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校概况 4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5(一)人才培养目标 5(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5(三)在校生规模 6(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6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9(一)师资队伍 9(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9(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9(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01.教学用房 10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0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04.信息资源 11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1(一)专业建设 11(二)课程建设 11(三)教材建设 12(四)实践教学 121.实验教学 12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2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3(五)创新创业教育 13(六)教学改革 13四、专业培养能力 14(一)培养方案制定 14(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5(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16(四)学风管理 16(四)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 17(五)实践教学 18五、质量保障体系 19(一) 领导重视 19(二) 规章制度保障 19(三)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四) 确保教学秩序良好运行。 20六、学生学习效果 20(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20(二)毕业、就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1(三)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21七、特色发展 22(一)坚持非营利性公益办学 22(二)新工科引领,布局特色学科专业群 22(三)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23(四)实施开放办学战略 23(五)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体系 23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4(一)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持续加强 24(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24学校概况厦门华厦学院地处福建省厦门市,于1993年在时任厦门市政协主席蔡望怀的倡导下,由厦门市政协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创办,是厦门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的民办非营利性质的新型社会主义大学。2001年学校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纳入全国统一招生,更名为厦门华厦职业学院。2015年教育部同意在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基础上建立厦门华厦学院,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2016年学校加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开启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征程。厦门华厦学院坚持非营利性公益办学,是首批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成员。截至2019年8月,学校共有23个本科专业;在校生6791人,其中本科生5753人;全校教职工430人,其中专任教师279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3.73%;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2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4.8%;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9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9.89%。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入选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教师1人、近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0人。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类型定位:以教学为主、研发为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将学校建成区域性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民生需求的应用技术服务中心和职业教育对台合作交流的窗口。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为辅,兼顾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为主,管理学为辅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厦门、面向海西、辐射全国,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产业基层。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具有绿色理念、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物流工程、财务管理、投资学、审计学、会展经济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艺术、商务英语、艺术教育、网络与新媒体、机器人工程、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视觉传达设计、金融学共2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专业9个(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电子商务、机器人工程),占39.2%;管理学专业4个(物流工程、财务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审计学),占17.4%;经济学专业3个(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金融学),占13%;文学专业2个(商务英语、网络与新媒体),占8.7%;艺术学专业3个(艺术教育、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占13%;理学专业2个(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占8.7%。(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见图1)。学校紧贴福建省及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需求,重点构建了信息与智能机电类、环境与公共健康类、商务与管理类、人文类四大应用型专业群,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特色明显、应用技术优势更具区域影响力的学科专业布局。图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三)在校生规模截至2019年9月30日,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6791人,其中本科生5753人,专科生1038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为84.72%。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2019年,学校计划招生2050人,面向全国22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21个,文科招生省份21个,本省招生1221人。实际录取考生2041人,实际报到1881人。实际录取率为99.56%,实际报到率为92.16%。(生源情况详见表1)表1 生源情况省份批次录取数批次最低控制线(分)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文科理科不分文理文科理科不分文理文科理科不分文理安徽省第二批次招生A7170523447021--福建省第二批次招生A2877140465401089--甘肃省第二批次招生A3120452410004--广东省本科批招生10250511438035--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次招生A51404334030107--贵州省第二批次招生A250498411017--海南省第二批次招生A7180569525096--河南省第二批次招生A8210478425047--黑龙江省第三批次招生A460422385055--湖北省第二批次招生A51304754160810--湖南省第二批次招生A7160524455059--吉林省第二批次招生A4604233840116--江苏省第二批次招生A8180292311013--江西省第二批次招生A6180527481053--辽宁省本科批招生8220503422036--山东省本科批招生8190513457014--山西省第二批次招生A3704453730816--陕西省第二批次招生A370447385057--四川省第二批次招生A6140489479037--云南省第二批次招生A580505448094--浙江省本科批招生004600526----9重庆市第二批次招生A3704764470922--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449人,其中专任教师279人、外聘教师100人。