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2023年08月21日
  • 50 金币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〇二二年十二月邵阳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为全面系统地反映我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及《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1〕5号)文件要求,编写《邵阳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本报告以我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数据为依据,从毕业生就业数量、质量、过程三方面,对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形式、行业分布、区域分布、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度、就业稳定性及用人单位评价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就业视角对学校教育教学给出了反馈和建议。目 录学院概况第一章 毕业生生源及毕业去向一、 毕业生规模及结构二、 毕业生就业类型第二章 毕业生单位就业情况一、 总体就业行业结构二、 单位性质三、 工作职位类别四、 就业地域流向第三章 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与反馈一、 就业结果二、 就业适配三、 就业发展四、 求职行为第四章 毕业生升学及创业情况一、 升学情况二、 创业情况第五章 未就业毕业生情况一、 未就业状况二、 未就业评价与反馈第六章 母校评价一、 母校满意度二、 教育教学评价三、 就业创业服务评价四、 学生管理工作评价五、 后勤工作评价第七章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生的评价与反馈一、 参与调研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分析二、 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分析 三、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反馈四、 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与反馈第八章 2020-2022届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一、 2020-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二、 2020-2022届毕业生升学人数变化趋势三、 2020-202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变化趋势第九章 2020-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一、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 完善制度、强化考核,确保就业创业工作到位三、 保障条件、强化管理,确保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四、 精心谋划、务实作为,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工作五、 充分运用调研成果,开创就业创业新模式第十章 改进措施一、 持续深入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二、 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三、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四、 加强基础建设,精准化就业帮扶学院概况历史沿革。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3年,由原邵阳经贸学校(1952年)、邵阳机电工程学校(1979年)和邵阳农业学校(1957年)三校合并组建,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通过长期办学实践,学院形成了科学、系统,符合学院发展实际的办学理念。表A-1 学院校园文化表项 目内 容备注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校 训明德、笃学、强能教 风严谨、博学、敬业、奉献学 风明理、励志、笃学、践行职业精神把学校当家、把学生当亲人、把育人当事业简称“三把三当”精神工作态度学校利益至上、学生利益至上、教职工利益至上简称“三个利益至上”原则质量目标建一流队伍、办一流专业、育一流学生、创一流职院“四个一流”目标行为守则《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行为守则》简称“职院八条”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错位发展”战略,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谋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扩大学院知名度、美誉度、公信度,不断增强学院影响力、吸引力。办学条件。学院硬件设施优良,教学仪器、设备能满足校内教学需要;与行业先进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设有创新创业中心,承办邵阳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少年科技技能大赛。表A-2 学院办学条件表序号项 目内 容备注1占地面积393919 平方米2总建筑面积158291 平方米3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524 万元4其中:企业投入的设备总值1439 万元所有权归企业、 学院有使用权5校内实训场所综合实训楼、汽车实训中心、建筑实训中心、电梯实训中心、机器人实训中心6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3个7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高新计算机、普通话、电工、钳工、车工、制图员等技能鉴定考试8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学院设有电梯工程学院、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财会工商系、信息技术与创意系、生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五年制大专部、公共课部、思想政治教育部等三院四系三部。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动物医学、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25个专业。表A-3 学院开设专业表序号院(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批准设置日期首次招生日期1生物工程系410103现代农业技术2021042021092410301动物医学2008032008093410305宠物医疗技术2018032018094490201药品生产技术2005032005095建筑工程系440102建筑装饰工程技术2020032020096440301建筑工程技术2010032010097440501工程造价2011032011098电梯工程学院460206电梯工程技术20120320120994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20050320050910510102物联网应用技术20190320190911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460305工业机器人技术20180320180912460701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20110320110913460702新能源汽车技术2021042021091450021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0110320110915信息技术与创意系510106移动互联应用技术20160320160916510201计算机应用技术20050320050917510202计算机网络技术20180320180918510203软件技术20210420210919530701电子商务20050320050920550105服装与服饰设计20050320050921550113广告艺术设计20050320050922财会工商系530201金融服务与管理20150320150923530302大数据与会计20050320050924540101旅游管理20050320050925590401现代文秘200503200509学院现有教职工458人,专兼职教师371人,聘请142名校外教师和行业导师担任实训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21人,“双师型”教师9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6人,省级骨干教师1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成员15人。 专业特色。学院紧跟产业发展形势,先后开设44个专业;密切“校政行企”关系,推进产教融合,建成一批紧密型人才培养基地;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形成了“一线贯通,两证对接,三方共育,四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迅达(中国)电梯、广东瑞昌等公司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实施“双主体、六合一”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大幅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学院先后获得国家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6个,省级重点项目21项。