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2023年09月01日
  • 50 金币

目 录学校概况 1报告说明 4总体结论 5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1(一)总体规模 11(二)结构分布 12(一)总体毕业去向及落实率 13(二)各院系毕业去向落实率 14(三)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 14(一)就业地区 15(二)就业行业 18(三)就业职业 19(四)就业单位 20(一)获取招聘信息来源 23(二)择业关注因素 24(三)求职成功途径 25(四)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 26(一)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 28(二)期望就业单位 28(三)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 29第二篇: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32(一)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 32(二)多样化就业渠道保就业 33(三)为困难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33(四)就业资料精准分类 34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36(一)职业期待吻合度 41(二)工作稳定性 42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45第五篇: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 49(一)母校满意度 49(二)教育教学评价 50(三)基础能力素质 54第六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 58结 语 63图表目录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53年,由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管,以围绕贵州“三大战略”“四化建设”“五张名片”,坚持“三为服务”“四方融合”理念,服务贵州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办学宗旨。学院是全国食品工业类高职院校4★级学校及专业竞争力排行并列第15名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以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工作。学院现有3个校区,占地614亩,其中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514亩、贵阳北校区70亩、贵阳南校区30亩,校舍面积25.5万平方米。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与风景如画的贵州风景名胜区红枫湖毗邻,北校区与风景优美的贵阳登高云山森林公园相伴,南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贵阳河滨公园边上,校园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学院现有8个教学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食品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与建筑工程系、财经商贸系、文化艺术系、基础部、中专部等),5个产业学院(黔菜学院、酿酒学院、食品与健康管理学院、阿幼朵艺术学院、金沙白酒学院),共37个专业,其中高职25个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烹饪工艺与营养、营养配餐、健康管理、食品加工技术、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物流管理、会计、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舞蹈表演、音乐表演、播音主持、美术专业),中职12个专业(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会计电算化、物流服务与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建筑装饰、物联网应用技术、学前教育、民族音乐与舞蹈、汽车运用与维修)。有国家级中职示范专业5个,省级中职示范专业4个。建有8个科研机构(乡村振兴研究院、黔菜研究院、正大黔菜研发中心、薏仁米研发中心、食用菌研发中心、果酒研发中心、生态特色食品研究基地、粮食安全研究中心),2个省级实验室(贵州省高等职业院校酿酒技术专业黔匠工坊、贵州省高等学校食品资源安全生产技术与综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学院拥有一支适应高职教育需求,品质优秀、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50人,其中专职教师233人,高级职称占50%,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65%,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8.1%。有全国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建有8个大师或名师工作室(其中有唐建荣思政名师工作室,阿幼朵、乌宏志、穆维平、王杰4个艺术名师工作室,孙正林、万玉宝、卓荣3个烹饪大师工作室)。学院坚持“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校训精神、“勤学砺技、慎思笃行”的学风和“尚德关爱、精技善教”的教风,努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500人。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00多项。建校68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近8万人,他们中80%以上成为我省粮油食品战线上出得来、学得好、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永久牌乡土型”技术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不少毕业生成长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或业务技术骨干,有的成为企业家,涌现出一批各级劳动模范,其中有2人被选为“贵州十佳优秀企业家”。近来年,学院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在97%以上。学院先后与清镇市人民政府、兴仁市人民政府、剑河县人民政府、正大集团、贵州黔菜出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贵州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央储备粮贵阳直属库等300余家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38个实训室及4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与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3+2”专升本联合培养,与毕节财校、剑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15家职业学校开展“3+3”联合培养。同时,还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确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单位,面向社会开展农产品检验、仓储管理、会计、计算机高新技术等各种长短期培训,年培训鉴定人数3000余人次,为企业培训鉴定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深受社会一致好评。经过68年的建设发展,学院现已成为首批全国重点建设示范性中专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百家(A)类学校、中国诚信学校、全国百所“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实训基地、部级重点中专学校、省级重点中专学校、贵州省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挂靠单位及理事长单位、首批贵州省特色文化学校、贵州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贵州省会计电算化培训单位、贵州省公务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培训点、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点。学院先后荣获教育部2020年度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领军院校奖”“突出贡献奖”“优秀师资团队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贵州省文明单位、贵阳市文明单位、贵州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学院坚持“政产教农”融合发展理念,实施“一县一业一策一宴”发展路径,围绕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和产业孵化,把招生、培养、就业放到产业链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建成高水平、有特色,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数据更新至2021年9月)报告说明为全面总结和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完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高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创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核查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21〕19号)相关文件要求,学校遵循全面、准确、科学、严谨的原则,统筹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编制并正式发布《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1.