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药科大学2022届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 2023年08月21日
  • 50 金币

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22年)目 录一、学校发展概况 1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情况 4(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7(二)学科建设情况 13(三)招生情况 14(四)在读、毕业及授予学位情况 16(五)就业情况 17(六)研究生导师状况 18三、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一)思想教育队伍建设 21研究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本年度,学校在研究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推进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21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加强了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配备,实现了师生比1:200的要求。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对研究生导师、辅导员、骨干的培训和管理,并制定了研究生导师承担研究生育人首要责任考核实施办法,强化了导师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同时,学校聘用18名具有博士学历专职教师作为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充实了研究生思政队伍,优化了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结构,着力提升了辅导员政治素养、工作水平和职业能力。 21其次,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学校大力推进了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改进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以“八个相统一”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学校加强了研究生团学组织和研究生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22最后,在研究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中,学校注重对优秀者的宣传、激励和表彰,开展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和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激励和表彰了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师生,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22(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2(三)校园文化建设 24(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26四、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28(一)课程建设 28(二)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 29(三)学术训练情况与学术交流 31(四)研究生奖助情况 32五、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34(一)人才培养 34(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35六、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36七、下一步工作思路举措 37一、学校发展概况广东药科大学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药学系列专业的高等学府。学校办学始于1958年创建的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建校65年来,学校秉承“药学中西、医道济世”的校训,弘扬“励志笃行、融通日新”校风,现已发展成为“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独具特色的高等药科学府。现有19个学院(部、中心)、2所直属附属三甲医院。开办药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等49个本科专业,设有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中西医结合省攀峰重点学科、药学省优势重点学科等7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学科总排名居全国高校第223位;2021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西医结合第4、全国前10%,药学学科第35,全国前30%。在省教育厅“冲补强”提升计划三年建设期满成效考核中学校整体、药学及中西医结合学科均获A等级。打造了教育部糖脂代谢病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承担了包括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重大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奖等国家级科研奖励。“成果转化”在2019软科排名中居全国高校第50;“产学研结合指数”居广州地区全部高校第6、硕士学位授予高校第1。长期以来,学校师生校友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勇于担当,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广东“抗击非典”中,196名校友被评为先进个人,多名校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接见。此次抗疫,学校1个援鄂联合医疗团队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2名校友获表彰为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因公殉职的王烁校友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科研团队在合作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显著降低新冠患者死亡率方面国内领先,牵头主办中俄合作抗疫系列高层次学术活动,受到教育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学术界高度肯定。广州校区校园图中山校区正门图云浮校区正门图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情况我校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起与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培养博士生,2010年建立博士后工作站,2017年成为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我校通过国务院学位办的核查,新增列为博士授予单位,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新增列为博士学位点。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第一轮5年学位点周期性合格或专项评估以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学校所有参评9个学位点均顺利通过。全国专业学位水评评估中,我校中药学专业学位获得不俗的成绩。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其中生物工程学术学位为广东省唯一授权点。我校现有硕士研究生在校生2491人,其中学术学位802人,专业学位1689人。我校研究生教育主要开展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打造思政教育品牌。大力实施《广东药科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理论武装、思想教育、新闻宣传、意识形态等各项制度,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在全省较早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建立校、院、点协调互动的大学工思政工作机制,夯实“名师名家名医大讲坛”等育人阵地,充分挖掘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学校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打造“党建引领、课程主导、文化浸润、先锋示范、实践锻炼”思政教育品牌,涌现出以全国优秀党员王烁烈士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研究生。