在校学生数量为6791人,生师比为20.64: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3.73%;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2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4.8%;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9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9.89%。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2018 -2019学年我校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数为343门,占总课程门数的59.55%;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全部为教授)承担的课程数为86门,占总课程门数的14.93%;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数为302门,占总课程门数的52.43%,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数为271门,占总课程门数的47.05%;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35人,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89.74%;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32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69.57%;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137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70.98%。(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2018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235.55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279.76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49.59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819.39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486.29元,生均实习经费为86.2元。2018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表2。表2 2018年各项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表序号经费名称教学经费投入总额(万元)生均经费投入(元)1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35.551819.42实验经费330.25486.33实习经费58.5486.2(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1.教学用房学校总占地面积37.272万 m2,产权占地面积为37.272万 m2,绿化用地面积为14.891万 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24.638万 m2。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142,710.92 m2,其中教室面积26,480 m2(含智慧教室面积270 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55,189 m2;拥有体育馆面积12,594 m2、运动场面积21,070 m2。按全日制在校生6,791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54.88(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36.28(m2/生),生均绿化面积为21.93(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21.01(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8.13(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1.85(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3.1(m2/生)。具体详见表3。表3 厦门华厦学院占地与建筑面积、教学行政用房情况统计表类别总面积(平方米)生均面积(平方米)占地面积372,72054.88建筑面积246,38036.28绿化面积148,90921.93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2,710.9221.01实验、实习场所面积55,1898.13体育馆面积12,5941.85运动场面积21,0703.1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学校始终把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列为各项教学基本建设的重点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学校现有省级实验教学中心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035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52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50.74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0.12%。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5,806台(套),合计总值0.709亿元,按本科在校生5,753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12324元。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截至2018年底,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17,073 m2,阅览室座位数1,60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75.616万册,当年新增24,350册,生均纸质图书111.35册;拥有电子期刊9.449万册,学位论文29.256万册,音视频533小时。2018年图书流通量达到1.439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81.035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7.431万篇次。图书馆奉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馆藏布局实行多功能区域划分,采用汇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为读者提供了网络化、数字化、专业化和自动化的业务服务。近四年入馆总人次达28万次,图书馆网站电子资源年均访问量约90万次,各项文献信息服务举措的咨询量与应用率逐年升高,成为学校重要的知识与信息传播中心。4.信息资源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20,000 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900 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6,100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12,000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10,000 GB;信息化工作人员9人。三、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专业建设学校围绕福建省及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需求,尤其是厦门“一区三中心”的发展战略和厦门自贸区建设发展需求,重点构建了信息与智能机电类、环境与公共健康类、商务与管理类、人文类四大应用型专业群。截至2019年9月,学校招生的本科专业23个,其中信息与智能机电类专业包括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专业;环境与公共健康类专业包括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专业;商务与管理类专业包括物流工程、财务管理、投资学、会展经济与管理、审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金融学专业;人文类专业包括数字媒体艺术、商务英语、网络与新媒体、艺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学类专业包括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校按照“注重内涵建设、做强优势专业、扶植新兴专业、突出应用技能”总体思路,注重加强专业和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通过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与政府、企业共同深化产教融合,使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近4年来,学校累计获批3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和1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地项目。同时,获批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本科专业群;2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培育建设项目、5个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立项、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立项。