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1年8月31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调研面向全校2021届毕业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50.94%;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用人单位调研数据,面向本校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及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评价等部分。总体结论一、毕业生毕业去向及落实率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24%。毕业去向分布详见下图。图 1 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二、就业分布学校2021届毕业生中79.21%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就业行业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主;就业职业以“其他人员”为主;就业单位以“其他企业”为主。图 2 2021届毕业生就业分布三、就业质量2021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84.88%,专业对口度为43.00%,职业期待吻合度为67.13%。图 3 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5.48%,对所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84.79%,对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为95.94%,对母校学风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93.50%,对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5.05%,对实践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89.08%。图 4 2021届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五、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均在89.23%及以上;其中对“就业手续办理(如档案迁移等)”(93.35%)、“职业咨询与辅导”(91.19%)、“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90.74%)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图 5 2021届毕业生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基本情况包含毕业生的规模结构、毕业去向及落实率、社会贡献度、深造及创业等相关指标,是研究和优化学校培养体系的重要参考,能够为学校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一、规模与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就业容量的大小,只有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及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确保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分析毕业生规模及结构,对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及专业学科设置,实现人才培养规模与市场行业需求相对接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一)总体规模学校2021届毕业生共956人。从性别结构分析,男生30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2.01%;女生65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7.99%,男女性别比为0.47:1,女生比例偏高;从生源结构分析,省内生源为主,共954人,占比为99.79%。图1- 1 2021届毕业生男女比例(左图)及省内外生源比例(右图)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二)结构分布院系与专业结构:学校2021届毕业生共分布在4个院系14个专业。其中,财经商贸系、食品工程系和信息工程系的毕业生人数较多,人数占比分别为61.09%、21.65%和9.10%。表1- 1 2021届毕业生院系及专业分布院系各院系人数各院系比例专业各专业人数各专业比例财经商贸系58461.09%会计21922.91%财务管理17418.20%物流管理9610.04%电子商务959.94%食品工程系20721.65%食品质量与安全10110.56%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363.77%食品贮运与营销293.03%食品加工技术161.67%食品生物技术131.36%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121.26%信息工程系879.10%物联网应用技术495.13%数字媒体艺术设计383.97%机电与建筑工程系788.16%建筑工程技术677.0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11.15%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二、毕业去向及落实率毕业去向落实率反映了当前毕业生的供需状况,也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适应状况。分析毕业生毕业去向及落实率,对于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服务工作,以此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核查工作的通知》,学校按照通知要求,对毕业生毕业去向及落实率做了规范统计和数据计算。(一)总体毕业去向及落实率学校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24%,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从具体毕业去向来看,“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占比为56.80%;“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次之,占比为14.44%。表1- 2 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毕业去向毕业去向分类人数比例协议和合同就业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54356.80%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3814.44%应征义务兵80.84%灵活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717.43%自主创业自主创业30.31%升学专科升普通本科717.43%暂不就业不就业拟升学40.42%暂不就业10.10%待就业待就业11111.61%拟应征入伍60.63%注:1.毕业去向落实率=(协议和合同就业人数+升学人数+灵活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2.协议和合同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科研助理/管理助理、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灵活就业包括其他录用形式就业、自由职业;升学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境)留学;暂不就业包含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二)各院系毕业去向落实率2021届毕业生分布在4个院系,其中毕业去向落实率相对较高的院系为信息工程系(88.51%)、食品工程系(88.41%)、财经商贸系(87.33%)等。图1- 2 2021届各院系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三)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学校2021届毕业生分布在14个专业,其中毕业去向落实率相对较高的专业为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97.22%)、财务管理(93.10%)、食品贮运与营销(93.10%)等。表1- 3 2021届各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专业毕业人数就业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363597.22%财务管理17416293.10%食品贮运与营销292793.10%食品生物技术131292.31%数字媒体艺术设计383592.1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11090.91%物流管理968689.58%会计21919086.76%物联网应用技术494285.71%食品质量与安全1018685.15%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121083.33%食品加工技术161381.25%建筑工程技术675480.60%电子商务957275.79%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三、社会贡献度1服务地方经济,助推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职责之一,也是高校联结外部的纽带,体现着高校的社会价值。