二是强化学科引领,突出特色优势,优化学位点布局。依托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等特色优势学科,加强建设现有博士、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及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门类从单一的医学门类拓展为医学和工学两大门类,彰显我校“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三是突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着力创新医药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积极落实国家及广东省“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已与佛山市、东莞市的企业基地开展联合培养,构建实质性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与香港大学等境内外高水平机构开展联合培养,不断创新“科教融合”培养模式。2016年,我校牵头主持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参与单位有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构建了以药学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提高为核心的“重实践、强能力”培养模式。2018年,我校又获得了广东省研究生教育重点项目《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利用我校是国内三所药科大学唯一具有直属附属医院的优势,首次提出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应与临床药师职业培训相衔接的创新培养模式,采用三证合一的学位授予标准,定向为医院培养高水平专业型临床药师。四是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注重专业与思政相结合,打造研究生课程金课。学校以打造研究生层次金课为目标,鼓励研究生授课导师申报研究生示范课程,我校共获得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总数20门,占研究生所有开设总课程门数20%;获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4个,省级示范基地接近学校所建基地总数的1/3。五是改革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出台《广东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动态分配方案》文件,大力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招生指标更多向四重(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平台、重大项目)倾斜。打破导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六是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为研究生教育管理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出台和修订研究生管理文件近三十个,覆盖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学生管理全流程、各环节。2011年起,学校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实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制度和学位论文双盲送检制度,盲审年均通过率为98.79%,双优率逐年上升。2022年度全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我校硕士学位论文优秀率全省排名并列第一,是全省平均优秀率(4.83%)的6.9倍,并且全部合格;至此,我校硕士毕业论文省检连续9年合格率100%。七是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生就业率始终处于同类院校的前列。(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学校现有中西医结合博士授权一级学科,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工程5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生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为全省唯一),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工作站和2个博士后工作站,学科门类从单一的医学门类拓展为医学和工学两大门类,彰显我校“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具体见表1。表1.硕士授权点统计表学位类别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二级学科或领域批准时间代码名称(层次)序号代码名称学术学位1007药学(硕士)药学一级学位点20111100701药物化学20032100702药剂学20033100703生药学20114100704药物分析学20065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20116100706药理学201171007Z1社会与管理药学201181007Z2医药经济学20111006中西医结合(博士)1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20152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位点20111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200621004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0113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0114100404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20115100405卫生毒理学201161004Z1公共卫生信息学201171004Z2化妆品卫生学2011续表1.硕士授权点统计表学位类别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二级学科或领域批准时间代码名称(层次)序号代码名称学术学位1001基础医学(硕士)基础医学一级学位点2011110010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20062100102免疫学20113100103病原生物学20034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0115100106放射医学20110836生物工程(硕士)生物工程一级学位点2018专业学位1055药学(硕士)1制药工程与技术20142药物研发与转化3药品检验与分析4临床药学与应用1056中药学(硕士)1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20102中药质量控制研究3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与新药研发4中药药效与安全性研究5中药资源与质量研究1053公共卫生(硕士)1职业病防治20142食品安全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4疾病预防控制1054护理(硕士)1重症监护20142慢性病护理3肿瘤护理4母婴护理1051临床医学(硕士)1105101内科学20152105102儿科学3105104神经病学4105107急诊医学5105109全科医学6105110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续表1.硕士授权点统计表学位类别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二级学科或领域批准时间代码名称(层次)序号代码名称专业学位1051临床医学(硕士)7105111外科学20158105113骨科学9105115妇产科学10105116眼科学11105118麻醉学12105120临床检验诊断学13105121肿瘤学 14105122放射肿瘤学15105123放射影像学 16105125核医学17105116麻醉学18105117急诊学19105127全科医学20105128临床病理学0860生物与医药(硕士)2017批2018合并0854电子信息(硕士)2021(二)学科建设情况2022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获批广州市教育局重点学科。学校3个学科上榜“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中西医结合保持全国第4,药学位列全国第36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全国第34。