占聘任教授总数的75.15%。表4 2021-2022学年度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教授讲授本科课程比例教授人数主讲本科课程教授人数比例(%)本科课程总门数教授主讲本科课程门数比例(%)2021-202216512475.15233177033.03%(四)教学经费及投入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和基础地位,确保教学经费的稳步增长,在财务年度预算安排上对教学工作给予政策倾斜,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等各项教学业务开支。2021-2022学年,学校教育经费总额47073.92万元,教学经费总额7071.33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4398.53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2698.32元。实践教学支出666.06万元,其中,实验教学经费293.56万元,生均本科生实验教学支出322.52元;实习经费支出372.50万元,生均本科生实习经费支出980.01元。教学改革支出179.43万元,专业建设支出430.79万元,教师培训进修专项经费162.06万元,本科其他教学专项876.53万元。学生活动经费支出357.93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累计支出2672.80万元。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支出1038.05万元,思政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支出91.08万元,其中,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支出5.58万元。(五)教学条件1.教学用房学校占地总面积902525.91㎡,校舍建筑总面积554618.17㎡。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99723.8㎡,生均12.25㎡;教室总面积45436.3㎡,生均2.79㎡;学生宿舍面积106970.27㎡,生均6.56㎡;实验室、实习场所总面积33899㎡,生均2.08㎡;学生运动场地面积141327㎡,生均8.67㎡;体育馆总面积8153㎡,生均0.5㎡。各类教学功能教室齐备,教学科研用房充分保证学校本科教学所需基础条件。2.图书资料学校图书馆是一座拥有先进自动化管理系统,文献体系覆盖学科门类齐全,“藏借阅”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高校图书馆。图书馆馆舍面积3.7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为196.0389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31.4389万册、电子图书64.6万册;生均纸质图书80.6册;2022年订购纸质期刊231种,报纸3种;电子文献数据库22个;阅览座位4100个,多媒体电子阅览机位150个;新增纸质图书190669册,当年文献购置费250.1万元;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图书资料借阅流通量为60683册次。图书馆实行校园一卡通自助借还服务,现有24小时微型自助图书馆、24小时图书自助还书机,3D馆藏图书检索系统、电子检索机、电子读报机、电子图书借阅机、LED展示屏、自助式电子阅览数字云屏、自助打印复印一体机。3.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学校共建设有23个实验中心,347间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31509㎡。截止2021年底,仪器设备18266台(件),总值为15342.61万元。2021年新增设备762台(件),总值为740.75万元,增长率5.06%。4.信息资源学校建设有基础设施完善、信息资源丰富的现代化校园网,教学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基础有线校园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教学区覆盖,落实了校园网提速降费。完成了教务管理系统建设、等保测评及系统备案。建有私有云计算平台、站群系统、计财系统、一卡通系统等重要业务系统和20间智慧教室。新建了陇东学院一站式服务平台和智慧就业平台,升级了校园认证计费系统;完成了2021年毕业生宿舍网络改造及2022年6、7号学生公寓楼网络改造项目。在钉钉平台上开发完成了组织结构搭建、学校新闻、学校通知、流程审批制定、视频会议、群直播等重要功能,开通了“校园百事通”在线智能问答专栏,实时通报新冠肺炎动态、预防治疗等疫情信息。三、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专业建设学校重视学科专业布局的优化,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的重点工作,提出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科专业创新发展,凝练学科方向,突出特色优势,促进交叉融合,实现集群发展;完善专业预警、调整机制,加快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流专业;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打造高水平学科、教学、科研团队;面向市场业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构建良好发展生态,打造学术高地,提升核心竞争力;依托办学积淀和区位优势,立足陇东,面向西北,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挖掘学校发展资源,培育学科专业特色,在红色文化、能源化工、农业生物、教师教育等方面凝练特色、强化优势,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学校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初步形成良好的学科结构,应用型学科异军突起。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以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为主体,校级培育学科和扶持学科为支撑,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互为支撑的学科体系。经过前四批重点学科建设,传统的基础学科和师范类学科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应用型学科和工程类学科异军突起,引领学校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方向。如作物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经济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应用型学科,已成为学科建设的主力军。二是学科优势特色逐步显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各学科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逐步形成学科特色。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史在红色文化、南梁精神、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史,生物学在陇东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作物学在冬小麦遗传育种,土木工程在黄土力学与黄土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在陇东能源与化工技术开发,应用经济学在庆阳市乡村振兴,音乐与舞蹈学在陇东皮影戏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研究方面特色鲜明,形成比较优势,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学科影响力。三是学科平台建设成效突出。近五年,获批甘肃省陇东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种质创新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固沟保塬工程研究中心等三个省级学科平台,获批南梁精神研究中心、陇东旱地作物种质改良及产业化2011协同创新中心、陇东道情皮影传承基地等三个地厅级学科平台。学校智库建设成果显著,多项智库成果得到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二)课程建设1.课程开设及组织情况2021—2022学年,学校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总量为2331门,共计7318门次。主讲本科课程教师8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03%;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124人,占教授总数的75.15%。本学年按照19版人才培养方案,各本科专业、各年级课程按照教学计划全部开出,并引进了超星尔雅、智慧树优质在线课程,丰富了课程资源。