社会贡献度的调研评价,能够让高校更加充分的了解自身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作用,并据此优化完善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调整、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加深校地融合,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一)就业地区大学生是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承载者,是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大学生对于就业地区选择,是影响整个社会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因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情况,做好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正确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就业省份:学校2021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省内就业(79.21%),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江苏省(5.96%)和广东省(3.97%)。图1- 3 2021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省份分布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中西部就业情况2:学校2021届毕业生选择在中部地区就业共1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1.32%;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共635人,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84.11%。表1- 4 2021届毕业生中西部就业情况分布地区类型就业地区人数比例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101.32%西部地区63584.11%其他地区其他地区11014.57%总计总计755100.00%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省内就业城市: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贵阳市(52.34%),其次是毕节市(11.71%)。图1- 4 2021届毕业生省内主要就业城市分布注:图中为就业人数排名前10的省内就业城市。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生源地与就业地域交叉分析:省内生源中,79.18%选择留在本省就业;100.00%的省外生源选择在省内就业。图1- 5 2021届省内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图1- 6 2021届省外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二)就业行业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可以有效掌握毕业生就业规律,为学校未来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20.4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92%);这一行业流向与学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图1- 7 2021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分布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三)就业职业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和局限,进而有助于学校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确保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学校2021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其他人员”(29.65%);其次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5.27%)。图1- 8 2021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职业分布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四)就业单位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情况,能够清晰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职业选择,对于学校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个性化就业服务有重要作用。学校2021届毕业生主要流向单位类型为“其他企业”(48.40%);其次为“其他”(42.55%)。图1- 9 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注: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数据来源: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四、升学深造毕业生深造及创业情况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也是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另外,创新创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鼓励各大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全力做好毕业生创业指导和支持工作。进一步对毕业生深造和自主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可以为学校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工作提供一手数据和参考资料。升学原因:2021届毕业生选择升学的原因主要为“增加择业资本,站在更高求职点”(46.67%),其次是“提高综合素质/能力”(28.89%)。图1- 10 2021届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主要原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升学专业相关性:升学专业相关度为91.11%,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图1- 11 2021届毕业生升学专业与原专业相关性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跨专业升学原因:2021届毕业生跨专业升学原因主要为“出于个人兴趣”(25.00%),其次是“考取难度低”(25.00%)。图1- 12 2021届毕业生跨专业升学原因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五、求职过程分析择业求职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开始,是独立走向生活的第一步。这不仅仅是谋取一份工作的过程,也是适应社会、进行自我社会化、进一步健全人格和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不断克服内部障碍,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满足社会需求,才能最终实现职业目标。(一)获取招聘信息来源求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从各种渠道寻找有效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尽可能获得一切求职机会。2021届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来源主要为“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14.36%),其次是“校外各类招聘网站信息”(14.10%)。图1- 13 2021届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来源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择业关注因素求职过程既是检验个人自身知识、技能及所形成的人格、择业观与社会需求是否相适应的过程,也是体现个人生活与理想追求的过程。2021届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关注的因素主要为“个人发展空间”(31.15%),其次是“工作稳定性”(18.32%)。图1- 14 2021届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关注的因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求职成功途径调研毕业生求职成功途径,可以让高校在未来的就业服务工作上更有侧重点和聚焦点。“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17.22%)和“校园招聘会”(16.56%)为毕业生落实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次是“工作实习”(14.57%)。