在省教育厅“冲补强”提升计划三年建设期满成效考核中学校整体、药学及中西医结合学科均获A等级。拥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7个,其中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省优势重点学科3个(药学、中药学、药剂学)、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中西医结合、中药分析学)。拥有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化学、农业科学等4个ESI世界前1%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2018、2019年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3、前5%,省内第一。在中西医结合防控糖脂代谢病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制定了首个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国际标准,在“一带一路”12个国家推广,形成良好示范效应,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世中联国家贡献奖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和荣誉。获批建设教育部糖脂代谢病重点实验室,主办世界中联代谢病专委会第三届年会及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会议。附属第一医院着力打造中西医结合代谢病、临床药学和中西医结合脑病、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等8个特色临床医学学科群。附属第二医院新增4个省中医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1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成功申报博士工作站。(三)招生情况2022年我校共招收硕士研究生913人,与2021年相比(以下同)增加4%,其中学术学位291人,增加2.8%,专业学位622人(含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5人),增加4.2%。研究生报考人数同比增加51%,第一志愿录取率52%,比去年增加15%。首次招收国际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专项研究生20名,按照教育部国际合作司要求,配备所在高校在本国综合排名前20%或所在学科专业排名前十,科研水平优于中方导师的外方导师。招收粤港澳联合培养专项研究生22名,目前该类研究生总数达 121人。各学科招收研究生数量见表2、3。表2. 2022年学术学位研究生各学科招生数招生专业招生人数0836生物工程151001基础医学42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41006中西医结合961007药学104表3. 2022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各学科招生数招生专业招生人数0860生物与医药591051临床医学561053公共卫生591054护理511055药学2141056中药学183(四)在读、毕业及授予学位情况2022年我校硕士研究生在校生2491人,其中学术学位802人,专业学位1689人(图1)。2022年毕业458人,其中学术学位166人,专业学位292人(图2);授予学位454人,其中学术学位165人,专业学位289人,学位授予率93.4%(图3)。图1. 2022年硕士研究生在校生情况图2. 202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情况图3. 2022年硕士研究生授予学位情况(五)就业情况本校2022届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4.88%(数据来源:广东省就业系统)。5个学位点毕业生就业率达100.0%,具体情况见图4。图4. 2022届各学位点毕业生就业率本校2022届硕士毕业生以直接就业为主,“就业”的比例达到88.20%,此外,“升学深造”的比例为6.68%,待就业率5.12%。其中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43.60%),其次是民营企业/个体(35.00%),国有企业10.4%,就业于10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用人单位的比例为48.00%。(数据来源:麦可思-广东药科大学2022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六)研究生导师状况现有校内导师416人,其职称、年龄以及学位分布分别见图5、6、7。外聘导师125人,包括陈香美、李校堃、黄璐琦、刘昌孝、王广基、周宏灏和杨宝峰等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以及香港大学、澳门技术大学等境外高校的知名专家教授多人。图5. 研究生导师职称分布图6. 研究生导师年龄分布图7. 研究生导师学历分布三、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东药科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建立健全理论武装、思想教育、新闻宣传、意识形态等各项制度,坚持“以生为本、善待学生、守正创新、全面育人”的工作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三全育人”融入“五进”工作体系,通过“书院制”、名师名家名医大讲坛等方式,打造“党建引领、课程主导、文化浸润、先锋示范、实践锻炼”思政工作品牌,着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着力完善学生工作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水平,着力提高我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思想教育队伍建设研究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本年度,学校在研究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推进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加强了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配备,实现了师生比1:200的要求。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对研究生导师、辅导员、骨干的培训和管理,并制定了研究生导师承担研究生育人首要责任考核实施办法,强化了导师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同时,学校聘用18名具有博士学历专职教师作为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充实了研究生思政队伍,优化了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结构,着力提升了辅导员政治素养、工作水平和职业能力。其次,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学校大力推进了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改进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以“八个相统一”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学校加强了研究生团学组织和研究生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最后,在研究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中,学校注重对优秀者的宣传、激励和表彰,开展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和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激励和表彰了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师生,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与实践并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理想信念。强化同向同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依照《广东药科大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学位点特点,在专业课程、课外活动中融入思政人文教育。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铸魂育人,坚定理想信念。学校以贯彻落实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文件精神为抓手,自上而下落实思政第一课。学校党委书记刘晟教授、校长翟理祥教授引领的高质量“思政第一课”赢得学生真心喜爱,发挥了良好的立德树人示范作用。