(二)课程建设学校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工作现状,按照本科教育规律,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强化教师教学技能、深化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推动教学研究、推动教学研究开展等方式,大力开展课程建设。截至目前,建成了8门省级精品资源课和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校级在线课程12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10项;2018-2019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576门,2,205门次;课堂教学规模适中(详见表4:2018-2019学年班额情况统计表)表4 2018-2019学年班额情况统计表班额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30人及以下6.077.228.9631-60人66.1379.1983.1861-90人18.628.926.2490人以上9.184.671.61(三)教材建设学校重视教材选用与建设,出台了《厦门华厦学院教材建设规划》、《厦门华厦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遵循 “选”、“编”结合,以“选为主”的原则,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优秀教材;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教材;严格杜绝低水平重复编写的教材或质量低劣、内容落后陈旧的教材进入课堂,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学校鼓励教师出版教材,近四年来全校共计出版教材30本,其中2018年,本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自编、出版教材5种。 (四)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学校现有实验技术人员16人,2018-2019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196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59门。学校始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将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展实验室建设,迄今,学校共建设各类实验室126间,其中基础实验室40间,专业实验室86间,各类实验室设备功能较完善,设备运行状况良好,仪器设备较为先进,实验室开放情况良好、利用率较高。同时,及时调整、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为做好学校首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严把质量关,出台了《厦门华厦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从对学生基本要求、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选题、答辩、质量监控与保障、教学资料规定、时间安排、撰写规范、优秀设计(论文)等各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出台了《厦门华厦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以规范学术行为,防范和惩治毕业设计(论文)作假行为;与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购买了“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严查学生抄袭行为,以有效的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本学年共提供了445个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我校共有90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还聘请了8位外聘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4.55人。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学校高度重视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现已建有斯坦道环境监测科学仪器联合实验室、ARE商业社会实战基地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7个。同时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3个,2018-2019学年共接纳学生2,224人次。现有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覆盖了所有本科专业,保证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五)创新创业教育学校现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6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52人,至今有10人次参加了创新创业教育机构的培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5个,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8门;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60万元。本学年学校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个(其中创新3个,创业2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7个(其中创新21个,创业6个)。(六)教学改革学校注重开展教学改革,遵循“学生为中心,基于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引导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并以“教改促实践、实践出成果、成果提质量”为目标要求,逐步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学校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并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着力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全方位探索与企业、行业、政府及各科研院所的多样化合作,不断夯实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基础,加大投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另外,学校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教师示范观摩课、教研讨论、课程设计研讨、名师讲座、教师沙龙等活动,成效明显。今年我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本学年我校教师主持建设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5项,建设经费达48.00万元。四、专业培养能力(一)培养方案制定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本科专业的内涵特点和教学实际,于2015年出台了《厦门华厦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全面落实学校立足厦门、面向海西,培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立足校情、学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起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发展需求,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主线,促进大学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适应学科专业目录变化,每年组织各专业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精心设计培养目标,科学梳理学科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培养要求,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并优化各类课程模块和学分,及时变更教学执行计划。2018年4月,根据国家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最新修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夯实学科基础,设置由“通识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构成的基础课程平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公共基础和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注重学生学习和知识运用等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专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突出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在基础课程平台之上,构建由“专业课程(含专业素质拓展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旨在支撑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以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发展性;打造专业特色,为增强专业人才培养对于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的适应性,支持有条件的专业与企业、行业开展联合人才培养工作;面向新兴产业紧缺人才和行业特色人才需求,积极建设应用型专业群,培养具有较强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经学校审核批准的人才培养方案,由教务处和各系(部)负责组织严格执行。