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学 校 概 况 1壱、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3(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3(三)在校生情况 4(四)生源质量 4弐、 师资与教学条件 6(一)师资队伍建设 6(二)教学经费保障 6(三)教学硬件建设 7(四)图书资料服务 7(五)校园信息化建设 8参、 教学建设与改革 9(一)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完善本科教学顶层设计 9(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注重因材施教 9(三)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加大本科教学建设力度 91.专业建设 92.课程建设 103.教材建设 114.基地建设 11四、 质量保障与监控 12(一)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构建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2(二)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13(三)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完善校院两级监控机制 13(四)狠抓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31. 加强各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工作 132. 增强自我评价意识,推进教学评估工作全面开展 14伍、 学生学习效果 15(一)学生满意度 15(弐) 学生学业成绩 151.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 152.学生综合素质 153. 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 154. 毕业生就业、社会评价情况 16六、 教学工作特色 17(一)以“卓越计划”为引领,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17(二)以“分级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各类教学改革 17七、 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措施 18(一)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18(二)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18(三)进一步深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 18学 校 概 况湖南工学院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1978年建校)和湖南大学衡阳分校(1975年建校)合并升格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部、中心),现有本科专业37个,涵盖工、经、管、文、理、艺6大学科门类。有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和重点资助建设专业4个,省“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3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4个;国家能源局核电运营及寿命管理技术研发中心——安全人因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2个、省科技创新平台3个、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17637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6243人)。建校以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10万余名。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1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21人,正高职称73人,副高职称249人,博士70人,硕士598人;外聘教师176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1人,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 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9人。校园占地面积1358亩,校舍建筑面积 56.9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0.8万㎡。截止2014年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藏书116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多种。 学校设有13个科研所,近年来,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75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48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243篇;全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9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2 项,横向科研及技术攻关项目47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5 项、国家授权专利43项。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学校设置了校企合作处,专门负责推进校企合作工作;成立了董事会,省经信委出任理事长单位,衡阳市政府、省直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骨干企业参与,形成了政产学研协调的良好平台。大亚湾核电站、千山药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南方水泥、皇朝家俬、泛华保险等一大批理事会成员单位及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科技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学校设置了国际交流处,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湖南工学院与英国桑德兰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成功,首届招生情况良好。同时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日本星城大学、韩国亚洲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台湾中华大学等10多所海外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有18批次60多名学生和9批次近30名教师赴海外学习交流;外籍教师中,获湖南省海外名师2人,潇湘友谊奖获得者1人,衡岳友谊奖1人。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湖南省高校优秀教务处”、“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高校”和“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高校” 等荣誉称号。2014年,学校坚持服务地方和行业需求为导向,立足人才培养根本,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三重一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引领,以实施“教风学风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本科教学,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壱、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发展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应用型大学。 办学类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科专业:以工为主,经、管、文、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面向:立足湖南,重点面向工业企业,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2014年,学校设有37个本科专业,其中36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理工类占70%、经、管、文、艺类占30%),专业布局与学校发展定位相符合,专业结构较合理。学校按照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重点发展与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建筑工程、信息产业相关的应用型专业。