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学校党委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统筹领导、精心谋划实施,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学生使命担当意识。依托国家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等实践育人平台,构建“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抗疫斗争、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定期举办“药苑论坛”,深化安全用药宣传服务队等“三下乡”志愿服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攀登计划”等创新创业竞赛,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引导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2022年组织2346个项目报名项目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中8个项目进入省赛决赛,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我校共获得省赛2金6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有3个项目进入国赛,最终有2个项目获得国赛铜奖。在2022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获得15个项目立项。研究生积极参加高水平竞赛,不仅锻炼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学习氛围。(三)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2022年,全校上下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高校育人的精神要求为主线,开展一系列具有广药大特色的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学生志向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重视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增强综合素质,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传递正能量,营造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团结互爱的校园氛围,开展“诚以言表”、“易”起学雷锋,道德树新风活动,评选优秀作品25份;推出“药小易·诚信集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的培养和浸润成果通过实体集市自助兑换的形式展现出来,贯穿学生发展全阶段。牢记使命,立志践行党对新时代青年的要求。开展“易”心向党知识竞赛及征文比赛等主题系列活动,得分优秀772人,满分91人,该活动加深当代新青年对党的了解,紧跟党的脚步。开展“我和国旗合个影,庆祝祖国生日快乐”活动,共吸引5500余人参与,赓续前辈的爱国精神,引导学生提振精气神,激发青春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激荡爱国情怀,向新时代致敬。以生活之美、知识之美、医药文化之美育青年,提高审美,提升美感,增强文化自信。开展“易”起拍年味,“三行小诗,贺迎新春”诗活动,并评选优秀作品18份,兼具刚柔,体味传统之美,在传统节日中涨知识、受教益,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传承传统。“易”起博学多闻,“智”以增才,搭建学识“易”平台,“广药大易班”公众号开设“医史邮踪”、“医史名画”栏目,已推出100余期,开设“易班拍拍”“网络巡展”等网络思政专栏,阅读量高达7873次。古今结合,广泛涉猎,感受知识之美。以心迎新,不忘初心,开展“易新同体”活动,表达学校对新生的欢迎,帮助同学们熟悉校园环境。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易”平台,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的开创型人才,开展“畅想未来”活动引导同学展望未来,举办“创易有你”创新创业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创新创业兴趣、增进同学们对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共吸引了3501名同学参与。学校团委出台《广东药科大学推进“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11个,开展“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等主题团日活动40次。学习王烁精神诗歌朗诵征稿活动、国庆升旗仪式等各类活动,1个项目获省教育厅“读懂中国”优秀活动项目,1个团支部获团省委“活力在基层”百优项目以及20个团支部获千入围项目。校团委组织研究生志愿团队伍奔赴南粤大地及周边省份开展党史教育、医疗保健、科技扶贫、推普助兴、多彩乡村等三下乡和“返家乡”主题实践活动。(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强化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维持校园安全稳定有序。在全省较早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建立校、院、点协调互动的大学工思政工作机制。依据《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加强日常管理,完善研究生权益问题反馈渠道,建立校长助理队伍,建立权益问题反馈邮箱,定期收集全校师生的生活中关于权益方面的诉求和意见建议,并及时妥善处理。加强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升研究生安全意识。加强节假日及事故多发季节研究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安全知识宣讲、知识竞赛、应急演练、警示教育等活动,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邀请保卫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校医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小谷围派出所等开设预防诈骗、实验室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传染病防护等主题讲座,提高研究生的自我防范和自救互救的能力,防范实验室等重大事故发生,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疫情期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精准做好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四精准”“六分”“一独立”“三全”“五管”要求做好开学返校工作,严格落实重点人员排查与检测,强化分类指导,做好应急培训与演练,制定和落实学生晨午检制度,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及应急处置制度,积极跟踪学生健康动态。组织800余人次党员组建先锋岗和突击队,全力保障校园安全。四、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一)课程建设依据《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发挥培养单位课程建设主体作用。转变重科研轻理论倾向,充分认识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调动单位、教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拓宽知识基础,培育人文素养,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为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提供稳固支撑。根据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的要求,学校针对性的建设一批研究生示范课程。根据《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对研究生示范课程的建设内容、申报条件、项目管理、成果坚定及项目验收都做了明确要求,确保了我校的研究生课程建设有章可循。2022年获批3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目前共有研究生示范课程20门,通过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统筹规划,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新型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促进和形成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水平高的优质研究生课程,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二)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1. 