每学期期末,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及学分分布”,编制各专业下学期的教学执行计划,提前做好安排;各专业根据教务处审定的学期教学执行计划,安排授课师资,并征订课程适用教材;各专业根据授课任务,调配教室、实验室等基本教学资源,安排各班级课表。其中所列各门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等均不得随意改动。在培养方案的执行过程中,教学计划因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确需进行调整的,需由系(部)进行科学论证后提出调整意见,经教务处同意后方可按程序变动,以确保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对稳定性。目前,培养方案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各系(部)均能严格执行学校规定,加强教学计划执行的过程管理,做到开课有计划、调整有论证、过程有管理。(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各专业平均开设课程25.043门,其中公共课5.652门,专业课19.391门;各专业平均总学时3,154.87,其中理论教学学时1,568.435、实验教学学时699.217。各专业学时、学分具体情况见表5表5: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时数学分数总数其中其中总数其中必修课占比选修课占比理论教学占比实验教学占比必修课占比选修课占比130508数字媒体艺术2,9180.660.340.3890.3321600.6190.381130502视觉传达设计2,9180.6710.3290.4320.291600.6310.369120903会展经济与管理3,0460.6030.3970.5260.1711630.5520.448120801电子商务3,0860.6110.3890.470.2491670.5570.443120602物流工程3,1060.6190.3810.4980.171660.560.44120207审计学3,2060.6310.3690.5110.1661700.5710.429120204财务管理3,1900.6290.3710.50.1761690.5680.432101005康复治疗学3,6540.8950.1050.4010.2541720.7380.262101001医学检验技术3,7900.8480.1520.4160.2071740.7470.253082702食品质量与安全3,2300.6330.3670.5280.2031690.6150.385082501环境科学与工程3,2300.6880.3120.4910.2581700.6410.359081302制药工程3,1900.6820.3180.5350.2111680.6190.381080910T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3500.8470.1530.4880.3571620.6230.377080905物联网工程3,1020.7270.2730.5070.2131680.6370.363080803T机器人工程3,0780.750.250.5060.231700.6710.329080703通信工程3,1020.6290.3710.5060.2141680.5770.42308020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0780.740.260.5390.1881700.6590.341050306T网络与新媒体2,9180.6660.3340.4180.3031600.6250.375050262商务英语2,9180.7040.2960.4190.3031600.6690.331040105艺术教育3,1480.6450.3550.50.2421580.6270.373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3,1080.5860.4140.5260.1831650.5330.467020304投资学3,0980.6180.3820.6710.0941670.5630.437020301K金融学3,0980.6180.3820.6710.0941670.5630.437全校校均3,154.870.6860.3140.4970.222166.2170.6160.384(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设了“思政翻转课堂”“思政微课堂””,创新建立了“1235N”党建模式,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学校先后获批“中共厦门市委教育工委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厦门市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 “福建省第一批非公党建实训基地”。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教工党支部获评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其成果在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推进会上展示。(四)学风管理学风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确保“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校训入脑入心。学校坚持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切入点,结合系(部)特色,联合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深入新生群体,广泛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活动。通过组织校史知识竞赛、军训、迎新晚会、心理普查和身心健康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同时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牢固确立专业思想,制定学习发展目标,让新生对所学专业及其发展方向、就业选择、人才培养方案等有初步的了解,并对大学四年做出有效的学习规划,明确学习动力和发展方向,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学校建立了月度分年级主题班会制度,围绕文明礼仪、心理教育、就业创业、安全防范、爱国爱校、绿色环保等主题开展系列班会;学校狠抓日常行为教育,夯实学风建设基础。学校通过建立校园文明督导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月、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绿色校园建设周等活动,发挥朋辈导师、领航导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把规范学生的基础文明行为与优良学风建设统一起来。采取强化课堂考勤、严格“晚点名、零报告”制度、开展文明宿舍创建等措施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四)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79人、外聘教师100人。在校学生数量为6791人,生师比为20.64: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3.73%;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2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4.8%;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9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9.89%。各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情况如下: 表6:厦门华厦学院分专业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序号本科专业名称教师数副高以上教师占比(%)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食品质量与安全17.56037.14%2环境科学与工程1650%15.62%3制药工程12.552%36%4医学检验技术450%05康复治疗学4.533.33%22.22%6财务管理1950%13.16%7物流工程12.556%16%8会展经济与管理1055%10%9投资学10.542.86%14.26%10电子商务9.547.37%5.26%11国际经济与贸易742.86%012审计学11.530.43%4.35%13金融学728.57%014数字媒体艺术922.22%015网络与新媒体5.527.27%016视觉传达设计450%017商务英语1442.86%14.29%18艺术教育8.511.76%019通信工程17.551.43%20%2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538.46%7.70%2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8.558.82%5.89%22物联网工程12.556%4%23机器人工程250%0(五)实践教学学校通过校校、校政、校企、校协(学)会等联合,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生态圈。尤其是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树立旗舰思维,打造深度校企合作典范;鼓励草创案例,开拓不同形式的合作模式。在合作过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进行教学软件开发、共同建设在线课程、共同打造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共建实验实训基地与技能竞赛基地、共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等,并针对校企融合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专业教学、师资建设、科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等进行专项跟踪研究,寻找到校企合作的一个最佳利益平衡点,真正意义上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学校专业平均总学分166.217,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平均学分67.57,占比40.652%,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最高的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85.17),最低的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专业(58.56)。