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认定高职骨干专业2个,高职技术协同创新技术中心1个,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表A-4 学院专业特色情况表序号级别项目名称专业1国家级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药品生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2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梯工程技术3骨干专业电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4技术协同创新技术中心邵阳市机电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电梯工程技术61+X试点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7省级“楚怡”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8“楚怡”动物医学高水平专业群动物医学、药品生产技术、宠物医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9“楚怡”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广告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10一流专业电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11示范性特色专业群重点专业电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电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13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电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14经信委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专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15教改试点专业大数据与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16校级一流专业动物医学17特色专业大数据与会计、动物医学18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旅游管理19其它校企深度合作专业动物医学、宠物医疗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电子商务20产学合作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学院推进终身教育,建设有11个成人教育、科普基地,开展卓有成效的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服务、科普教育。表A-5 学院社会培训基地表序号级别基地名称批准部门批准时间1国家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国家农业农村部2018年2省湖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2021年3湖南省企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省经信委2016年4湖南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省经信委2018年5电梯安全知识科普基地省科技厅2020年6湖南省人文素养科普教育基地省科技厅2022年7市邵阳市退役军人培训基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19年8邵阳市旅游展示中心市旅游局2020年9邵阳市企业人才培育基地市经信委2021年10邵阳市旅游资源展览馆科普教育 基地市科技局2022年11县区邵阳市大祥区社区教育学院大祥区政府2021年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省内外影响力大幅提高。“十三五”期间,学院获得教学大赛国家级奖34项,省级奖325项;2018年,学院在国家高职教育三大奖项中,综合排名列全国第291名,湖南省第20名。2019年,学院教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是长株潭地区以外唯一所获该奖项的学校。退役军人招生与培养经验在全省分享并上报教育部,承办了全国电梯职教峰会、全国退役军人教学经验交流会、全省“院长杯”羽毛球赛暨乒乓球赛、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 赛项赛点等工作。所获荣誉。学院被评为省文明高校、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省君子文化践行基地、省高等学校就业先进单位、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省高校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 秀单位、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市文明标兵校园、市综合治理先 进单位、市公众满意学校、市决算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水平高职 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计划建设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节水型 高校等成功立项。发展愿景。把学院建设成为湘中、湘西南地区紧密对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集团化办学优势明显、中高本一体贯通、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较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有成效、满足邵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并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强校。第一章 毕业生生源及毕业去向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主要从毕业生规模及结构、毕业生就业类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毕业生规模及结构(一)毕业生规模及性别分别2022 届毕业生共2550人,男女比1.83:1,其中男性毕业生1650 人,占比64.71%;女性毕业生900人,占比35.29%。图 1-1 2022届毕业生规模与性别结构(二) 毕业生结构分布2022届毕业生结构分别从毕业生专业结构、省份结构、民族结构、政治面貌结构和困难生类别结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专业结构2022届毕业生分布在 6个二级学院,毕业生人数排名前三的学院为:信息技术与创意系(873人,占比34.24%)、财会工商系(508人,占比19.92%)、电梯工程学院(474人,占比18.59%)。2022届毕业生分布在21个专业中,人数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会计专业(327人,12.8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324人,12.71%)、电子商务专业(227人,8.90%)、电梯工程技术专业(225人,8.8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12人,8.32%)。表 1-1 2022届毕业生二级学院专业结构单位:人数(人)、比例(%)二级学院专业总人数比例电梯工程学院电梯工程技术2258.82机电一体化技术2128.32物联网应用技术371.45电梯工程学院 汇总47418.59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64.94工业机器人技术973.80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291.14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 汇总2529.88信息技术与创意系计算机应用技术32412.71电子商务2278.90广告设计与制作1335.22计算机网络技术732.86移动互联应用技术642.51服装与服饰设计522.04信息技术与创意系 汇总 87334.24财会工商系会计32712.82文秘793.10旅游管理592.31金融管理431.69财会工商系 汇总50819.92生物工程系动物医学1626.35药品生产技术401.57宠物临床诊疗技术361.41生物工程系 汇总2389.33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1415.53工程造价642.51建筑工程系 汇总2058.04总计2550100.002.省份结构2022届毕业生生源主要来自湖南省2364人,占比为92.70%;其次是西藏自治区164人,占比为6.43%;第三是广东省18人,占比为0.71%。其余省份人数较少。表 1-2 2022届毕业生生源地结构单位:人数(人)、比例(%)生源地毕业生人数比例湖南省邵阳地区153360.11湖南省其它地区83132.59西藏自治区1646.43广东省180.71江西省20.08贵州省10.04河南省10.04总计2139100.003. 民族结构2022届毕业生来自于12个民族,汉族生源人数最多,共有2121人(占比83.18%),非汉族生源人数429人(占比16.82%)。非汉族生源人数位列前三的民族分别为:苗族188人(占比7.37%);藏族161人(占比6.31%);土家族35人(占比1.37%)。表 1-3 2022届毕业生民族结构单位:人数(人)、比例(%)民族人数比例汉族212183.18苗族1887.37藏族1616.31土家族351.37瑶族160.63侗族140.55回族80.31门巴族30.12白族10.04仫佬族10.04彝族10.04壮族10.04总计2550100.004.政治面貌结构2022届毕业生中,共青团员1998人,占比为 78.35%;群众547人,占比为21.45%;中共预备党员 3人,占比为0.12 %;中共党员2人,占比为0.08%。图 1-2 2022届毕业生政治面貌结构5.