2.课程建设情况学校全面落实《陇东学院关于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陇东学院一流课程建设计划(2019—2021)》《陇东学院一流专业建设计划(2019—2021)》《陇东学院以信息化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陇东学院课程考核工作管理规定》。《南梁精神概论》被确定为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C语言程序设计》等9门课程参评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2022学年共开设469门通识课程,其中,超星学习通每学期开设200门自选通识课;智慧树知到每学期开设60门自选通识课;校公选课第1学期开设42门,第2学期开设73门。开设师范专业艺术技能课程94门次。(三)实践教学1.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情况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突出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先后修订了《陇东学院实习管理规定》《陇东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陇东学院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保障实践教学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全面落实教育部等7部委《加强实践育人若干意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2021—2022学年,新增实践教学基地2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达到364个,基本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表5 陇东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统计表(364个)序号面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个数每次可接纳实习学生数1所有师范类专业8080002历史学54403地理科学56004文化产业管理41605文物与博物馆学75205小学教育134506学前教育175007法学61208思想政治教育11009经济学14010会计学48011财务管理710012数学与应用数学220013信息与计算科学224014生物科学735015生物技术1132016生物制药1130017农学22110018食品科学与工程650019农业资源与环境1163920园艺2184521绘画1060022美术学1460023视觉传达设计960024音乐学712025舞蹈学710026音乐表演71102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12028物理学28029自动化328030应用化学835031化学工程与工艺116203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86503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130034电子信息工程375035网络工程680036物联网工程315037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110038土木工程18120039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430040工程造价13041工程管理843042石油工程838043油气储运工程1027044采矿工程629045安全工程81994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13047机械电子工程414048护理学1050049英语319850体育教育42882.实践教学基本情况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学校增加了实践教学学分在总学分的比重,2021—2022学年,学校人文社科类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21.25%、理工农医类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30.32%。2021—2021学年,我校35个非师范本科专业2409名学生在省内外相关企业进行毕业生产实习;1529名本科师范类专业学生参加了教育实习,其中316名学生参加庆阳市中小学幼儿园集中实习,84名学生参加省教育厅“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实习,抽调40名师范专业普通话等级水平在二级甲等以上的学生前往临夏州和政县开展“童语同音”计划支教帮扶工作,选派24名学生面向环县洪德镇中心小学、毛井镇中心小学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实习支教项目,195名学生参加甘肃省高校教育联盟组织的临夏州和政县“援教顶岗”实习项目,437名学生分别赴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参加就业实习,433名学生参加生源地分散实习。组织2272名学生在省内外相关企业参加毕业生产实习,企业和学院共同管理指导,促进校企互利双赢。2022年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总课题数为4028,其中在实验、实训及工程实践中完成的课题为1427个。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学校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的相关文件,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做出明确规定。论文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均能结合实际,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学校修订了《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对论文选题、学生开题、教师指导、论文评阅、评分和论文答辩等一系列环节都明确了具体的质量要求,对本科毕业论文开展重复率抽样检测,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毕业论文质量标准体系。目前,学校大力推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践和当地经济建设实际,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积极配合,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督导检查,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稳步提高。2022届4000多名应届毕业生,能科学选题,独立思考,认真分析,仔细研究,圆满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有223篇毕业论文(设计)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4.社会实践学校重视本科生社会实践工作,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截至2022年11月,共组建各类学生社团64个,其中思想政治类社团2个,学术科技类社团16个,文化体育类社团22个,志愿公益类社团8个,创新创业类社团3个,其它类社团13个。2021—2022学年,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人数总数4660人,其中参加思想政治类活动人数156人,参加学术科技类活动人数1098人,参加文化体育类活动人数1658人,参加志愿公益类活动人数596人,参加创新创业类活动人数175人,参加其它类活动人数977人。5.创新创业学校建有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创业学院、二级学院创新创业中心组成的“三级组织”联动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以“本科标准+职业能力+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制定完善了相关的考评与管理制度。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94项、省级586项,获经费25万元;获批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4项,获批经费110万元。2022年获批甘肃省创新创业教学团队1个,师范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改项目3个。(四)质量工程建设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了三级项目建设机制,着力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品牌的培育,发挥质量工程项目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一是建立了学院、学校、省教育厅三级遴选培育机制。