表1.1 我校本科专业招生一览表院部名称数量学科分类专业名称机械工程学院5工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机械电子工程工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学金属材料工程工学汽车服务工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4工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自动化工学电子信息工程工学通信工程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5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网络工程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工学物联网工程工学软件工程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6工学工业设计艺术学产品设计管理学工程管理工学建筑学工学土木工程管理学工程造价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4工学安全工程工学工业工程工学物流工程工学环境工程数理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1工学材料物理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3工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经济与管理学院5管理学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学酒店管理管理学会计学管理学物流管理外国语学院4文学商务英语文学英语文学日语文学翻译(三)在校生情况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243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92.10%),全日制专科生1394人,成人教育学生410人,折合在校生17678人。(四)生源质量学校继续加强吸引优秀生源的工作,形成了考生踊跃报考、录取人数超计划的良好局面。36个本科专业,计划招生3617人,实际招生3878人,实际报到3767人,新生报到率为97.14%。生源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且录取分数线超出当地分数线较多,保证了生源的质量。其中,广西、福建理科平均录取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分别为124.46分和82.07分。浙江、内蒙古文科平均录取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分别为68.65、65.17分。湖南省本科录取时,我校理科抛档线为464分,超出省最低控制线22分,文科抛档线为519分,超出省最低控制线18分。表1.2 2014年我校本科录取分数线情况超出批次最低控制线情况理 科文 科超过10分及以上的省市的数量257超过20分及以上的省市的数量177超过30分及以上的省市的数量126超过40分及以上的省市的数量94超过50分及以上的省市的数量73超过60分及以上的省市的数量43弐、 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821人、外聘教师176人、其他师资11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 166人;折合在校生17678人,生师比为19.45:1。82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70人,硕士598人,博、硕士占比80%;正高级73人(教授55人),副高级249人(副教授17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9%。35岁以下440人,占比53%;36-45岁178人,占比21%;46-55岁164人,占比19%;56岁以上39人,占比7%。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湖南省院士专家委员会咨询专家1人,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 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学校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出台了《湖南工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积极探索青年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工程应用能力;通过开展教学大比武和优秀教学奖评选表彰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全校教师教学热情,提高了参与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表2.1 教师培养培训情况项目数量当年参加培养培训教师数总计1755其中:攻读博士学位33境内进修人次数(人次)1619境外进修人次数(人次)6参与教改立项课题(校级以上)人次数(人次)1040(二)教学经费保障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优先保证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实现了本科教学经费逐年增长。2014年,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为 9569.33 万元,学费收入为 8707万元,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为 2736.02 万元,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 14.97 %, 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548元。学校教学经费投入为4086.67万元,生均2312元。其中,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351万元;实验经费为739.56万元,生均419元;实习经费266.42万元,生均151元。表2.2 2013、2014年湖南工学院教学经费投入情况项目2013年度2014年度生均较上年增长(%)总额(万元)生均(元)总额(万元)生均(元)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049.2710822736.02154842.98(三)教学硬件建设2014年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为108359.56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1076.9万元,2014年新增值为1359.8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6265.92元。学校现有3校区,占地904352.66平方米,生均面积51.28平方米,建筑面积568898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75793.69平方米,生均1.35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308058平方米,生均17.47平方米。各类教室237 间,面积11.08万平方米,其中,多媒体教室 135间、语音教室14间。校内实验(训)室面积7.5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20719.29平方米,生均12.51平方米,学生食堂5个,面积23112.39平方米。学校有室内外运动场馆21个,面积124265平方米,生均7.05平方米。主要场馆包括市体育中心1个(共享)、市多功能综合性体育馆1个(共享)、市游泳馆1个(共享)、校体育馆1个、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2个(含草坪足球场2个),室外篮球场36个、羽毛球场等12个。有大学生活动用房6954平方米。运动场设施设备齐全,较好地满足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四)图书资料服务图书馆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和环境育人职能。一是加大投入,加大学校自身馆藏资源建设。2014 年图书馆文献资源经费投入650余万元,新增纸质图书179626册,新增电子图书1930000种。至2014 年底,拥有纸质馆藏总量1161015册,生均65.68册,拥有电子图书3100000种;学校现有纸质期刊990种,1268份,电子期刊8020种,拥有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40个。2014年图书流通量125316册次,电子资源访问量557.2万次。二是加大校际合作,与衡阳兄弟院校签订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协议,联合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扩充了我校图书馆资源。三是积极服务。图书馆在“4.23世界读书日”围绕“用书籍点亮人生,让书香飘逸校园”主题,举办了书展、读书知识有奖竞答、图书捐赠、好书荐读等系列活动,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举办2014级新生入馆教育,使新生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图书馆资源。(五)校园信息化建设重视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平台建设,服务教学功能日益增强。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先后投资了2000多万元,建成了“多链路出口、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目前,校园网出口总带宽为7002M,有10310个信息点,其中图书馆安装了71个无线网络AP,实现了教学、科研、办公、学生宿舍、家属住宅有线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为辅助。已建有精品课程网、超星学术视频、课程中心(网络课程资源平台)等数字学习资源。目前我院已建有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验室综合信息应用平台、体育俱乐部管理、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阳光服务平台、邮件系统、VPN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构建了校园信息化服务与保障体系,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参、 教学建设与改革(一)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完善本科教学顶层设计高校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为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增强学校服务地方和行业的能力,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湖南工学院“三重一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湖南工学院关于制订2014年版本科才人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湖南工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原则意见》及《湖南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规定(试行)》为指导,在2013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开展了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构建了学科专业与社会需求相融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等三大平台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素质与能力拓展等两大模块组成的“三平台+两模块”课程体系。