困难生类别结构2022届毕业生中,非困难生2083人,占比为81.68%;脱贫家庭(原建档立卡)302人,占比为11.84%;家庭经济困难122人,占比为4.78%;零就业家庭30人,占比为1.18%;就业家庭和家庭困难3人,占比为0.12%;就业期望过高2人,占比为0.08%;就业困难和残疾1人,占比为0.04%;身体残疾1人,占比为0.04%。表 1-4 2022届毕业生困难生类别结构单位:人数(人)、比例(%)困难生类别人数比例非困难生208381.68脱贫家庭(原建档立卡)30211.84家庭经济困难1224.78零就业家庭301.18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60.24家庭困难和残疾30.12就业期望过高20.08就业困难和残疾10.04身体残疾10.04总计2550100.00二、 毕业生就业类型我校毕业生就业类别分11种,其中已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应征义务兵、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专科升普通本科7种就业类别,未就业类别包括求职中、拟参加公招考试、拟应征入伍、暂不就业(无就业意愿)4种就业类别。 (一) 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2022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9.92%。截止2022年12月20日,2022届毕业生已落实毕业去向2437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5.57%;未落实毕业去向为113人,未落实毕业去向率4.43% 。已落实毕业去向的毕业中就业类别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383人,占比56.75%)、其他录用形式就业(506人,占比20.76%)、自由职业(161人,占比6.61%)。表 1-5 2022届毕业生就业类别分布单位:人数(人)、比例(%)就业类别毕业生人数占比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38356.75其他录用形式就业50620.76自由职业1616.61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486.07应征义务兵1405.75专科升普通本科873.57自主创业120.49总计2437100.00(二) 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排名前三的二级学院为:电梯工程学院(已落实毕业去向462人,占比97.47%)、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已落实毕业去向244人,占比96.83%)、生物工程系(已落实毕业去向229人,占比96.22%)。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100%的共有五个专业,分别是:物联网应用技术(已落实毕业去向37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已落实毕业去向29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已落实毕业去向64人)、服装与服饰设计(已落实毕业去向52人)、宠物临床诊疗技术(已落实毕业去向36人)。表 1-6 2022届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单位:人数(人)、比例(%)二级学院专业毕业生人数已落实毕业去向人数未落实毕业去向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电梯工程学院电梯工程技术225222398.67机电一体化技术212203995.75物联网应用技术37370100.00电梯工程学院 汇总4744621297.47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6119794.44工业机器人技术9796198.97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29290100.00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 汇总252244896.83信息技术与创意系计算机应用技术3243081695.06电子商务2272141394.27广告设计与制作133127695.49计算机网络技术7372198.63移动互联应用技术64640100.00服装与服饰设计52520100.00信息技术与创意系 汇总 8738373695.88财会工商系会计3273101794.80文秘79681186.08旅游管理5953689.83金融管理4339490.70财会工商系 汇总5084703892.52生物工程系动物医学162154895.06药品生产技术4039197.50宠物临床诊疗技术36360100.00生物工程系 汇总238229996.22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141133894.33工程造价6462296.88建筑工程系 汇总2051951095.12总计2550243711395.57第二章 毕业生单位就业情况一、总体就业行业结构按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2022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435人,占比21.35%)、“制造业”(346人,占比16.9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57人,占比12.62%)。表 2-1 2022届已就业毕业生行业分布单位:人数(人)、比例(%)用人单位行业人数比例批发和零售业43521.35制造业34616.9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5712.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3911.73建筑业1688.2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45.6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874.27卫生和社会工作713.49住宿和餐饮业663.24农、林、牧、渔业602.9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52.21房地产业331.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21.57教育231.1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90.93金融业170.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60.7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0.34采矿业20.09总计2037100.00注:本表统计仅针对毕业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就业、签劳动合同就业、其他录用就业的毕业生。二、单位性质2022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为“其他企业”(1728人,占比70.91%)、“三资企业”(236人,占比9.69%)、“自由职业”(161人,占比6.61%)。表 2-2 2022届已就业毕业生单位性质分布单位:人数(人)、比例(%)用人单位性质人数比例其他企业172870.91三资企业2369.69自由职业1616.61部队1405.74升学873.57国有企业311.27其他事业单位170.70自主创业120.49机关110.45其他教学单位100.41城镇社区20.08农村建制村20.08总计2437100.00三、 工作职位类别2022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职位类别为“其他人员”(1618人,占比79.43%)、“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25人,占比6.14%)、“商业和服务业人员”(118人,占比5.79%)。表 2-3 2022届已就业毕业生职位类型分布单位:人数(人)、比例(%)工作职位类别人数比例其他人员161879.43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256.14商业和服务业人员1185.7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42.65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482.36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61.77工程技术人员221.08教学人员70.34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70.34金融业务人员10.05经济业务人员10.05总计2037100.00注:本表统计仅针对毕业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就业、签劳动合同就业、其他录用就业的毕业生。四、 就业地域流向就业地域统计仅针对毕业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就业、签劳动合同就业、其他录用就业的毕业生。(一) 就业省份分布2022届毕业生就业地区覆盖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区),湖南省就业人数最多,共有982人(占比48.21%),非湖南省就业人数1055人(占比51.79%)。非湖南省就业人数位列前三的地区分别为:广东省618人(占比30.34%)、江苏省150人(占比7.36%)、 浙江省77人(占比3.78%)。表 2-4 2022届已就业毕业生就业地域分省份分布单位:人数(人)、比例(%)用人单位所在省人数比例湖南省98248.21湖南省外105551.79总计2037100.00外省就业明细广东省61830.34江苏省1507.36浙江省773.78上海市482.36西藏472.31福建省271.33湖北省231.13广西120.59江西省80.39云南省70.34贵州省60.29海南省60.29北京市50.24重庆市50.24安徽省30.15河南省30.15四川省30.15黑龙江省10.05内蒙古省10.05辽宁省10.05山东省10.05陕西省10.05新疆10.05天津市10.05(二) 在湘(本省)就业流向2022届毕业生湖南省内就业人数982人,省内就业人数比例前三的分别为:长沙市(占比45.93%)、邵阳市(占比37.68%)、衡阳市(占比3.76%)。