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汉文理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2023年08月18日
  • 50 金币

武汉文理学院2020年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〇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学校简介2020年4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武汉文理学院转设为武汉文理学院,学校标识码为4142013237(教发函[2020]21号)。学校系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武汉市长江新城,汉口北大道胜海大道1号。自2002年创建以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于2008年就已突破万人。学校设有41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十大学科门类。其中,既有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专业,又有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还开设国际交流班,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培养人才。学校现有教师53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70人。教师中不乏国际健美大师、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秘书科学联盟副主席等专家学者,也有“985”高校博士,美、英、法、德、澳、韩等国留学教师和资深外教。学校还聘请了李京文等知名学者为首席教授。学校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大力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区域高水平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校已与学大教育集团、武汉会议中心等知名企业成功合作,在部分专业开展定向培养。2015年以来,学校还依托投资方的产业背景,与武汉市汉阳医院等多家医疗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对报考我校医学专业学生实行“全订单式”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实习-就业”一站式求学目标。自2016年起,学校在金融学等4个专业创办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突出专业深造和高质量就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分级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成效。“九万里风鹏正举,融文汇理谱新曲”。作为一所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我们热忱欢迎志存高远的莘莘学子加入我们的行列。第一部分 2020年毕业生基本情况我校2020届毕业生共有2192人,其中本科2151人,专科41人。今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了就业难、择业难的问题,导致就业率同比去年出现大幅下降。截止2020年11月底,整体就业率为75.46%,其中本科就业率为75.08%,专科就业率为95.12%,协议和合同就业率为51.51%,其他形式就业率为20.39%,升学率为3.56%,待就业率为23.18%,暂不就业率为1.37%。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面疫情防控下的新挑战,我校上下全体动员,保证了2020年学校整体就业水平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指标。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情况如下:2020届毕业生各专业/学历就业率情况专业总就业率学历本科生毕业专科生毕业合计75.46% (1654/2192)75.08% (1615/2151)95.12% (39/41)金融学 86.87% (172/198)86.87% (172/198)国际经济与贸易 91.25% (73/80)91.25% (73/80)法学 68.29% (84/123)68.29% (84/12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72.00% (36/50)72.00% (36/50)英语 65.09% (69/106)65.09% (69/106)法语 82.98% (39/47)82.98% (39/47)翻译 89.19% (33/37)89.19% (33/37)商务英语 82.67% (62/75)82.67% (62/75)广告学 78.79% (52/66)78.79% (52/66)传播学 60.61% (20/33)60.61% (20/33)网络与新媒体 77.08% (37/48)77.08% (37/48)生物技术 78.38% (29/37)78.38% (29/37)应用心理学 71.90% (87/121)71.90% (87/12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83.50% (86/103)83.50% (86/10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00.00% (6/6)100.00% (6/6)电子信息工程 75.86% (44/58)75.86% (44/58)自动化 94.74% (18/19)94.74% (18/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4.71% (55/85)64.71% (55/85)土木工程 78.26% (36/46)78.26% (36/46)园艺 100.00% (1/1)100.00% (1/1)药学 94.29% (33/35)94.29% (33/35)护理学 68.77% (174/253)68.77% (174/25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74.29% (26/35)74.29% (26/35)市场营销 74.29% (52/70)74.29% (52/70)财务管理 71.89% (133/185)71.89% (133/185)公共事业管理 68.42% (26/38)68.42% (26/38)行政管理 57.78% (26/45)57.78% (26/45)旅游管理 80.65% (25/31)80.65% (25/31)酒店管理 58.06% (18/31)58.06% (18/31)动画 71.43% (15/21)71.43% (15/21)视觉传达设计 70.59% (48/68)70.59% (48/68)模具设计与制造 100.00% (1/1)100.00% (1/1)会计 97.44% (38/39)97.44% (38/39)会计电算化 0.00% (0/1)0.00% (0/1)2020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生源地区合计学历本科毕业生高职专科毕业生合计2192215141河北省 7070山西省 2323内蒙古自治区 2727吉林省 1414黑龙江省 2020上海市 1515江苏省 11浙江省 44安徽省 2828福建省 2727江西省 1818山东省 11河南省 5050湖北省 1691165140湖南省 2121广东省 11广西壮族自治区 1818海南省 2525重庆市 11四川省 22贵州省 4444云南省 2929陕西省 2727甘肃省 15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202020届毕业生性别比例毕业生人数性别男女2192825(37.64%)1367(62.36%)2020届毕业生涉及34个本专科专业,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生源覆盖全国25个省市及自治区,湖北省内生源为主,占77.14%,男、女生比例约为4:6。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情况截止2020年12月30日,学校2020届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通过如下几组数据来分析:一.毕业去向分布表学历毕业生人数毕业去向派遣回原籍升学取消合计220516419705813本科生毕业 216116219523710专科生毕业 44218213二.