确立项目梯队,分批重点建设,按照省级标准进行重点培育,推荐参加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评选。二是强化内在实力。全面领会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刻要义和标准,排除虚功,务求实效,聚合资源,补齐短板,对标挖潜,做实做强,凸显内涵实力。三是发挥品牌效用。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聚力增效,形成水准高、能力强、影响面广的人才培养品牌,带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截止2022年9月,共培育省级教学名师9人,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41个,引进和使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38个。(五)教学能力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1.教学能力培养学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基础工程,努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指导、研讨、交流、培训和竞赛,快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加强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指导和督促各学院认真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专项督导,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二是引培并举,支持青年教师外出攻读博士学位,支持青年教师外出开展进修,鼓励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锻炼学习。三是举办届次化的课堂教学评优赛和实践技能竞赛,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提高教师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在2022年甘肃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能源工程学院余岚老师获正高组三等奖;数学与统计学院齐渊老师获副高组三等奖;信息工程学院齐斐老师获中级及以下组获三等奖。四是探索“1+1+N”培养模式,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基。2022年3月-5月,开展奠基课堂1+1+N”公开课活动,是学校落实“教学神圣、课比天大”理念,强化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五是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扩大评价主体,把领导、同行、学生三方纳入,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和座谈会,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2.师德师风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校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不断完善我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以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守德”。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双主任”的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统筹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单位协同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格局。在教师招聘、考核评价、教学督导、评优评奖等环节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不断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修订《陇东学院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陇东学院师德师风考核办法》《陇东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奖励办法》《陇东学院优秀教师评选奖励办法》,制定《陇东学院教师师德师风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二是拓展平台载体“铸德”。坚持党建引领,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发挥广大党员教师践行高尚师德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把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师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规范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工作,制定《陇东学院年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指导性计划》。坚持价值导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师德养成教育,运用南梁精神等红色资源引导教师厚植家国情怀,依托美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举办“颂党恩”优秀作品展,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三是改革教育方式“固德”。开展师德师风“开学第一课”活动,通过专题学习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编印陇东学院师德师风工作手册、发布违反教师职业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撰写自查反省材料、进行师德年度考核等形式,强化教师的日常学习,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师德素养和规则意识,实现教师依法执教、规范执教。开展优秀教师主题宣传活动,在新生进校、教师节期间,通过事迹报告、海报展板、线上宣传等方式加强优秀典型宣传,形成“榜样在我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良好局面。四是突出特色文化“润德”。以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建设为依托,将南梁精神研究成果融入师德专题教育之中,组织教师以主题党日、社会实践等方式走进庆阳南梁革命纪念馆、学校红色文化展馆参观学习,利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事迹诠释师德内涵,激励广大教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争做为学为人的“大先生”、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六)教学改革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教学、人人热心教学、人人专心教学”的良好氛围,着力开展高水平专业建设和高质量课程建设,着力实现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着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及成果的培育和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品牌的培育,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支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1.大力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一二三四五六”工程“一”即一个重心,以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重心;“二”即两种模式,实施“产教融合”和“3+lX”人才培养模式;“三”即三个建设,开展“学科专业群”建设,“教学质量工程品牌”建设,“信息化教学”建设;“四”即四个计划,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教学研究和成果培育计划、创新创业教育行动计划、学生学习促进计划;“五”即五个保障,加强教风学风保障、体制机制保障、质量监控保障、教学条件保障、资金投入保障;“六”即六个突破,力求校企合作、博士数量、在线课程、教学品牌、创新创业教育、毕业生质量都有新的突破。2.大力加强一流专业建设按照《陇东学院一流专业建设计划(2019—2021)》,着力打造师范专业优势,培育工程技术、现代服务、现代农业专业特色。