表 2-5 已就业毕业生湖南省内就业城市分布单位:人数(人)、比例(%)湖南市州人数比例长沙市45145.93邵阳市37037.68衡阳市373.76怀化市 353.56永州市242.44湘西141.43娄底市141.43郴州市131.32株洲市70.71湘潭市50.51常德市40.41益阳市40.41岳阳市30.31张家界市10.10总计982100.00(三) 高校所在地(邵阳)就业情况2022届毕业生在邵阳地区就业人数为370人,占比为18.16%。图 2-1 高校所在地(邵阳)就业情况第三章 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与反馈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与反馈数据来源于湖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中心开展的2022届毕业生问卷调查,以及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7]31号)的文件要求,我校设计的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时间从2022年5月下旬开始,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31日。我校共回收毕业生跟踪调查有效问卷720份。表 3-1 2022届各专业样本回收情况单位:人数(人)、样本量、回收率(%)专业人数样本量回收率电梯工程技术22550100%机电一体化技术2125098%物联网应用技术372095%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64095%工业机器人技术9730100%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2920100%计算机应用技术3246095%电子商务2275098%广告设计与制作13340100%计算机网络技术7330100%移动互联应用技术643096.7%服装与服饰设计523093.3%会计3276093.3%文秘7930100%旅游管理5930100%金融管理432095%动物医学1624095%药品生产技术4020100%宠物临床诊疗技术3620100%建筑工程技术1414095%工程造价6430100%一、 就业结果(一) 就业满意度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状况的满意度为69.37%,其中,“非常满意”占比5.12%,“比较满意”占比26.28%,“满意”占比37.97%。图 3-1 2022届毕业生月薪分布范围注:就业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二) 薪资分布1. 总体月薪分布范围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为2022届毕业生提供的月薪(实发到手工资)主要集中在“3001-4000元”(40.96%)、其次为“3000元以下”(27.54%)、“4001-6000元”(23.95%)。图 3-2 2022届毕业生月薪分布范围2. 毕业生薪资满意度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对目前的薪资水平满意度为47.07%。其中,“非常满意”占比2.04%,“比较满意”占比22.63%,“满意”占比22.40%。图 3-3 2022届毕业生薪资水平满意度注:薪资水平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三) 福利保障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总体保障度为70.42%,其中“除提供五险一金外,还提供其他保障和补贴(如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占比8.98%,“提供五险一金”占比42.04%,“仅五险”占比19.40%。图 3-4 2022届毕业生福利保障情况注:福利总体保障度=五险一金+仅五险+提供五险一金外,还提供其他保障和补贴二、 就业适配(一) 总体专业相关度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总相关度为55.68%。其中,“完全对口”占比7.66%,“相关”占比18.56%,“基本相关”占比29.46%。图 3-5 2022届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注:总体专业相关度=完全对口+相关+基本相关(二) 从事不相关专业的原因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原因为“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5.14%),其次为“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18.38%)、“专业工作收入水平较低”(13.52%)。图 3-6 2022届毕业生从事不相关专业的原因(三) 职业期待吻合度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从事工作与其职业期望的总匹配程度为63.71%。其中“非常匹配”占比5.99%,“比较匹配”占比29.58%,“匹配”占比28.14%,“不太匹配”占比30.66%。图 3-7 2022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匹配注:职业期待匹配度=非常匹配+比较匹配+匹配三、 就业发展(一)离职情况1.离职率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的总离职率为29.58%。图 3-8 2022届毕业生离职情况 注:总离职率=有换新工作单位且没有从事原岗位工作+有换新工作单位但还是从事原工作岗位工作2.离职原因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为“发展空间不大”(22.67%),其次为“薪资福利差”(20.65%)和“工作压力大”(13.76%)。图 3-9 2022届毕业生离职原因(二)工作稳定性调研数据显示,有78.33%的毕业生表示目前工作稳定。其中,“非常稳定”占比8.74%,“比较稳定”占比38.57%,“稳定”占比31.02%。此外,“不太稳定”占比18.68%,“不稳定”占比2.99%。图 3-10 2022届毕业生工作稳定性注:工作稳定度=非常稳定+比较稳定+稳定四、 求职行为(一) 求职途径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获得当前工作的主要途径为“各类招聘网站”(23.83%),其次为“家庭亲友推荐”(23.71%)、“校园招聘会/双选会”(18.08%)。图 3-11 2022届毕业生获得当前工作途径(二)疫情常态化对就业的影响调研数据显示,53.61%的毕业生认为疫情常态化对其就业有影响。图 3-12 疫情常态化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三)获得当前工作时间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获得当前工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秋季校招期间”(38.81%),其次为“毕业季”(23.83%)、“春季校招期间”(19.28%)。图 3-13 2022届毕业生获得当前工作时间(四)求职成功所用时间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成功就职所用时间主要集中在“1个月以内”(60.00%),其次为“1-3个月”(21.08%)、“4-6个月”(9.70%)。总体来看,毕业生求职成功用时较短,90.78%的毕业生能在半年内求职成功。图 3-14 2022届毕业生求职成功所用时间(五)获得工作机会数量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平均获得工作岗位为2.53个。29.46%的毕业生获得“2个”工作机会,22.16%的毕业生获得了“3个”工作机会。图 3-15 2022届毕业生获得工作机会数量(六)求职时的短板调研数据显示,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毕业生认为自身主要短板为“专业知识和技能”(47.94%),其次为“沟通协调能力”(42.90%)、“对社会的了解”(35.92%)。这说明,学校除了应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应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注重对学生相关方面能力的提升。图 3-16 2022届毕业生求职时的短板(多选)第四章 毕业生升学及创业情况2022届毕业生升学87人,升学率3.41%;自主创业12人,自主创业率为0.47%。一、 升学情况(一) 毕业生分二级学院和专业升学情况2022届毕业生升学87人,升学率3.41%。升学率排名前三的二级学院为:建筑工程系(升学人数11人,升学率5.37%)、生物工商系(升学人数12人,升学率5.04%)、电梯工程学院(升学人数21人,升学率4.43%)。毕业生升学率排名前三的专业为:宠物临床诊疗技术(升学人数5人,升学率13.89%)、物联网应用技术(升学人数4人,升学率10.87%)、药品生产技术(升学人数4人,升学率10.00%)。表 4-1 2022届毕业生分专业升学情况单位:人数(人)、比例(%)二级学院专业毕业生人数升学人数升学率电梯工程学院电梯工程技术22583.56机电一体化技术21294.25物联网应用技术37410.81电梯工程学院 汇总474214.43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610.79工业机器人技术9711.03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2900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 汇总25220.79信息技术与创意系计算机应用技术32482.47电子商务22741.76广告设计与制作13332.26计算机网络技术7322.74移动互联应用技术6411.56服装与服饰设计5223.85信息技术与创意系 汇总 873202.29财会工商系会计327133.98文秘7922.53旅游管理5935.08金融管理4336.98财会工商系 汇总508214.13生物工程系动物医学16231.85药品生产技术40410.00宠物临床诊疗技术36513.89生物工程系 汇总238125.04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14174.96工程造价6446.25建筑工程系 汇总205115.37总计2550873.41(二) 毕业生升学原因根据调研数据统计,2022届毕业生升学的主要原因是“提升学历层次”(51.19%),其次是“增加择业资本,提升就业竞争力”(19.05%),第三是“对专业感兴趣,愿深入学习”(9.53%)。