图1- 15 2021届毕业生求职途径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四)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调研分析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让学校在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上更加有针对性,从而实现毕业生的更充分就业。2021届毕业生认为影响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为“实践、实习经验丰富”(35.43%),其次是“专业相关能力强”(16.56%)。图1- 16 2021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六、待就业群体分析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来源地,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毫无疑问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地多方发力,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平稳顺利,但每年仍有“有求职意愿,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群体存在。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为2020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的通知》,要求高校及属地政府加强对这一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相关部门和院系责任,确保毕业生就业不断线服务工作落实到位。从待就业毕业生群体自身出发,分析包括“未落实工作的原因、期望的就业单位、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在内的指标,可以为学校在完善这一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上提供参考。(一)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调研分析待就业毕业生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就业帮扶政策,实现毕业生更充分就业。2021届“求职中”的毕业生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主要为“缺乏相关实习、实践经验”(28.21%),其次为“对未来职业规划思考不足”(12.82%)。图1- 17 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期望就业单位通过统计分析待就业毕业生的期待就业单位,使学校在选择就业信息、组织招聘会、就业推荐等工作上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就业指导效率和服务水平。2021届“求职中”的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单位主要为“其他事业单位”(18.42%),其次为“国有企业”(15.79%)。图1- 18 求职单位期望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通过调研分析待就业毕业生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对优化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针对性的制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2021届“求职中”的毕业生认为自身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主要为“实习实践经历”(36.84%),其次为“专业知识”(23.68%)。图1- 19 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第二篇:就业创业工作举措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具有特殊重大意义。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我院2021届高职毕业生956人,截止8月31日,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834人,初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为87.24%,签订协议和劳动合同689人,占比72.07%,灵活就业71人,灵活就业率7.43%,自主创业3人,自主创业率0.31%,升学71人,升学率7.43%,待就业117人,待就业率12.24%,暂不就业5人,暂不就业率0.52%。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292人,就业26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89.38%,建档立卡毕业生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0.54%。二、具体工作举措(一)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学院2021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党委书记何兴发、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天祥担任,副组长成员有党委副书记陈文祥、 党委委员、副院长(常务)杨洪立、党委委员、副院长杨卫、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柳青,成员由各系党政负责人、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处,招生就业处所有工作人员、2018级毕业班所有班主任、辅导员和全院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形成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二)多样化就业渠道保就业2021年国外疫情肆虐,给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诸多困扰,为保障毕业生求职应聘不受疫情影响,我院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举办“2021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相关活动,举办各项“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从今年3月开始,我院先后到梦动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天津耳朵眼集团、万乘集团进行企业考察,6-7月的“招聘促进周”活动中,在校聘云app网络平台上组织夏季线上招聘会,本次招聘会共有来自贵州、上海、浙江、北京、广东、深圳、等地的企业46家,发布职位数288个,需求人数2160人。今年3月以来,共计组织线上招聘会48场,线下专场招聘会37场,提供岗位数4660个,于6月25日举办线下校园双选会,双选会到校企业60家,提供岗位数3215个。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招就处工作人员在贵阳参加2场线下校企合作会和2场线上校企合作会;清镇职城处为我院举办专场校企对接会,为我校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至少500个岗位;由教育厅就业办牵头举办的“凤城有为、职等你来”2022年“泰爱才.黔桂行”校园招聘活动中,有上百家企业招聘信息供学生选择。(三)为困难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我院2021届毕业生中,高职困难毕业生292人,中职困难毕业生250人,学院高度重视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专项会议,制定《2021届困难毕业生就业解决方案》,并与各二级部门、党支部签订“一对一”就业帮扶承诺书,充分发挥党团组织、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的作用,全员助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建档立卡毕业生进行精准的“一对一”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精准推送岗位,精准就业帮扶,建立工作台帐,规范化管理,落实“一生一册”帮扶记录资料,确保就业信息真实。我院2021届高职毕业生已落实求职创业补贴462人,发放总金额462000元,中职毕业生225人,发放总金额225000元,已按照文件要求及时发放到毕业生手中,求职创业补贴人数占本校毕业生总数的48.33%。(四)就业资料精准分类严格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指南二十条》、《关于严格核查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的工作要求,统一印制和发放《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用人单位接收函》《毕业生就业材料汇总表》等就业工作相关表册,规范毕业生就业去向及统计分类,落实毕业生就业去向界定及标准,按照标准严格审查毕业生就业支撑材料。建立统一的工作台帐,按照“四个维度”“三个认定”进行归档,专人负责就业信息统计录入,严禁就业信息弄虚作假,做到就业信息核实一人、录入一人,并及时处理国家就业信息系统反馈信息。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以学生为评估主体,构建多维指标体系,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岗位适配性、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情况,为学校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其中,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就业机会充分情况、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工作稳定性情况。