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三重一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主线,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注重因材施教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特长、潜能及个性需求,积极探索因材施教。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专业教育平台上设置若干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便于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进行选择;开设 “3+1” 准订单式“卓越计划”班,为有志于成为卓越工程师的优秀学生开设绿色通道;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双语”教学课程、探究式教学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实施分级分层教学改革,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两嵌入”实践教学改革、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本科生导师制试点等教学改革,帮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中国教育报》以《抓教学质量从细微处入手——湖南工学院尝试“分级教学”》为题报道了分级教学改革成果及经验。学校逐年大幅度增加学科竞赛资助经费(2013~2014年为44万元、63万元),广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并将之纳入学分管理。(三)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加大本科教学建设力度1.专业建设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结合十二五规划,依据办学定位,开展专业建设调研与论证,推进实施《湖南工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2-2020)》;加强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省级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工商管理专业,以及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校级卓越计划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会计学、土木工程、工业设计、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建设;新增汽车服务工程、酒店管理、材料物理、翻译等4个本科专业,全校本科专业达37个,涉及工、经、管、文、理、艺等六个学科门类;通过了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的网络工程、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工程管理、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工业工程3个本科专业的新增学士学位授权评估;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先后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南方水泥、泛华保险香港皇朝家俬、湖南共创实业、华兴工程、百世物流科技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新增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湖南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我校开放办学战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与英国桑德兰大学合作举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国际合作项目正式获批(批准文号:MOE43UK2A20141637N),标志着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课程建设 (1)优化课程设置。为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制定了《本科课程建设规划(2014-2020》、《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本科“双语”教学管理办法》等制度,目前有校级双语课程6门,校级探究式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学校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确保足额课时,并积极教学改革;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开设了足够数量的选修课,确保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选修8个学分的素质教育选修课。鼓励教师多开设通识选修课;建设课程中心,引进优质通识网络课程,使稳定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达228门。2014-2015学年,学校共开设公共选修课78门,引入校外优质网络课程26门;注重打造通识精品课,如开设《中西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为909门,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72.70% ,教授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为10.90%。 2014-2015学年,各本科专业有实验的课程421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252门,实际开出实验实训项目1198项,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8%。实验教学课时达108万人时数。(2)更新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吸收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2013、2014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共编写本科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大纲1312份、实践教学大纲509份、考试大纲1813份。教学内容符合培养目标,教纲考纲比较完备。(3)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以校园网为平台,建立了精品课程网、公共英语学习平台、清华在线网络教学平台、中西部课程联盟智慧树课程平台,湖南省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超星电子图书馆等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学校重视多媒体教学,建有多媒体教室149间,2014-2015学年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共2095门次,占总课程门数的73.2%,有省级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1项。(4)推动课程考核改革,探索评价多样性。学校制定了《考试管理办法》和《关于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原则性意见》。注重过程评价,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能低于30%;除公共基础课实行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外,鼓励采用学年论文、调查报告、课程设计、产品设计、发表论文等多种方式对专业课、素质拓展课等进行考核。推行学分绩点制试点,将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量评与质评有机结合起来。3.教材建设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教材选用和质量监管制度,注重教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用性。2014-2015学年,使用规划教材447种,在规范教材选用和保证教材质量的基础上,尝试自编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教材,有172门课程使用自编教材。4.基地建设(1)校企合作,协同开展实习实训。学校制定了《实习基地建设管理规定》《关于实验室开放的实施指导意见》,进一步拓展和规范了基地建设。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45个,其中与企业共建的校内实习基地2个(西门子、三联测绘);在54个与我校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的企业内均共建了校外实习基地,其中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6个。(2)合理安排,时间与经费有保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各专业实习实训环节均有明确的学分和时间要求,理工类平均30周、经管文类平均25周。严格执行实习实训经费使用的有关管理规定,确保实习实训经费投入,并全部用于实习实训教学环节。(3)认真组织指导,确保良好效果。