图4-1 2022届毕业生升学的原因(三) 升学专业一致性根据调研数据统计,2022届毕业生升学前后专业的一致性为78.57%,其中“非常一致”(20.24%)、 “比较一致”(27.38%)。说明大部分毕业生在升学的时候选择与自己之前所学专业一致或者相近的专业。图 4-2 2022届毕业生升学前后专业的一致性注:专业的一致性=非常一致+比较一致+一致二、 创业情况(一)毕业生分二级学院和专业自主创业情况2022届毕业生共有12人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率为0.47%。创业人数最多的为信息技术与创意系(6人,0.69%),其次是电梯工程学院(4人,0.84%),建筑工程系(2人,0.98%)。毕业生创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是电梯工程技术(4人,1.78%),其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3人,0.93%),建筑工程技术(2人,1.42%),移动互联应用技术(2人,3.13%)。表 4-2 2022届毕业生分专业自主创业情况单位:人数(人)、比例(%)二级学院专业毕业生人数创业人数创业率电梯工程学院电梯工程技术22541.78机电一体化技术21200.00物联网应用技术3700.00电梯工程学院 汇总47440.84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600.00工业机器人技术9700.00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2900.00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 汇总25200信息技术与创意系计算机应用技术32430.93电子商务22700.00广告设计与制作13300.00计算机网络技术7300.00移动互联应用技术6423.13服装与服饰设计5211.92信息技术与创意系 汇总 87360.69财会工商系会计32700.00文秘7900.00旅游管理5900.00金融管理4300.00财会工商系 汇总50800.00生物工程系动物医学16200.00药品生产技术4000.00宠物临床诊疗技术3600.00生物工程系 汇总23800.00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14121.42工程造价6400.00建筑工程系 汇总20520.98总计2550120.47(二)毕业生创业行业分布毕业生创业行业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人数6人,占比50%;其余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均为2人,占比16.67%。表 4-3 2022届毕业生创业行业情况单位:人数(人)、比例(%)单位行业创业人数比例批发和零售业650.0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16.6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16.67住宿和餐饮业216.67总计12100.00(三)毕业生创业的原因分析调研数据显示,202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首要原因是“实现个人理想及价值”,占比47.82%;其次有21.74%的毕业生是因为“有好的创业项目”,有15.22%的毕业生是因为“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此外,因为“其他”、“受他人邀请创业”原因而创业的毕业生分别占比10.87%、4.35%。这表明,当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首要原因是实现理想。图 4-3 202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原因(四) 毕业生创业类型调研数据显示,2022届毕业生创业的主要方式是“个人独立创业”(39.13%)和“与人合伙创业”(32.16%);创业的主要形式是“其他”(41.31%)和“在独立的场地创立公司(含个体工商户)”(28.26%)。图 4-4 202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方式和形式(五)毕业生创业资金来源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积累”,占比43.48%。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父母资助”(34.78%)、“其他”(17.39%)。 图 4-5 202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资金来源(六)毕业生创业支持情况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家庭对毕业生创业的支持度达到91.30%,其中表示“支持”的占到39.13%。图 4-6 2022届毕业生家庭对其创业的态度注:创业支持度=支持+比较支持+中立,不反对(七)毕业生创业准备调研数据显示,2022届毕业生创业前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37.50%)、“向成功创业者学习”(32.81%)、“多和朋友沟通,整合身边资源”(32.81%)。图 4-7 2022届毕业生创业做过的准备(多选题)(八)毕业生创业主要困难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资金筹备”(39.06%)、“社会关系缺乏”(23.44%)和“其他”(21.88%)。图 4-8 2022届毕业生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多选题)(九) 疫情常态化对创业的影响调研数据显示,30.43%的毕业生认为疫情常态化对其创业有影响。图 4-9 疫情常态化对2022届毕业生创业的影响 (十)毕业生创业能力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认为创业应具备的主要能力有“专业基础知识”(38.10%)、“持续学习能力”(28.57%)、“管理领导能力”(25.40%)。图 4-10 2022届毕业生创业应具备的能力(多选题)(十一)毕业生希望学校加强创业相关服务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希望学校加强的创业相关服务主要为“创业相关课程”(46.67%)、“其他”(31.11%)、“创业实训与模拟(如仿真实训、沙盘)”(28.89%)。图 4-11 2022届毕业生希望学校加强创业相关服务(多选题)第五章 未就业毕业生情况一、未就业状况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共有113人,其中处于求职中状态76人(占比67.26%),处于拟应征入伍状态14人(占比12.39%),处于拟参加公招考试状态2人(占比1.77%),处于暂不就业状态21人(占比18.58%)。二、未就业评价与反馈(一)未就业毕业生求职关注的因素分析调研数据显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求职关注因素排名前三位的主要是“薪酬水平”(63.35%)、“工作稳定度”(51.13%)、“发展空间”(41.18%)。这表明,毕业生在求职时不仅仅只注重薪酬水平,还注重长远发展。图 5-1 2022届毕业生求职关注因素(多选题)(二)择业定位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希望的就业单位类型主要为“国有企业”,占比31.78%;其次为“事业单位”,占比22.24%。这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相对稳定性分不开。图 5-2 2022届毕业生期望就业单位类型(三)未就业毕业生求职面试的用人单位数量调研数据显示,50.81%的未就业毕业生目前参加面试的用人单位数量主要集中在“1-3家”;有14.6%的毕业生面试了“4-6家”。还有28.11%的毕业生没有获得面试机会。图 5-3 2022届毕业生求职面试的用人单位数量(四)未就业毕业生求职困难调研数据显示,“缺乏实践经验”(52.71%)、“适合自己专业和学历的岗位不多”(43.84%)和“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太少”(38.92%)”是未就业人群遇到的主要困难。图 5-4 2022届毕业生求职中遇到的困难(多选题)(五)未就业毕业生求职期望帮扶调研数据显示,未就业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期望得到的主要帮扶为“求职技能培训”(47.29%)、“增加职位信息发布”(45.32%)、“行业/岗位发展前景等分析”(43.35%)。图 5-5 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期望帮扶(多选题)第六章 母校评价一、母校满意度(一)母校总体满意度调研数据显示,2022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5.85%,其中“非常满意”占比42.45%,“比较满意”占比34.01%,“满意 ”占比19.39%。图 6-1 2022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注:母校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二)母校推荐度调研数据显示,2022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推荐度为76.44%,其中“非常愿意”占比11.82%,“比较愿意”占比20.59%,“愿意”占比44.03%。图 6-2 2022届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注:母校推荐度=非常愿意+比较愿意+愿意二、教育教学评价近年来学校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严谨、博学、敬业、奉献”的教风加强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和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满意度为91.43%。(一)对老师们的整体授课水平评价调研数据显示,2022届毕业生对老师们的整体授课水平评价较高,其中“非常高”占比10.04%,“高”占比46.49%。