一、就业机会充分度就业机会充分度是指毕业生所学专业在社会市场上就业机会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专业结构设置和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是否相契合的影响因素。总体就业机会充分度:34.56%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机会较多,21.43%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机会较少。图3- 1 2021届毕业生对就业机会的评价注:就业机会“较多”占比为选择“非常多”、“比较多”占比之和,“较少”占比为选择“比较少”、“非常少”占比之和。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专业就业机会充分度:2021届毕业生认为就业机会“较多”的专业为建筑工程技术(62.00%)、数字媒体艺术设计(59.38%)、食品贮运与营销(42.11%)。表3- 1 2021届主要专业毕业生对就业机会的评价专业较多一般较少建筑工程技术62.00%34.00%4.00%数字媒体艺术设计59.38%28.12%12.50%食品贮运与营销42.11%42.11%15.79%物流管理37.50%45.83%16.67%会计36.76%38.24%25.00%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35.00%30.00%35.00%食品加工技术30.00%40.00%30.00%电子商务26.92%51.92%21.15%财务管理25.00%62.50%12.50%食品生物技术25.00%37.50%37.50%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5.00%75.00%0.00%物联网应用技术22.22%51.85%25.93%食品质量与安全15.00%46.67%38.33%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0.00%75.00%25.00%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专业对口度专业对口度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以作为高校未来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置的参考因素。总体专业对口度:43.00%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可见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图3- 2 2021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度分布注:专业对口度评价维度包括“很对口”、“对口”、“基本对口”、“不对口”、“很不对口”和“无法评价”;其中,对口度为选择“很对口”、“对口”和“基本对口”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专业的专业对口度:专业对口度相对较高的专业为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60.00%)、建筑工程技术(55.00%)、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53.33%)等。表3- 2 2021届主要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度情况分布专业很对口对口基本对口不对口很不对口对口度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20.00%20.00%20.00%40.00%0.00%60.00%建筑工程技术20.00%17.50%17.50%42.50%2.50%55.00%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6.67%6.67%40.00%40.00%6.67%53.33%物流管理5.56%25.00%19.44%38.89%11.11%50.00%会计11.36%11.36%25.00%36.36%15.91%47.73%电子商务0.00%12.90%32.26%38.71%16.13%45.16%数字媒体艺术设计5.56%11.11%27.78%44.44%11.11%44.44%食品贮运与营销0.00%9.09%27.27%63.64%0.00%36.36%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6.67%0.00%16.67%66.67%0.00%33.33%物联网应用技术0.00%4.35%21.74%47.83%26.09%26.09%食品质量与安全2.38%9.52%11.90%52.38%23.81%23.81%注:食品生物技术、财务管理、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此处的分析范围。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工作满意度3工作满意度是对当前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满意的一种价值判断,受很多因素影响。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客观了解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对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有重要意义。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2021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84.88%。对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薪酬的满意度分别为84.62%、73.67%、73.26%;可见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图3- 3 2021届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注: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专业工作满意度:从工作总体满意度来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00.00%)、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100.00%)、电子商务(90.62%)等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表3- 3 2021届主要专业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专业工作内容职业前景工作薪酬工作总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00.00%100.00%100.00%100.00%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100.00%100.00%80.00%100.00%电子商务83.87%70.97%64.52%90.62%食品贮运与营销90.00%90.00%80.00%90.00%物流管理88.89%86.11%86.11%88.89%数字媒体艺术设计100.00%77.78%82.35%88.89%建筑工程技术85.37%85.00%82.93%87.80%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87.50%68.75%87.50%87.50%物联网应用技术90.91%57.89%54.55%86.96%食品质量与安全70.00%64.10%64.10%76.92%会计80.95%68.29%67.44%76.74%注: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财务管理等专业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的分析范围。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领域就业的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为93.10%;而在“制造业”领域就业的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为72.41%。图3- 4 2021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注:主要就业行业指样本人数≥20人的就业行业。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四、毕业生发展成长度毕业生发展成长度包含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和工作稳定性两个指标。职业期待吻合度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与职业匹配度的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毕业生工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一)职业期待吻合度2021届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67.13%,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为10.14%,“符合”所占比例为13.64%,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图3- 5 2021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情况分布注:职业期待吻合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吻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工作稳定性本校2021届毕业生的离职率为51.30%,离职次数集中在1次。