学校严格按照培养计划和实习大纲要求指导实习实训教学环节,按照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办法进行考核。通过举办准订单式“实践教学班”、“卓越班”、“互联网+实习”等,积极探索将毕业实习教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就业指导有机结合。四、 质量保障与监控(一)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构建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质量核心地位。继续推进 “三重一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卓越计划”实施保障措施;形成了年度教学工作会议、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和教学主题年活动的惯例;健全了校、院(部、中心)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督导组织,加强教学业务指导和督查;建立了校领导联系教学院(部)制度;构建了教学过程动态管理与服务的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学习服务支持系统、以保障服务教学为主的教辅、后勤系统和聚焦支持教学的舆论宣传体系的全员育人机制。形成了一切以教学为中心,一切工作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学的良好局面。学校确立了校级层面管评分离、双线推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学校依据学院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南,确立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严格监控教学过程,加强对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活动的监控力度,以尽可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黑箱子”——教学过程的能见度;通过分析影响教学过程、质量的各因素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估工作;以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价和专项评估为依托,收集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加大信息反馈和调控力度,构建教学质量常态检测和评价的长效机制。目前,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支持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我校已构建学院、二级教学单位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日趋完善,形成了适应我校办学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图4.1 我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架构(二)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制定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的指导性文件《湖南工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若干意见》,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突出二级教学单位教学主体地位,促进其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确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教学评价、评估制度,进一步推进校内教学专项评估,本年度重点做好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本科课程考试试卷质量评价、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公共课程建设评估、新增专业学位授权评估、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三)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完善校院两级监控机制学校积极引导二级教学单位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通知》,成立本单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小组,逐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要求二级教学单位根据本院不同的学科、专业特色,进一步细化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发挥二级教学单位在各项检查评估中的自查自评作用,增强监控评价的专业性;及时督导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小组的工作情况,要求其期初制定计划,期中期末检查计划落实情况。目前,学校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已逐步完善,做到了两级监控层次分明、职责清晰,形成了以二级教学单位的日常基础监控为主、学院宏观重点监控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四)狠抓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1. 加强各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工作学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好各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逐步完善全员参与、全方位监控、全过程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组织开展日常与常规性教学检查,保障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学校形成了教学管理部门定期或随机抽查为辅的日常教学检查模式,定期组织期初、期中、期末常规性教学检查。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全院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教学竞赛类活动,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升教学业务水平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2014年开展了本科优秀教学奖评选活动,在综合奖之外还设立了“精彩一课”、“督导最佳评价”、“学生最满意教师”、“优秀教案”等单项奖;通过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学校完善校院两级督导工作,做到校级督导与二级学院督导相结合,常规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重点督导与跟踪督导相结合。本年度,近30位院级教学督导对全院教师367人次的课堂进行了听评课。此外,督导团还逐步加强了对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指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开学第一堂课、教学检查、教师教学竞赛、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等工作。2014—2015学年,校级督导听评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其中,教师教学水平优良率达78.2%。同时对评课结果得分较低的教师及时给予信息反馈和提出改进意见。表4.1 2014-2015学年督导评课结果统计表评课等级教师数百分比备注优秀6317.2%90~100分为优秀(含90)良好22461.0%75~89分为良好(含75)合格8021.8%60~75为合格(含60)2. 增强自我评价意识,推进教学评估工作全面开展为促进二级学院(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以合格评估指标为导向,科学制定了考评指标体系,完成了二级学院(部)教学工作评估,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质量。通过评估,引导二级学院(部)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工作,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评估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评估, 2014-2015学年,网络工程、工程管理、工业工程3个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办学水平评估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估。学校加强课程考核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常态化监管和评估工作。2014年抽查本科课程考试试卷2500份, 2014届毕业设计(论文)500份。通过对课程试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管理工作的评估,进一步落实教学环节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学校认真做好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与质量年报编制发布工作,以数据采集填报、质量年报编制为契机,深入查找人才培养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学校致力于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广泛吸取兄弟院校的优秀经验,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实验室评估、教研室评估等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学校自我评估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伍、 学生学习效果(一)学生满意度学校采取多种途径广泛调研学生群体,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据2014-2015学年学生网上评教数据显示,学生评教成绩优良率达83.7%。