图6-3 2022届毕业生对老师们整体授课水平评价(二)对学校的课程安排合理性评价调研数据显示,2022届毕业生有9.23%认为学校的课程安排的“非常合理”,35.31%认为“合理”,45.48%认为“比较合理”。 图6-4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的课程安排合理性评价(三)对学校的实践教学(课程实践、实习实训、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水平评价调研数据显示,2022届毕业生有11.44%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的“非常好”,35.63%的学生认为“较好”,40.11%的学生认为“好”。图6-5 2022届毕业生对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评价三、就业创业服务评价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人员、经费、场地,并建立了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认可。本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为93.82%。图6-6 2022届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服务评价四、学生管理工作评价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把学校当家、把学生当亲人、把育人当事业”的“三把三当”精神为指导,强化服务意识,实行精细管理,建立了学生“首问”责任制。本届毕业生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满意度为94.2%。图6-7 2022届毕业生对学生管理工作评价五、后勤工作评价学校后勤处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教育”的原则,秉承“学校利益至上、学生利益至上、教职工利益至上”的工作态度,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保证服务质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本届毕业生对学校后勤工作满意度为94.8%。图6-8 2022届毕业生对后勤工作评价第七章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生的评价与反馈一、参与调研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分析(一)用人单位性质分布调研样本中的用人单位主要为“民(私)营企业”(43.75%),其次为“外(合)资企业”(37.50%)、“股份制企业”(12.50%)。图 7-1 参与调研单位性质分布(二)用人单位行业分布调研样本中用人单位的行业占比最大的为“制造业”(43.75%),其次为“农、林、渔、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均为12.50%)。图 7-2 参与调研单位行业分布(三)用人单位规模分布调研样本的用人单位规模主要集中在“100-499人”(37.50%),其次为“1-99人”(21.875%)、“500-999人”(18.75%)。图 7-3 参与调研单位规模分布(四)用人单位地域分布调研样本的单位地域分布位列前三的地区分别是“湖南省内(除长沙市外)”(31.25%)、“长三角区域”(21.875%)、“长沙市内”和“珠三角区域”(均为15.625%)。图 7-4 参与调研单位地域分布二、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分析(一)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关注度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关注度较高,为96.875%。说明用人单位希望招聘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能真正发挥毕业生的专业优势。但也有3.125%的用人单位不太关注专业是否对口。图 7-5 参与调研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关注度注:关注度=非常关注+比较关注+一般(二) 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看重的因素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比较看重的因素排名前三位的是“人品素质、忠诚度、责任心”、“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占比分别为90.625%、84.375%、40.625%。图 7-6 参与调研单位录用毕业生看重的因素三、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反馈(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高达100%。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占到34.375%。这表明学校毕业生的学生获得社会认可度高。图 7-7 参与调研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注: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评价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总体评价较高,其中相对较高的方面主要为“政治思想觉悟与表现(爱国奉献、爱岗敬业、诚信友善)”(37.50%)、“责任心和担当精神”(34.375%)、“主动性和进取精神”(25.00%)。图 7-8 参与调研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评价(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求职的反馈调研数据显示,在求职方面,用人单位认为高校毕业生对“职业素养”(62.50%)有一定要求,另外也应加强“临场反应”(53.125%)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养成“对应聘单位的了解准备”(46.875%)的良好习惯。 图 7-9 参与调研单位对毕业生的求职改进建议(多选题)四、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与反馈(一)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和就业指导服务整体满意度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和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高达100%。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占到53.125%。这表明学校学院就业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较高认可。图 7-10 参与调研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和就业指导服务注: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调研样本中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各指标的满意度较高,相对较高的方面主要为“组织毕业生参加招聘”(62.50%)、“招聘场地安排对接”(40.625%)、“个性化服务”(31.25%)。图 7-11 参与调研单位对就业工作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多选题)(三)各项就业服务亟需改进的评价调研样本的用人单位认为高校就业服务方面最需要改进的是“加大对毕业生的推荐力度”(46.875%),其次为“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37.50%)、“加强校企沟通”(31.25%)。图 7-12 参与调研单位认为学校应加强的就业工作第八章 2020-2022届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一、2020-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12%,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30%,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57%。数据表明连续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较高,且逐年增加。详见下图。图 8-1 2020-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二、2020-2022届毕业生升学人数变化趋势2020届毕业生升学68人,升学率为3.44%;2021届毕业生升学77人,升学率为3.82%;2022届毕业生升学87人,升学率为3.57%。根据2020-2022届毕业生升学人数变化趋势可知,毕业生升学人数逐年增加。详见下图。图 8-2 2020-2022届毕业生升学情况三、2020-202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变化趋势2020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0.66%,2021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0.40 %,202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0.49%。数据可以看出202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相对于2021届毕业生有所上升,但仍低于2020届毕业生。详见下图。图 8-3 2020-202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第九章 2020—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整合校内外资源逐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机构完善、制度健全、队伍专业、经费充裕的良好工作局面。2022届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在95%以上,实现了毕业生满意和用人单位满意的双满意目标。