重视导师选拔。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了《广东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修订)》、《广东药科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修订)》,新制定了《广东药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试行)》,对各层次导师的职责、各类型校内导师招生资格评定及认定条件和程序、校外导师的遴选条件和程序、导师考核及日常管理等做了全面规定,从制度层面保障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到实处,将导师育人工作纳入研究生工作职责;建立激励机制,将育人工作及其成效作为导师绩效考核、评奖评优的依据,与其招生资格、招生指标挂钩,以此杠杆引导导师教学与育人并重,科研业绩与育人业绩并重。在导师的拔上,实行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根据年度招生需要,综合考虑学科、师德、学术、科研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等因素,结合导师考核成绩,确定导师年度资格招生,打破导师资格终身制,实现了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转变。2022年审核导师年度招生资格445人次,共347名老师获得本年度研究生招生资格。开展了2022年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共遴选出331位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中外聘导师43人,合作导师288人。2. 加强导师培训。通过举办导师培训系列讲座,聘请多位知名专家从师德、学术道德、学风建设科研和研究生的培养等方面对导师进行综合培训。强化“传帮带”制度,以导师组的形式,通过经验丰富的导师带动新导师,传授经验,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使新导师快速成长。2022年全年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讲座、培训班及专题学习班18余场,约500人次参加。3. 扎实做好师德师风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导师立德树人作用,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广东药科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意见》,及《广东药科大学进一步贯彻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广东药科大学进一步贯彻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工作推进会》,统筹督促学位点推进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工作的落实。(三)学术训练情况与学术交流根据《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广东药科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研究生须按照相应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参加实践活动,并取得相应学分。学术型研究生实践形式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实践一般应不少于30学时的工作量。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时间一般应不少于7天(1天按4学时计算)。专业学位研究生须进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参加不少于1年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2022年我校为研究生二年级的847名学生安排了实践活动。2022年,我校与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高校新签署校际合作协议或备忘录6项,新增合作项目3项,与日本大阪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全球发展与展望研究院等世界知名高校正式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受邀加入了“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参与共同发起了新成立的中医药子联盟,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教育发展。2022年我校连续第2年承办教育部2022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会议,推动学校药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等专业领域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招收国际产学研用会议框架下的中外导师联合培养专项研究生20人,完成中外双导师对接工作,联合培养工作有序进行。与莫斯科国立第一医科大学连续第3年举办中俄青年学者论坛,为青年学者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累计300多名中俄师生参与,形成了中俄学术交流品牌;连续第12年举办中日健康学术研讨会,累计参与师生达3800多人;继续邀请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等国(境)外名师专家等开设10 场国际学术讲座,超过1600人次师生线上参与,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了学校国际知名度。根据《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至少参加5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2次公开的学术报告(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包括国内外学术会议、专家学术讲座,及校内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研讨活动等。(四)研究生奖助情况修订了《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学费标准及奖助体系》,建立了全面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覆盖了从研究生招生到毕业的全过程。具体而言,该体系包括以下奖助项目: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论文奖、助学金、“三助”岗位、困难补助、省优秀研究生、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优秀毕业研究生以及国际交流专项奖等。其中,国家奖学金是设立的最高奖学金,以奖励成绩优秀、品德端正、身体健康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则是为了激励学业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有一定的资助额度;优秀论文奖是为了鼓励研究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奖励撰写优秀的学术论文;助学金则是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此外,还设立了“三助”岗位,即学术科研助理、教学助理和行政助理,为研究生提供相关经验和资助。困难补助则是为了帮助遇到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度过难关。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还规定了严格的评选标准和流程,确保奖助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定期对研究生进行综合测评,以确保奖助对象的准确性和奖助资助的科学性。2022年,研究生奖助学金的发放覆盖率达到100%,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该方面工作,让更多研究生受益。五、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一)人才培养1. 制度建设:按学校规范性文件审批程序完成研究生培养3个文件的审批流程,发文实施。分别是:《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修订)》(广药大〔2022〕134号)、《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广药大〔2022〕135号)、《广东药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修订)》(广药大〔2022〕142号)等3个文件。2. 