(评教成绩在75分及以上即达优良水平)。同时,在2014年本科教学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对我校教学工作的满意率达86.4%。 (弐) 学生学业成绩1.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通过定政策、给经费、搭平台,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活动,强力推动优秀本科人才的培养。2014年,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创业等各类竞赛,共获奖2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7项;参加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省部级奖25项;获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9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14项,校级375项;获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篇,作品11篇(册);参加“创青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的10件作品获得1银7铜的好成绩,其中1件作品入围国赛,校团委首获“创青春”大赛优秀组织奖;参加衡阳市创业“金点子”暨“青年创业新秀”评选活动获奖3项。2.学生综合素质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的联动育人机制,坚持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项结合,通过搭平台、造氛围、明方向,全面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2014年,学校大力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2014年,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为98.00%;获批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校级64项,省级3项;校团委被评为“湖南省本科院校优秀团委”,其《贫困生就业帮扶工作项目》获“湖南省高校共青团创新项目奖”;校暑期实践调研团在“2014年井冈青·中国梦”数据实践活动中获得冠军;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获共青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奖学金5人;获得国家奖学金31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45人;获校级优秀毕业生250人,省级优秀毕业生98人;获得文艺、体育竞赛省部级奖22项。3. 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2014年,全校共有应届本科毕业生 3744 人,其中3675人获毕业证书,毕业率达98.16 %; 3684人获得学士学位,学位授予率为98.40 %。4. 毕业生就业、社会评价情况2014年,我校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较好,一次性就业率为89.58%,年终就业率为90.38%;各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均在85%以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在用人单位对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中,用人单位的满意率达97.3%。同时,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其中评价支持率居前三的为专业技能和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敬业精神,占比分别为90.73%、83.14%、80.81%。此外,我校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认可度不断提高。六、 教学工作特色(一)以“卓越计划”为引领,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以“卓越计划”为引领,依托行业,突出应用,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等五个平台,以“三位一体”(即:以集中型“准订单式‘卓越计划’班、实践教学班”和分散型“实践教学班”为载体,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就业三块工作有机结合的“准就业过程”,构建全新实习生态系统)为目标,以“五个共建”(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建教学资源、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考核评价)为抓手,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体系。目前,除实施3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外,在软件工程等10个校级“卓越计划”专业与皇朝家俬等企业展开战略合作,探索实践准订单式“卓越计划”,现有“卓越班”、“实践教学班”学生600多人,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54家,较好地发挥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作用。(二)以“分级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各类教学改革学校围绕“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模式,严格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学校内涵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胆试行教学改革。自学校探索试行英语、高等数学分级教学以来,这一教学改革方式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悉,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级的79名英语A班的学生参加四级考试,66人达到425分的合格线,通过率高达83%;在2014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外语学院2014级A班学生一次性通过率更是高达90.4%。这一成果经验先后在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上推介报道。以“分级教学”为突破口,体育课尝试开展的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据悉,自2012年将“太极拳”作为校本体育发展项目以来,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下,目前“太极拳”运动在全校普遍开展,形成了以太极拳健身的良好局面,而且在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2015年的“湖南省第三届太极拳运动大会”上,我校代表队获得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在参加的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中,我校代表队5人荣获一等奖、7人荣获二等奖、7人荣获三等奖。学校还将对物理课等课程逐渐试行分级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探索试行网络教学改革,思政课将推行“嵌入式”教学改革,最终推动各学科专业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办学等各类教学改革。七、 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措施(一)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加大“双高”教师引进力度和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支持、平台搭建等方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采取转岗、引进、外聘、兼职、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等多种形式解决“双师型”教师和实验教师偏少的问题;二是通过强化落实导师制、实施“博士化”工程,采取培训、访学、进修等方式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支持学校教师成长为高层次人才。(二)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针对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不够、岗位流动性较大、“新手”较多;教学管理队伍数量偏少、人员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进一步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充实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数量;大力组织开展相关业务知识能力素质拓展培训,着力提升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素质;减少岗位人员的流动性,进一步保证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的稳定性,切实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三)进一步深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立足需求导向和能力主线,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探索构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另一方面要努力转变观念,积极创新合作形式,竭力争取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内涵、层次更为深入。