主要做法是:一、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注重学习的深化、内容的消化、实践的转化,引导干部师生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站稳立场、把牢方向,确保学校发展始终在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下进行。二、完善制度、强化考核,确保就业创业工作到位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把就业创业工作放在关乎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工作要求,把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就业质量和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书记、校长亲自抓就业创业工作,为我校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有效保障。1.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到位为适应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需要,推动就业创业工作的日常化、科学化、规范化,学校建立了就业创业工作“三级领导工作体制”,为“全方位、多层面、零距离”就业指导、服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成立了校级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党委委员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和二级学院总支书记、教学院长为成员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和部署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上专题学习讨论国家和省厅有关就业创业的文件及会议精神,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就业创业工作。加大就业投入,实施就业“四保障”,确保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到位。二是成立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全面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实施。三是成立了由二级学院总支书记、院长任组长,总支副书记、辅导员为成员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具体事务。“三级领导体制”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管理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就业创业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就业创业工作氛围。2.健全规章制度,确保责任到位为确保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一是学校实行了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制度,做到了一个校领导联系一个二级学院,全面负责指导所联系二级学院的就业创业工作;二是学校实行机关、二级学院目标管理,把就业创业工作纳入招生就业处、学生处、二级学院管理考核范畴;三是各二级学院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工作职能,把就业创业工作情况作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四是各二级学院出台了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措施,开展“一对一”的指导与帮扶。五是建立毕业生信息管理及数据统计工作责任制度,毕业生档案管理办法,做到就业创业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三、保障条件、强化管理,确保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1.完善工作条件,确保工作经费到位一是学校专门设立了就业创业咨询指导室、招聘洽谈面试室、远程招聘面试室、档案管理室用于满足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需要,同时学校阶梯教室、报告厅随时可作招聘宣讲会场,高档的计算机房可用于网络求职和信息查询。新建实训大楼近3000平米孵化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提供平台,各二级学院分专业、分行业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如邵阳南有乔木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云芳夕拾手工文创工作室、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工作室、服装加工车间、向阳春大师工作室、电梯维修应急救援平台等与专业高度契合的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力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做到了创新创业与专业的高度吻合。目前,邵阳南有乔木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向阳春大师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邵阳市已享有盛誉。二是学校为保证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就业专职人员配备了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是学校每年按照不低于学费总额1%的标准安排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并列入财务预算,优先安排,并逐年增加。就业专项经费2021年为37万元、2022年为39万元。按照不低于学费总额0.5%的标准安排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2021年为22万元、2022年为30万元。2.强化教师管理,确保师资满足需求学校成立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实施。学校近几年每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0届毕业生共1976人,2021届毕业生共2139人,2022届毕业生共2550人,我校配备了就业创业专职人员8名,就业创业工作专职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1:247、1:267和1:319,达到教育部每500名毕业生至少配备一名就业专职人员的规定。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成立了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目前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共20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8人、中级职称11人。每年不定期组织就业创业专职人员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工作专项学习或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校外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来校讲座。积极参加全省就业指导培训、就业信息管理培训、创业指导师培训等。就业指导课教师在教师职称评审和教师工作量计算方面做到了与其他教学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四、精心谋划、务实作为,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工作1.加强就业指导、强化择业意识学校将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我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总课时32学时,2学分,创业基础课程总课时32学时,2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总课时16课时,1学分,征订了专门教材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帮助学生明确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生涯发展目标。同时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坚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以德树人,培养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和良好的政治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与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职业理想,为未来职业选择做好准备。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为有志于早日创业的学生提供了政策保障,免去了后顾之忧。学校采用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购买了湖南省创新创业就业学院相关资源,供学生在线学习。同时与市直有关单位联合举办“大学生就业创业报告会”,邀请专家来校开展以就业创业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引进企业人力资源等部门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兼职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讲座,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巧。