图3- 6 2021届毕业生离职情况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学校对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包括毕业生规模、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地区、行业、单位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总体比对分析。一、近两年规模与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学校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如下图所示,2021届毕业生规模扩增至956人,毕业去向落实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保持在较高水平,均在81.13%及以上,就业状况良好。图4- 1 2020-2021届毕业生规模及毕业去向落实率趋势变化数据来源:1.2020届数据来自《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二、近两年就业地区变化趋势学校近两届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均在79.21%及以上,其中2021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相较2020届下降5.43个百分点。这一就业分布与学校培养定位相符合,为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同时,学校积极加强与校地校企合作,与省内知名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为学校毕业生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图4- 2 2020-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数据来源:1.2020届数据来自《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三、近两年就业行业变化趋势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覆盖了“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多个行业,可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其中“制造业”领域为近两届毕业生主要的就业行业选择。图4- 3 2020-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数据来源:1.2020届数据来自《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四、近两年就业单位变化趋势近两届毕业生主要流向其他企业、其他、国有企业。。这一结果基本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此外,这一结果也得益于我国近年来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学校不断深化的校政企合作等。学校主动与重点企事业单位联络,构建合作新模式,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了就业机会。图4- 4 2020-2021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注: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主要包括民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等。数据来源:1.2020届数据来自《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贵州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第五篇: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直接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评价主体,在学校教学及就业工作上的反馈建议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改进和完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调研指标包括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及毕业生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一、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一)母校满意度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5.48%,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选择“很满意”占比为28.81%,“满意”占比为34.52%,可见2021届毕业生对在母校所学知识及能力水平的满足工作需求的程度、校风学风等方面均比较认同。图5- 1 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注:满意度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教育教学评价1.对所学课程的评价课程包括专业课和公共课,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课程对于他们工作的帮助情况有助于学校更有针对性的改革教育教学。具体内容如下所示。2021届毕业生对所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84.79%,专业课掌握度为86.49%,专业课满足度为82.23%,公共课帮助度为85.65%。图5- 2 2021届毕业生对所学课程的评价注:1.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掌握度/满足度/帮助度均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该百分比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生对所学课程越满意。2.课程总体满意度=(专业课掌握度+专业课满足度+公共课帮助度)/3。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2.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师资队伍既是教学的主体力量,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关键的因素。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方面的评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为95.94%;对师德师风的满意度为97.89%,对教学态度的满意度为94.58%,对教学水平的满意度为95.36%。可见母校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方面均得到毕业生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图5- 3 2021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注:1.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符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2.任课教师总体满意度=(师德师风+教学态度+教学水平)/3。该百分比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生对任课教师越满意。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3.对母校学风建设的评价学风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母校整体在课堂听讲、课后自习和学习交流方面的评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学风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93.50%;对课堂听讲的满意度为95.36%,对课后自习的满意度为91.65%,对学习交流的满意度为93.49%。图5- 4 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学风建设的评价注:1.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符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2.学风建设总体满意度=(课堂听讲+课后自习+学习交流)/3。该百分比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生对母校学风建设越满意。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4.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来看,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5.05%;其中,毕业生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评价最高,“课程目标”次之。体现了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为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5- 5 2021届毕业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注:1.毕业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其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符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该百分比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生对课堂教学越满意。