继续打造研究生金课: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三全育人”中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及研究生思政课程改革,充分发挥研究生课程的德育功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开展我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思政课程建设工作。共建设11门课程,其中9门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思政课程”建设课程。3. 基地建设:专业学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必修环节就是到实践基地或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我校2022年新建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92家,极大扩增了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平台数量,为高质量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 项目建设:2022年我校成功获批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9项。其中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3门、省级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5项、研究生示范基地4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5个、研究生学术论坛2个。目前省级示范课程占研究生开设总课程20%,省级示范基地占学校所建基地总数接近三分之一。(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2022年新增广东省教育厅平台2个:中华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基地和肿瘤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获得广东省药监局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常用民族药质量标准评价与标准提升重点实验室。获得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创新团队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主办高端学术会议8场、学术讲座17场。获授权专利155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专利72项,外观设计专利21项。开展横向合作及成果转化项目146项,签约经费2370万元,在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方面为100多家企业提供支持。学校现有广东省科技厅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16项,获批广东省科技厅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28个,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学校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在国家、省及市级评价中均为A级。学校积极参加生物医药产业专场对接会,与拉芳日化签订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基地,下一步拟校地合作及推荐各个专业的项目对接工作。积极企业开展对接合作等工作,如白云美湾、蓝岛生物、一品红、香雪药业等合作,共享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平台。六、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我校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了20年的不平凡历程。面向未来,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学校研究生教育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一是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药学、公共卫生等学科在本领域特色优势明显,但该学科缺乏博士点制约其可持续发展。二是生源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不同学科专业间生源不均衡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三是国际化合作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面临着合作意识不足、合作途径单一等问题,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四是课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审核评估机制有待加强,精品教材建设力度不够,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偏少。五是导师队伍需进一步建设,虽然导师组招生、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和动态调整制度已经在全校范围实施,但高水平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六是导师交流平台需要进一步搭建,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有待发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要进一步优化。七、下一步工作思路举措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按照《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工作主线,扎实推进十大专项行动,着力培养药医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着力在立德树人、层次提升、学科优化、管理机制、导师队伍、质量评价、国际合作、条件保障方面下功夫,重点抓好八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党对研究生教育的领导,着力构建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二是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从学士到博士完整的高质量人才培养链条。三是强化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药学、中医学及医工领域学科与学位点建设,服务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四是完善“优质生源选拔、培养模式改革、培养质量保障、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机制建设,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五是全面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加强导师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导师评价体系建设,对师德失范的导师严格实行导师资格一票否决制。提升导师水平,将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学风教育贯穿全过程。六是全面开展学位论文质量监督,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监督和管理。实施学位论文原始数据抽查制度,规范学位论文答辩流程,实行严格的学位论文抽检制度,落实在论文抽检出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惩戒措施。七是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开阔国际视野,提升国际交流与学习能力。依托海外知名大学和医疗中心,拓展国际化生物医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平台。八是强化研究生教育顶层设计,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注重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生物医药人才能力提升和成长成才的关键作用,构建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深化协同育人机制,以科教融合为抓手,将OFPU教育理念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以医教协同为抓手,构建临床医学专硕毕业统一临床考试制度。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建立药-产、药-医-产、药-医-工-产联合培养体系。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考核量化指标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