学校联合华图教育开展“优升学、优就业系列公益讲座”,在专升本、公考类备考、教师考编类备考方面指导学生高质量就业。多方面拓宽就业渠道,2021年初次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开展新生就业指导。这些活动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育融合在一块,把就业创业观念教育、就业创业心理引导、素质能力测评、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有机统一在一起,帮助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增强就业创业技巧,提高就业创业综合竞争力。同时,二级学院也大力开展了以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就业创业前景分析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指导活动,对学生开展全程就业创业指导,帮助学生进入大学就做好人生规划、人生就业创业规划。2.精准信息服务,力拓就业市场为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队,开展“用人单位大走访、全员联动促就业”活动,根据近年毕业生就业落实率、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规模、招聘需求岗位及福利待遇进行综合考量,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以书记校长拜访100家企业作为示范引领,其他领导干部主动认领,通过各种形式主动对接本土和省内外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建立就业合作渠道形成访企拓岗促就业长效机制,探索完善市场化、联盟化、共享化岗位资源开拓机制。学校充分利用湖南人才网、湖南省毕业生就业网、湖南省高校毕业生网、云研科技网上人才双选会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学校网站设置了就业创业宣传专栏,嵌入和链接全国、全省网站,并按要求及时报送信息,不断完善毕业生实名咨询就业创业状况功能。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校园网、邵阳市人才信息网等一对一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岗位,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同时为获得更为丰富、有效的就业创业信息,根据就业创业市场的变化,制定了合理有效的年度就业创业市场建设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到目前为止,学校相继与邵阳经开区企业、瑞士迅达电梯(中国)、广东睿昌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华勤科技、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新华联制药、京东商城等6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合作关系,签订了合作协议,每个二级学院都有了稳定的合作单位,用工人数不断提升。学校重视校园招聘活动的开展,2020年在疫情防控要求下,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24356”校园招聘服务互联网+就业公益平台、湖南人社“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和省级就业平台2020届高校毕业生留湘、回湘、来湘暨“温暖三湘”网络视频双选会等系列活动,参与举办了“大湘西片区高校联盟综合类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专场网络视频双选会”,推送就业岗位5655个。2021年利用云平台线上资源,举办线上招聘活动,充分利用教育部推出的“24365全天候校园招聘”服务,学校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分专业分批次进行宣讲会,推送就业岗位9660个。2022年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要求,制定就业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各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开展,采用线上和线下招聘会相结合,各二级学院分专业、分批次进行宣讲会。加强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在校内就业网站积极推送招聘信息,努力创造条件支持毕业生求职。11月21日-30日举办大型线上招聘会,推送就业岗位2067个。学校主动与当地人社、教育、征兵等部门联系,在“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地方基层项目中、大学生应征入伍等有关项目中优先推荐、适当倾斜,继续加大就业信息服务力度。各二级学院不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分享交流,积极发挥校友在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有效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利用校友为主体的强大资源,推动校友企业和学校合作共赢。注重引导学生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经济。2020年9月,学校为本市经开区32家企业举办了专场招聘会,近1000名学生与本地企业达成就业意愿。2021年10月,邵阳市经开区26家企业参与校园招聘,招聘专业涵盖制造大类、电子大类等我校21个专业。2022年11月,面对疫情反复等不确定形势,充分发挥云平台作用,助力本土企业,邵阳市经开区共有15家企业在线发布招聘信息,切实解决学生就业难题,加大了学生服务本地经济的力度。3.落实政策、帮助特殊群体就业创业学校根据国家和省厅有关政策方针,制定了有关管理规定,并按规定组织实施。我校学生投身国防建设热情高涨,每年应征入伍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2022年分别为65人、99人、140人。连续三年学院征兵工作名列全省前茅,多次受到全省通报表彰,多次会议做为典型代表,2019、2020、2021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湖南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建立健全覆盖就业困难全过程的帮扶机制,统筹调动资源,突出精准措施,加强关爱指导。将有劳动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家庭、脱贫县生源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依托现有就业信息平台,建立帮扶信息库,做实帮扶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充分利用学校就业网站、班级群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咨询、政策宣讲和就业服务。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建立台账、摸清底数,进行“一对一”就业帮扶活动,加强就业指导,联系就业单位,有就业意向的原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实现100%就业。主动联系未及时就业的困难毕业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求职意向和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职业指导和岗位推荐。学校为求职就业创业有困难的大学生申请就业创业补贴,2020届毕业生中有223人申请了补助,共计334500元,2021届毕业生中有316人申请了补助,共计474000元,2022届毕业生中有403人申请了补助,共计604500元。学校积极帮助毕业生利用国家及省市有关优惠政策,为其提供政策引导及利用对策主动帮助困难群体毕业生联系各地工会、人社等部门,落实帮扶计划,加大就业帮扶力度。2020、2021年分别争取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就业创业专项工作经费20万元整和10万元整。五、充分运用调研成果,开创就业创业新模式1.对接区域产业,积极推进专业群建设学校认真开展就业创业工作调研,并做了深入分析,以学校“十四五”规划专业建设思路为指导,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学校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28个,形成了以省级先进装备制造业一流专业群为引领,带动院级特色专业发展群,结构优化、特色明显、实力一流的专业群体系。2.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部分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还有一部分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育人过程中教育学生积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不断更新就业创业观念,明确自己的期望值。向学生全面介绍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并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出现的困难、障碍和风险提出见解和对策,着重培养学生旺盛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树立好“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创业意识、就业创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3.立足关键点,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创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