2.课堂教学总体满意度=(课程目标+课程纪律+师生互动+反馈指导+教学效果)/5。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5.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和毕业生与当前社会需求契合度的关键因素。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89.08%。其中,毕业生对“内容实用性”较为满意,“组织管理有效性”次之。可见学校实践教学各方面均得到了毕业生的广泛认可。图5- 6 2021届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的评价注:1.毕业生认为母校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帮助情况,其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符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该百分比越高,表示毕业生对实践教学越满意。2.实践教学总体满意度=(实践教学内容实用性+实践教学开展充分性+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有效性)/3。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基础能力素质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梳理全新的就业观念,努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高校培养人才模式,总结提出了以下多项当代大学生需具备的基础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此次调查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对自身各项能力水平的重要度、水平及其满足目前工作需求程度的评价,对于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具体内容如下所示。对基础能力素质的评价: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学校2021届毕业生认为重要性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素质依次为:主动学习、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思维、逻辑思维、严谨负责、善于观察、诚信助人、组织协调、善于倾听;而自身这十项能力满足目前工作需求的水平均在3.31分以上;其中“团队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水平相对较高,均值分别为3.84分和3.77分。图5- 7 2021届毕业生认为重要性占比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及其水平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毕业生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调查了解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包含就业教育(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职业咨询与辅导);就业服务(校园招聘会/宣讲会、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 就业帮扶推荐、就业手续办理)。学校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均在89.23%及以上;其中对“就业手续办理(如档案迁移等)”(93.35%)、“职业咨询与辅导”(91.19%)、“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90.74%)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图5- 8 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第六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为实现供需畅通对接,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存在的问题,学校建立了毕业生质量外部测评体系,结合调研内容需求,研发设计了用人单位调研问卷,邀请录用过本校毕业生且密切合作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对毕业生的评价、对学校招聘服务的评价等方面。一、对毕业生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客观地反映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需求的适配度,对于未来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毕业生的评价指标包括毕业生总体满意度、毕业生政治素养满意度、毕业生专业水平满意度、毕业生职业能力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100.00%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63.64%。图6- 1 用人单位对2021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政治素养满意度:91.67%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政治素养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50.00%。图6- 2 用人单位对2021届毕业生政治素养的满意度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水平满意度:91.67%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50.00%。图6- 3 用人单位对2021届毕业生专业水平的满意度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满意度:100.00%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45.45%。图6- 4 用人单位对2021届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满意度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二、对学校招聘服务的评价学校招聘服务工作是联系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重要纽带,可以满足用人单位招聘优质毕业生的需求,也是毕业生接收招聘信息,实现求职目的的主要途径。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的评价能够为优化学校招聘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学校招聘工作的针对性和高质性。用人单位对本校招聘服务的满意度为90.91%;其中54.55%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表示“很满意”,27.27%的用人单位对学院招聘服务表示“满意”。可见,用人单位对本校招聘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图6- 5 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的满意度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校应在拓宽服务项目(45.45%)、加强校企沟通(36.36%)、增加招聘场次(36.36%)等方面来加强就业工作。图6- 6 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工作的建议注:此题为多选题,故各选项占比之和不等于100.00%。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结 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统领,以品质就业服务为支撑,精准施策,多方发力,来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尤其是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已有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尽力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同时寄语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要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的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不能单单依靠国家发力,在面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学校更要有新举措、新作为。未来的工作中,学校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会议精神,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聚焦学生求职中的所思所忧所盼,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加强就业资源统筹,突出困难帮扶;引导扶持毕业生创新创业,努力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强化开放意识,重视教育质量,激发内涵素养,引导学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鼓励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建功立业,逐梦青春,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