五、质量保障体系学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始终践行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学校整体工作中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学习效果为中心。(一) 领导重视学校长期开展“校长有约”活动,校长与师生近距离互动交流,面对面听取师生对于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定期深入课堂一线,听课活动制度化和常态化,以此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教学运行管理和保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保证学校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二) 规章制度保障学校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促发展”管理原则,修订了《厦门华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程(试行)》、《厦门华厦学院课程考核管理规定(试行)》、《厦门华厦学院听课制度》、《厦门华厦学院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厦门华厦学院教科研突出业绩奖励实施办法(暂行)》、《厦门华厦学院关于学生必修学分预警的规定(2016年修订)》、《厦门华厦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条例》、《厦门华厦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厦门华厦学院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厦门华厦学院教材管理办法》、《本科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2019年修订)》、《本科生课外创新实践学分管理实施办法》、《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教学督导组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辅修专业管理办法》《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工作暂行条例》《厦门华厦学院“望怀青年学者”申报与聘任办法(试行)》、《厦门华厦学院引进人才暂行办法(修订)》、《关于引进人才安家费发放办法的补充规定》等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前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工程,以办学定位为导向,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围绕学生成长,由质量标准、过程监控、信息收集与处理、信息反馈与公开、质量改进五个环节构成。学校在升本以后制定了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内容涵盖教学建设质量标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管理质量标准等方面。质量标准的制定为规范各项教学工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依据。学校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关于教学质量标准的相关文件,通过信息反馈、教学管理、督导监控等手段,对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及时解决落实。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规范了教学行为,保证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四) 确保教学秩序良好运行。学校日常监控方面主要包括日常教学抽查、教学质量评价、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学业预警推进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开展同行听课、及时处理学生教学信息员信息、定期召开教师教学质量反馈会等。此外,学校不断完善质量评价系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展开内部、外部评价,一方面根据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通过听课、内部评估等方式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另一方面积极引入校外专家督导组,每学期进行校内专项检查,保证教学督导结果的客观公正的同时,更好地吸取外校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进一步强化质量督导评估,提高本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六、学生学习效果(一)学生学习满意度学校于2019年 11月10日-11月30日对在校本科生的学习满意度开展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学生基本信息、教师教学满意度、校园支持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本次调查对象为在校四个年级本科生。(一)校园环境层面本次调查问卷主要从硬件设施、住宿条件以及餐饮条件三个方面调查本校学生对学校环境条件的满意度。经统计,学生满意度较高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满意度97.35%、对学校图书资源的满意度为95.99%、对图书馆学习环境的满意度为95.95%;满意度较低的是:对住宿人数满意度为81.99%、对住宿条件满意度为81.47%、对餐饮满意度为80.43%。学生对学校的硬件设备大体满意,对住宿及餐饮等方面的条件满意度较低,需要结合提出的建议逐步改善。(二)教学层面在教学层面,学生满意度较高的是:教师教学准备满意度97.60%,教师评价标准的满意度97.55%,教师关于作业等学习情况反馈的满意度97.33%;满意度较低的是:对毕业要求的满意度94.3%,对选课制度的满意度86.61%,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且入校后未转过专业的71.16%。总体而言,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内容基本满意,在选课制度方面的满意度稍低,还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三)学生工作层面在学生工作方面,学生满意度较高的是:心理咨询中心服务的满意度为96.97%,对新生入学指导满意度为96.8%,对学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满意度为95.45%。满意度较低的是:就业指导满意度94.62%、校园活动满意度93.58%,学校奖助学金制度的满意度91.95%。由此可见,我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得到在校学生的普遍认可,对于满意度稍低的校园活动及奖助学金制度,将进行后续的调查及分析并逐步完善。关于人际关系的相关指标,统计得出:与舍友关系的满意度为95.68%;与辅导员关系的满意度为95.47%,与任课教师关系的满意度为98.7%。由此可见,我校学生基本上能良好地处理校园各项人际关系。(二)毕业、就业及学位授予情况截至2019年8月31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28%。毕业生主要毕业去向为企业,占94.94%;升学7人,占1.67%,其中出国(境)留学1人,占0.24%;全校本科生学位授予率为99.52%,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见下表7。表7:厦门华厦学院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统计表序号专业名称学位授予数学位授予率(%)1通信工程14499.312环境科学与工程391003食品质量与安全441004财务管理10699.075物流工程83100(三)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学校委托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开展了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5%,有99%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本校毕业生。可见,本校招聘工作开展成效较好,对相关用人单位的吸引力较高。(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能力(4.5分)的需求程度较高,同时用人单位对该项能力的满意度为84%,说明学校的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匹配较高。需要关注的是用人单位需求较高的“压力承受能力”,满意度相对较低(74%)。(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素质中“积极的工作态度”的需求程度(4.5分)和“学习的意愿”的需求程度(4.5分)相对较高,对“创新意识”的需求程度(4.2分)相对较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素质中“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满意度(均为81%)相对较高,对“创新意识”的满意度(74%)相对较低。(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与行业相关的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需求程度分别为4.2分、4.2分、4.1分,满意度分别为73%、74%、79%。七、特色发展(一)坚持非营利性公益办学学校于1993年在时任厦门市政协主席蔡望怀的倡导下,由厦门市政协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创办,是厦门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的民办非营利性质的新型社会主义大学。