农学、历史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体育教育、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等6个专业申报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安全工程、护理学基础等4个专业获批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大力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按照《陇东学院一流课程建设计划(2019—2021)》,坚持“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的标准,着力建设好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等五类一流课程。英语教学法、安塞腰鼓、人文地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化工原理、可视化程序设计、管理学原理、物理化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采油工程、护理学基础等16门课程为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深入推进思政课“12311”教学模式改革深入实施“12311”教学实践模式,即组织学生成立1个学习兴趣小组、研读2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收集3篇学术论文、撰写1篇小论文、举办1次全校性的学习交流会,促使学生学起来、动起来、做起来,全方位提升思政政治理论课的实效。5.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农科背景下农学类专业产教研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PAD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等8个项目获得2022年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立项。6.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农业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实践体系构建》《基于BIM+VR的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师资培训》等11个项目获得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四、专业培养能力学校重视和加强专业培养能力,在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产教融合、课堂革命等方面下大力气,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一是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按照“本科标准+职业能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体系,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架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框架体系,精心设计本科标准、职业能力、创新创业每一方面的教学及实践模块。按照“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优化教育教学各环节,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体系,通过“引企入教”,共建专业、共建实验室和实践教育基地,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全面实施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新的符合国家专业标准的具有校本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把产教融合作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采取联合培养、订单培养、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方式和途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四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革命。充分利用新建成的智慧教室,以翻转课堂为主导,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多元课堂,推动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助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创新学习样态。五是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创新创业一流专业和课程,建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学校始终坚持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以优化队伍结构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以强化教师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双师型师资的打造。根据西部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定位,从创新引进政策、完善运行体制、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高层次人才政策倾斜和制度保障,并长期致力教师培养培训,不断修订完善教师进修规定,通过学历进修与非学历进修相结合、长期进修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参加国内访问学者、在职或脱产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并富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生师比大体合理,能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并保证教学质量。表6 2021-2022学年陇东学院现设各本科专业生师比一览表序号学院专业学生人数专任教师数生师比(%)备注1文学院汉语言文学9214122.5:12秘书学84421.0:13历史与地理学院历史学3071618.1:14文化产业管理81420.0:15地理科学1981216.5:16文物与博物馆学1831018.3:17外国语学院英语550668.3:18教育学院小学教育5342521.4:19学前教育5482521.9:110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4022317.5:111思想政治教育302417.4:112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1671016.7:113财务管理4863016.2:114公共事业管理95615.8:115会计学2481516.6:116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3932019.7:117信息与计算科学3051717.9:118统计学135719.3:119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4192317.5:120生物技术1701412.1:121生物制药1761511.7:122农林科技学院农学3722316.2:123农业资源与环境1841611.5:124食品科学与工程1721115.6:125园艺125158.3:126体育学院体育教育5574412.7:127美术学院绘画2811321.6:128美术学4412220.0:129视觉传达设计3662117.4:130音乐学院音乐学2341121.3:131舞蹈学2591221.6:.132音乐表演2191119.9:133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812217.3:134物理学2511615.7:135自动化1711115.5:136化学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561015.6:137化学4032913.9:138化学工程与工艺2031811.3:139应用化学124815.5:140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2301120.9:14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392220.0:142网络工程2501220.8:143物联网工程185920.6:14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87920.8:145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1761116.0:146工程造价1831116.6:147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711017.1:148土木工程5083016.9:149能源工程学院安全工程1971117.9:150采矿工程1721017.2:151石油工程2291317.6:152油气储运工程175919.4:153智能制造学院机械电子工程2551319.6:15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221521.5:155医学院护理8204519.5:156健康服务与管理学116619.3:1在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经费投入上,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的理念,在资源配置和经费投入方面,坚持向二级学院倾斜,向教学科研倾斜、向广大教师倾斜,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改善二级学院教学及办公条件,为二级学院教研室配置活动场所,添置桌椅电脑等,方便教师备课和开展教研活动,从硬件上保证二级学院的教学与管理。