就业去向分布表1)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表、单位性质学历本科生毕业专科生毕业合计215141机关70科研10高等教育单位00中初教育单位120医疗卫生单位1230其他事业单位30国有企业482三资企业120其他企业128913部队363国家基层项目100地方基层项目30城镇社区10自主创业80升学3721出国、出境200待就业5062暂不就业3002)就业单位行业人数分布表单位行业本科人数专科人数合计215141农、林、牧、渔业 17采矿业 4制造业 17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9建筑业 851批发和零售业 13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5住宿和餐饮业 28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791金融业 782房地产业 63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7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951教育 206卫生和社会工作 14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73)就业所在地区分布表所在地区学历本科生毕业专科生毕业合计215141北京市 37天津市7河北省 23山西省 4内蒙古自治区 9辽宁省 3吉林省 7黑龙江省 2上海市 42江苏省28浙江省 373安徽省 7福建省 23江西省 9山东省 4河南省 13湖北省 111035湖南省 13广东省 1131广西壮族自治区 6海南省 11重庆市 5四川省 7贵州省 23云南省 14陕西省 15甘肃省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6依据上述数据统计,从就业地区分布、就业行业、就业单位性质等方面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就业地区分布情况看,大部分毕业生仍然选择回生源地就业,由于湖北省生源居多,就业地选择在湖北省的约有70%。从就业行业来看,毕业生主要选择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从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虽然国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有部分涉及,但主要还是以在民营、股份制等一类体制相对灵活的企业就业。作为一所地处湖北武汉的本科院校,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毕业后大部分仍然选择留在湖北省内发展。我们和黄陂区政府合作举办“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大型招聘会,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留着武汉,为湖北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符合本地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培养的人才最终能立足武汉、服务湖北、辐射全国。在出国留学方面,近几年来学校一直维持在10人/年左右,今年选择出国留学的有20人,主要选择的留学国家有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第三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迟春季开学对季节性较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与此同时,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部分行业需求趋弱,供求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巨大压力。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此,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应的促就业政策。其中,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2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6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办发〔2020〕10号),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20〕20号)。一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增强就业创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为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勤学、勤思、会用、会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扎实做好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为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面对疫情冲击,武汉文理学院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坚持做到“七个及时”,确保了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19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就业办每月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签约状况、就业意向等),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过程管控。在特殊时期为了给毕业生做好求职引导,要求各学院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联系,收集统计了《2020届毕业生就业动态统计表》,了解掌握全校毕业生最新求职动态。为了引导毕业生以积极心态应对疫情形势,校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为同学们排解心理问题。推荐职业规划、求职材料撰写、求职技巧、视频面试等网络就业指导课程,在微信群、班级QQ群发布单位网上招聘信息,要求毕业生们做好线上网络求职准备。在认真做好求职信息服务的同时,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还采取如下措施,确保年度就业工作顺利开展。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领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多方联动,将学院院长、学办主任、教师、辅导员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形成“领导主抓、处室统筹、学部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大增强了毕业生工作的实效性,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2.及时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拟定战时就业工作方案疫情发生后,学校领导及时召开了视频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根据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的相关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行动,要求全校师生高度重视提高认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毕业生就业,在保障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身体健康及就业权益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影响。一是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强化了责任意识;二是拟定《战时就业工作方案》,细化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就业工作;三是及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及就业信息网发布《武汉文理学院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及《武汉文理学院致全校2020届毕业生的一封信》,告知相关用人单位暂停线下校园招聘会及宣讲会等活动,鼓励以线上网络方式进行招聘活动。3.及时明确各级工作职责,形成推进毕业生就业合力学校按照讲政治顾大局的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学生就业,明确校长和各学院院长为校院两级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领导在疫情期间多次开展视频会议布置就业任务、细化、量化工作职责,形成推进毕业生就业合力。