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学校始终坚持非营利性公益办学理念,坚持法人资产不流失、不转移、不分割的原则,保证办学盈余百分之百再投入到办学中,是一所纯公益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学校的公益性规范办学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试点院校;2013年加入教育部“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 学校于2014年、2015年受邀参加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工作会议,并分别以《坚持零回报办学模式,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厦门华厦职业学院非营利性办学纪实》和《建设高水平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探索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为题作报告分享;2019董事长以《当好教育事业义工,建设非营利性高水平民办大学》为主题在海峡两岸校长论坛上发言,并发表在人民政协报7月10日教育周刊头版登出。(二)新工科引领,布局特色学科专业群学校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以“立足地方,定位应用,紧贴产业”为基本原则,分步构筑了新工科引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学校一是瞄准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急需,重点建设通信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及机器人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群;二是基于长期深耕民生健康领域,大力发展食品安全、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及康复治疗等优势学科专业群;三是面向国家经济结构性调整,现代服务业大发展趋势,积极支持智慧财务、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艺术等应用型专业群。依托这些应用型专业群,学校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环境与公共健康学院建立了“厦门市环境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气环境研究中心”,承担了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厦门市空气质量网格实测项目、农村污水站监测等技术服务。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以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教育部“互联网+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基础,服务 “智慧厦门”建设,已建成的福建省第一家集智能机械、大数据应用、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微机电等相关平台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应用创新工场”,可有效满足区域“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建设的人才需求。(三)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互动、多方协同育人”办学模式,通过校校、校政、校企、 校协(学)会等联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材、开发教学软件、建设在线课程、打造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共建实验实训基地与技能竞赛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和技术服务,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生态圈。学校与中兴通信、厦门电信等近200家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构建校企联合育人平台。基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实践,近三年,学校获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3个,包括 “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首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首批“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 立项建设10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合作创新平台;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有福建省本科高校一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1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3 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四)实施开放办学战略学校地处福建厦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和战略支点城市,以及闽台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和先行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紧密契合国家及区域重要发展战略需求,积极弘扬“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通过“走出去”主动学习国内外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先进经验、积极进行文化推广;“请进来”开展学术交流、引入境内外高级人才等,全面实施开放办学战略。学校与修平科技大学、慈济科技大学等近20所台湾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已选派200余名师生赴台交流学习,并与美国伊利诺伊中心学院、阿肯色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五)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体系学校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遵循“人文、自然、简约、和谐”宗旨,从绿色教学、绿色科研、共同体构建和绿色文化等方面着手,通过设置绿色学科专业和系列绿色课程,建立绿色学分制度,将绿色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绿色理念和绿色技能;通过鼓励和引导师生开展绿色主题科研活动,创立绿色华厦期刊,搭建绿色创意实验室,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艺术、创意等绿色主题活动,为绿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校内实践平台。并通过与政府、企业、其他高校、社区共同体的联合,构建全方位、多元化、广辐射的应用型绿色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19年7月,学校开设绿色本科专业2个,绿色专业课程及通识课程14门;累计开展绿色讲座46场,其中本年度开展高水平系列讲座望怀讲座3场;年均绿色创意活动30余项,年均参与10000余人次;师生共同参与的绿色研究活动7类;面向社区开展绿色教育普及活动,年均辐射社区居民,包括小学生等1000余人;累计为社会输送接受绿色教育的应用型人才8000余人。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一)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持续加强自2015年以来,学校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培养工作,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断提升。但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师资队伍短期内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仍然偏低,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机制还不够健全。学校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博士学位教师引进力度,并依托教师发展中心,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提升机制,通过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师继续深造;针对处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开展多元化教师培养教育工作;鼓励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等措施,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师资队伍质量。(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学校始终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多元合作育人模式,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重大战略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人才培养效果初现。但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学校作为新升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精细和完善,基于成果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尚需进一步探索。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和实践,加大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推广力度,以不断提升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