在经费投入上,优先安排教学经费,保证教学经费的足额投入,确保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和各教学环节有序进行。2021年,学校办学经费总支出47073.92万元,教学经费总额7071.33万元,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上,不断规范校内实验教学秩序,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安全专项督查,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实习见习过程中,严肃实习见习纪律,规范实习见习管理,制定颁布了《陇东学院实习管理规定》,对实习见习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不断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实习见习新模式,采取域外与域内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教育实习与专业见习相结合、深度支教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沿海沿江与边疆地区相结合,多措并举,各具特色,效果显著。在教风学风管理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下发了《陇东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和《陇东学院普通学生管理规定(试行)》等规章制度,各二级学院依据以上制度,制定了符合学院实际的规章办法,严守课堂教学主阵地,严明教学纪律,严格学业标准,严肃问责追究机制,坚决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教务处与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联合组成教风学风督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各学院、课堂、自习室检查教学纪律,督促广大教师进一步履行岗位职责,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提供良好的纪律保障。五、质量保障体系(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2021-2022学年,学校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进一步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和各项教学改革建设工作,牢固树立教学理念先导地位、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学质量首要地位、教学投入优先地位、教学改革核心地位和教学管理基础地位,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把教学工作列入党委和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建立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教学、学校领导合力推动教学的制度,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把教学工作作为党政会议的重要议事内容;坚持实施校领导联系基层教学单位制度;坚持定期调研院部情况;坚持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坚持领导集中考试期间进行巡考。2021-2022学年,学校党委召开涉及教学工作的会议10次,校长办公会召开涉及教学工作的会议41次,专题研究了西部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专业申报与调整、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建设修订、创新创业实践等重大问题。坚持深入一线,着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级管理干部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教学、一切服务教学、一切服从教学”的理念,努力为教学提供优质服务。每学期,学校党政领导,都要深入各学院,检查教学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掌握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教学投入优先原则,经费预算确保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经费保证。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和学生实验实习等提供保障。2.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校坚持每3年召开一届教学工作会议,每学期召开三次教学工作例会,研讨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明确年度教学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保证所有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指导工作,掌握课堂教学实际,督促和指导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021-2022学年度,学校校级领导干部累计听课36节次,巡视考场300场次。3.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教学运行的顺利开展,2022年,陇东学院教务处成立教学质量科,设分管处级领导1人,科长1人,科员1人,具体负责全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评估、教学检查与反馈、教学数据采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督导工作,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组织保证。制定《陇东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试行)》,从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和监测改进四个方面,通过定目标、抓责任,定标准、抓关键环节,定程序、抓落实,明确了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厘清了各部门教学保障的职责,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运行系统,实现了“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的质量管理,增强了学校内部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能力,保证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2018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文件精神,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对原有的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部分修订,涉及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各个方面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择优选取了10位优秀中青年教师或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员。壮大了学校教学督导员力量,教学督导员队伍实现了老、中、青结合。(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1.