在特殊时期要求各级学院实时排摸毕业生就业状况,帮助毕业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引导毕业生以积极心态应对就业形势,以平和心态参与就业进程,以理性心态作出就业选择。要求各级学院加强与实习实践合作单位之间的联系,鼓励用人单位开展“网络宣讲会”,通过电话、视频等在线方式与毕业生进行沟通、面试。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就业资源,要求他们在通过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就业。加强辅导员就业工作的主力军作用,要求他们积极向学生宣传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推出的促进就业政策措施,鼓励学生利用校园招聘平台、湖北高校就业联盟平台等网络参加就业面试。一是积极收集各类网上就业创业学习资源给学生做参考。二是收集大型网络招聘会信息,引导学生参加春季校园网络招聘会。三是了解每个学生的就业状态与就业需求,帮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4.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沟通,稳固推进就业市场建设学校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拓宽市场,积极举办各类线上招聘活动,诚邀用人单位来我院选拔人才,并依据企业需求类型,为企业推荐学校优秀毕业生,积极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的平台。2020年上半年累计共举办各类线上招聘会共4场(包含单独举办、“一帮一”高校联合举办、江北六校合办等),共有500多家企业参与,共提供岗位信息5000多个。另外,充分发挥校友会、集团公司的作用,专门针对我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通过与关系密切单位保持良好关系,做到可持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工作机会。同时与外部优质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就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并充分利用用人单位在我校的优秀表现和良好口碑,建立与该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就业办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https://jdwlxy.91wllm.com/)与毕业班辅导员及学生就业工作QQ群,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经粗略统计,疫情期间共发布招聘公告信息300多条,职位信息2000多个,各类型就业指导讲座5余次。5.坚持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通过今年的工作,我们感受到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使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毕业生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正视现实,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之一。(1) 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就业信息网等渠道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帮助毕业生树立尽早就业的思维,培养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积极就业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2) 针对部分毕业生辅导员及就业帮扶指导教师对各类型就业材料不了解的情况,就业办特梳理了各类型就业材料的说明。说明中归纳整理了各种不同的就业类型及需要提供的就业材料。以此帮助就业指导辅导员及就业指导老师更好的帮助指导学生就业,共同完成就业统计工作目标。(3) 除对毕业生做好就业形势教育指导及求职技巧等一般就业常识的指导外,我们还给毕业生汇集整理各类型招聘活动网页、线上招聘会网址、各主流网上招聘网站等,帮助毕业生扩宽求职渠道,实现尽早就业。(4) 积极开通网上签约功能,助力毕业生尽早签约。因疫情影响,传统纸质签约模式逐渐向线上签约模式转变。为适应形势下的就业需求,适时开展线上签约的培训,制作线上签约教程,帮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顺利实现网上签约。2020年共有240多人采取了网上签约模式,相比于传统纸质签约,签约效率更高,手续更简单。(5) 针对未就业以及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建立有专门的就业帮扶库,实行“一对一”的就业帮扶。要求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举措,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等,使他们能早日落实就业单位,让毕业生自始至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愉快地走上社会,正面人生。6.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努力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深入学生,认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情感交流,然后再有针对性的、逐人的做思想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应届毕业生,我们在做毕业年度生源信息统计表时,会进行一次调查摸底,让毕业生填写包括对就业区域、薪酬标准等多项内容,以便我们全面细致地了解毕业生自我就业期望值。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部分毕业生存在对将来就业的期望值很高,但是没有考虑到自身素质条件,造成理想和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导致很多学生存在“只是抬头看,不能弯腰干”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加大对毕业生的教育引导,转变毕业生的陈旧就业观念,指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客观剖析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7.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珍惜每一个就业机会2020年我们组织了多场针对综办主任及毕业班辅导员的培训会议,对大学生征兵、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政策进行了解读。介绍了毕业生参军优惠政策和学校制定的大学生征兵管理办法“五项优惠措施”,要求各学院帮助毕业生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前途账”,动员他们积极应征报名。同时,对“三支一扶”及西部计划政策也进行了宣讲,要求辅导员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指导学生了解《湖北省政府应对疫情影响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抓住机遇积极投身基层。(2020年湖北省计划招录“三支一扶”2000人,西部计划800人)第四部分 毕业生社会满意度情况2020年,我们认真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积极举办各类型线上招聘会,另一方面了解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反映评价。我们通过《湖北省普通高校2020年重点用人单位满意度问卷(湖北卷)》的问卷调查,共有76家用人单位填写提交了有效的调查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对学校招聘会组织工作及毕业生整体满意度情况非常不错。企业对我校学生评价较高,我校学生素质高、有礼貌,专业功底扎实,求职意向较强;但缺乏实践经验,企业代表对我校毕业生提出建议:择业目标体系、学子表达能力、现场招聘简历设计及面试技巧需提升。同时,企业也对我校举办招聘会提出以下建议:①对对口专业举行专场宣讲会;②展台位置按照行业类别分类安排;③招聘会时间可调至上午;④提前公告需求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⑤多给学生普及就业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⑥多举行招聘会,加强校企合作。