实行两级管理,实现教学管理中心下移全面推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学校和二级学院的权责关系,实现教学管理中心下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推动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教师培训、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围绕人才目标定位,制定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学籍学业管理、学士学位授予等系列标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课程教学、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建立了校、院两级督导机构,认真落实《陇东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修订)。学校坚持“专家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指导思想,不断探索专家、教授在治校治学方面的有效途径,聘请专家教授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在教学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调整和充实了两级督导队伍,充分发挥“督教、督学、督管”作用,为学校管理、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保驾护航。2.注重过程管理,强化常态监控学校将质量监控覆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加强全校教学运行和过程管理,进行常态化监控。一是加强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及效果的督查力度,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坚持实施“三期”教学检查制度,做到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有效对接。三是加强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严格按照《陇东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开展工作,对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程作业、课程考核、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展开检查与督导;修订《陇东学院课程目标达成度》,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特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将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师的教学考核联系起来,有效提升教师改进各教学环节工作的主动性,更好地推进教学质量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实现听课制度常态化。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听课,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反馈、整改。五是实施教学巡查制度。组织开展对学生到课、课堂秩序、教学资源与环境保障、教师教学等情况进行巡查,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整改。3.畅通信息渠道,重视评价反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分析与反馈机制。一是畅通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和反馈的渠道。学校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师生座谈会、教学督导工作信息、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学管理部门评教、教务系统信息平台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并认真梳理、分析和反馈,做到了监控实时、有效。二是扎实开展年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并对状态数据进行分析,查找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为学校加强和改进本科教学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充分发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作用。三是多渠道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学校通过教学工作会议、督导工作会议、专项检查反馈会、问卷调查、听课评课、学生信息员等方式,及时了解并改进教学管理的运行。(三)加强课堂教学检查,切实改变教风学风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工作,牢固树立“教学神圣”,“课比天大”的理念,把课堂教学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教务处建立起院-校两级教学检查制度,院级由各学院领导、教学督导负责,校级由教务处领导干部和校级教学督导负责,每周分别队课堂教学开展1-2次随即检查,主要检查教师的上课纪律(包括旷课、迟到、早退、调课)、教学组织,学生的出勤率、教学设备运行、教学卫生环境等。2021-2022学年,共开展教学检查36次,发布检查通报22次,通报问题14起。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常态机制的有效实施及对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增强了广大师生对课堂教学纪律的认识,促进了教风和学分的根本好转,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了纪律保障。(四)强化教学督导,全方位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学校根据《陇东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修订稿),组织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成员,以课堂教学督导为重点,对教学工作各环节进行了督导评估。分文、理、工3个专家组,对61名拟晋升高一职称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考核,随机听课、督导了72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督、导并重,以导为主,有效进了年轻教师严谨治学,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期末考试核心课程校级抽考。组织专家完成了13个学院、26门课程的试卷命题的审核、修改,教案、教材、教学大纲、试卷评阅及考试质量分析等材料的质量考核。提升了试卷命制质量、考试质量和教学质量。建立校、院两级巡考小组,实行期中、期末考试学校、学院双巡考机制。全时段、全考场交叉巡视,“考试不结束,巡考不停止”,有效促进了考风建设。(五)创设课堂教学示范研讨平台,引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了让教学质量课堂是关键、课堂质量教师是关键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广大教师高度重视课堂、研究反思课堂、用心锤炼教学艺术,本着示范、交流、引领、提高的初心,2019年学校创设了课堂教学示范研讨平台。通过选拔优秀教师公开授课、说课,观摩教师评课,特聘专家评课等环节开展课堂教学案例研讨,实施全程网络直播。2021-2022学年共举办2期公开课活动,有270多名教师现场观摩,1600余人次在网上收看、评论。公开课活动场面热烈,讨论激烈,影响深远。(六)重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实现学校常态化监测学校依据教育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全面掌握“学校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条件、教职工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信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师范类专业情况补充表、医学专业情况补充表、工科类专业情况补充表”等10大类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提取与分析,量化反映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实现学校的常态监测,将基本状态数据逐步应用到改善本科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中去,完善学校内部质量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