另外一方面就业办联合各二级学院,选出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不同地区的毕业生代表100名,在2020年10月15日—11月08日期间,针对学生满意度等情况,分别联系了多家企业进行电话回访及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结果显示: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较高,说明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能较好地契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毕业生就业企业在反馈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我院毕业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际操作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工科专业毕业生,希望学校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20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虽已结束,202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武汉文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一定会严格按照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的要求,继续做好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期待来年就业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恳请社会各界关心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学校大力支持,提供毕业生更多的就业机会,热忱欢迎广大企业朋友来校招纳人才!第五部分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就业质量是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核心指标,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人才培养链条的“结果”环节,就业质量也受到前期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等过程性环节的影响。反过来,从毕业生就业质量来反思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劣,也成为检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诸环节的重要视角,且越来越获得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高度关注。武汉文理学院始终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已任,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对人才培养,特别是对教学、招生、专业设置的反馈与指导,时刻关注社会各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新技术、新产业的结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专业能力的社会契合度。基于此,本报告对武汉文理学院的招生工作、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 对招生的影响与建议根据《武汉文理学院2020年招生章程》,武汉文理学院继续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实行按专业和学科大类相结合的招生模式。今年对9个学院、29个本专科专业及2个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在“金融学”、“财务管理”等专业创办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突出考研和高质量就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分级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成效。可以预见,随着人才培养平台的进一步拓展,过往招生与就业间的线性关系被打破,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弹性进一步扩大。招生办公室与就业办公室在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调整招生计划,对各专业计划进行微调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就业指导提前到招生过程,一方面招生宣传手册中专业介绍部分加入上一年度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和整体就业率情况;另一方面,在招生报考咨询时,便于招生工作人员提供就业方向、就业率、就业质量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让更多考生及家长认识、了解我校,提升对我校的认同感,实现学生与学校的高度匹配。二、 对专业设置的影响与建议学校充分发挥就业对专业设置的倒推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专业设置必须基于充分的市场调研,一定要体现多方的利益诉求。一是坚持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划,主动对接国家和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二是注重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在优势专业推进综合改革,强化新专业规范建设,引导专业特色化发展。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推动相关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建立专业评估、预警和退出机制,促进专业内涵发展。另外,还要分析专业的未来市场前景、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人才培养的结果更具有针对性,最终使毕业生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岗位。三、 对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建议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人才力量的核心,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上属于优势群体,拥有高学历、高素质、高技术等。但有不少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身发展缺少正确的评估,就业受社会因素及家庭思想的干扰。因此,我校应该:①对教学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②发挥创新教学手段的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坚持因材施教理念,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领职业规划,让学生提前做好规划,及早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明确职业意向;④校企协同,引进行业企业资源,扩大校企合作课程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促进产学合作,推进学生联合培养,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⑤利用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就业资源,密切关注就业的相关信息,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掌握政府关于学生就业的就业方针,及时为学生提供适应发展的就业资源,与社会团体用人单位密切沟通,掌握社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人才的需要方向,掌握社会人才需求动态信息,不断整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的方向,可以利用社会舆论及媒体的宣传等方式,既可以提升我校自身的知名度,还可以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学生创造就业的机会,实现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窘况。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